?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腎內科疾病臨床效果

2018-10-21 04:38鄭超琦趙獻豪張廣寰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鄭超琦 趙獻豪 張廣寰

【摘? 要】目的:探究腎內科疾病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實驗對象均選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間接收的腎內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時間分成實驗組(n=36)和對照組(n=36),對照組行普通治療,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將兩種治療結果分析比較。結果:在治療總有效率上,實驗組高于對照組(94.44% vs 77.78%),組間差異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時間、血壓恢復正常時間、水腫消失時間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腎內科疾病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關鍵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腎內科疾病

腎內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病發率,且逐年呈現上升趨勢。該科室疾病種類包括: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衰竭等,相關疾病病發機制尚未明確,而治療難度較大,未有完全治愈類藥物[1]。治療該疾病常以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為主,但是效果并不顯著。近年來,臨床治療該疾病常選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因此,本次進一步對腎內科疾病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的臨床效果展開了研究,并將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間接收的72例腎內科疾病患者納入此次實驗對象中。詳細實驗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72例實驗對象均選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間接收的腎內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時間分成實驗組(n=36)和對照組(n=36),以上患者經臨床檢查全部確診為相關腎內科疾病,并將惡性腫瘤患者、精神嚴重障礙患者排除。實驗組中男患21例,女患15例,年齡31-76歲,年齡均值為(53.5±7.4)歲;實驗組中男患20例,女患16例,年齡32-76歲,年齡均值為(54.7±7.1)歲。以上患者之間臨床常規無較大差異,未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普通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相應利尿、降壓等相關藥物治療,并應用青霉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應用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卡托普利(生產企業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00049)每天一次,每次2.5mg;奎那普利(生產企業: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330)每天一次,每次15mg;依那普利(生產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6567)每天一次,每次10mg;西拉普利(生產企業: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344)每天一次,每次2.5mg;苯那普利(生產企業: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292)每天一次,每次7.5mg。

1.3 觀察指標

將患者肉眼血尿消失時間、血壓恢復正常時間、水腫消失時間記錄分析。當患者尿常規、血常規指標在正常范圍內,且腎功能顯著提升,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則判定為顯效;當患者尿常規、血常規指標在正常范圍內,腎功能得到小幅度提升則判定為有效;當患者未達到以上標準或加重則判定為無效[2]。

1.4 統計學處理

此次實驗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整理,均數±平方差代表計量資料,以t檢驗;百分比率(%)代表計數資料,以卡方χ2檢驗,組間對比差異加大,存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比72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

兩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上,實驗組為94.44%,對照組為77.78%,組間差異較大,存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72例患者肉眼血尿消失時間、血壓恢復正常時間、水腫消失時間

實驗組中肉眼血尿消失時間為(2.07±1.19)天、血壓恢復正常時間為(2.69±1.44)天、水腫消失時間為(2.71±1.25)天;對照組中肉眼血尿消失時間為(3.45±1.21)天、血壓恢復正常時間為(3.79±1.65)天、水腫消失時間為(3.67±1.71)天,以上組間差異較大,存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腎內科疾病存在較大的病發率,且病發機制較多且復雜。臨床治療此類疾病常選擇藥物控制,但是治療效果欠佳,對臨床癥狀只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不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逐漸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多用于治療腦卒中、腎臟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壓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中,且臨床治療效果顯著[3]。據相關實驗證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以顯著改善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壓,并將濾過蛋白能力減弱,進而緩輕對腎小管間質的傷害,有效的保護患者機體腎臟。

在此次實驗中,對照組行普通治療,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上,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16.66%,組間差異較明顯,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肉眼血尿消失時間、血壓恢復正常時間、水腫消失時間上,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較明顯,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應要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顯著提升治療腎內科疾病的臨床療效,并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恢復。但是在使用此藥物治療時,必須要注意該藥的不要良反應,詳細內容如下幾點:第一,用藥有出現咳嗽癥狀,且大部分患者是無痰干咳型;第二,在慢性腎功能障礙患者中極易出現高血鉀癥,若發現要停止用藥;第三,還有極少患者服要后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若出現此種狀況可通過應用腎上腺素治療。

總而言之,應用腎內科疾病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能夠顯著提升臨床治療療效,并改善多種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本刊. 慢性腎臟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6, 8(12):1462-1462.

[2]徐朝飛. 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不良反應的特征分析[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7, 9(8):969-971.

[3]張曉琴, 董娟.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腎內科疾病臨床效果分析[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3):21-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