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切口切除術在闌尾炎手術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2018-10-21 05:14栗海兵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栗海兵

【摘? 要】目的:評價小切口切除術在闌尾炎手術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闌尾炎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分別行常規手術及小切口切除術,比較兩組手術情況。結果:觀察組切口長度、恢復時間及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發生率2.50%低于對照組的20.00%;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效果確切,疼痛輕。

【關鍵詞】小切口切除術;闌尾炎手術;常規手術

手術是治療闌尾炎的首選方式,尤其是隨著闌尾炎發病率逐年增加、醫療水平的提高,多數患者對闌尾炎手術要求日益增加。腹腔鏡技術是基于微創技術發展而來,并發癥少、安全性高,但醫療器械要求復雜、技術水平高,難以在基層醫院開展。常規手術對技術要求較低,但創傷大、痛苦重、并發癥多等問題,無法滿足現在醫療服務需求。小切口手術因創傷輕、恢復快等優勢,逐漸在臨床應用廣泛。筆者根據此研究,在闌尾炎手術中應用小切口切除術,對其結果進行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8年11月期間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闌尾炎手術患者,患者經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超聲檢查,確診為闌尾炎;患者無手術禁忌證;對研究目的、方法、制度知情,簽署了同意書;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20~72歲,平均(48.63±5.18)歲;單純急性闌尾炎18例,穿孔性闌尾炎15例,化膿性闌尾炎7例;觀察組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20~70歲,平均(49.12±5.45)歲;單純急性闌尾炎20例,穿孔性闌尾炎14例,化膿性闌尾炎6例;兩組基線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手術。常規切口手術,平臥位,連續硬膜外麻醉,尋找麥氏點及疼痛明顯部位,做切口5~7cm,切除闌尾,術后連續4-0號縫線縫合。

1.3.2 觀察組 小切口手術。平臥位,連續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鋪巾,平臥位,麥氏點及疼痛明顯部位做2~4cm斜形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分離至腹膜位置,吸出膿液及滲液,外翻腹膜并固定,確定闌尾位置將其提出切口進行切除。包扎闌尾系膜血管,以“三棒”處理殘端位置,腹腔予以荷包縫合。兩組術后甲硝唑常規腹腔沖洗,追層縫合皮膚,術后常規抗感染、預防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①運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1]評價術后疼痛程度,該量表標準分0~10分,分為四個等級:無(0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評分按正向標準,與疼痛呈正比;②統計術后感染、出血、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③計算兩組恢復時間及切口長度。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運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及術后恢復指標

觀察組切口長度(2.68±0.42)cm,恢復時間(3.48±0.51)d;VAS評分(2.01±0.34)分;對照組切口長度(5.65±0.41)cm,恢復時間(6.43±0.72)d;VAS評分(4.15±0.49)分;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

觀察組術后1例腸粘連,發生率2.50%;對照組術后2例切口感染,3例腸粘連,1例腹腔膿腫,2例腸梗阻,發生率20.00%;有統計學意義(c2=4.507,P=0.034)。

3 討論

闌尾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其發病率轉占外科疾病的10.0%~15.0%,該病發病原因復雜,多因細菌、闌尾管堵塞等因素所致,一旦具備手術指征后應立即采取手術處理,獲得較高獲益[2]。

常規闌尾切除術應用時間長,手術禁忌少,技術成熟、無特殊設備需求,可在基層醫院應用廣泛。但急性闌尾炎壓痛部位多位于麥氏點,對應腸系膜分布著豐富的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常規術后切口大,具有清晰的術野暴露,避免術后肉芽腫形成,但較大手術切口會造成較為嚴重的手術創傷,術中腹腔臟器暴露時間長、暴露范圍廣,術后并發癥較多、恢復緩慢、手術瘢痕明顯,多數患者難以接受。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屬于微創技術,具創傷小、出血量少等優勢,其具備優勢:(1)手術切口2~4cm,術中可減少對周圍分布的血管、神經等組織損傷,手術切口短,利于術后切口愈合,減少腹腔粘連、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2)手術切口小,恢復速度快,術后采取可吸收縫線,愈合快,可減輕手術痛苦及損傷;(3)術后恢復時間短,縮短住院時間,緩解經濟壓力;(4)手術結束進行皮內縫合,術后無明顯瘢痕,有一定美觀性,滿足患者需求,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而且術后可吸收縫線通過自身吸收縫線,患者無需再次拆線,減輕了因拆線帶來的痛苦[3]。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切口長度、恢復時間及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發生率2.5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發現,對闌尾炎患者采取小切口闌尾切除術,較常規手術相比,縮小了患者手術切口長度,相應節約了手術切開時間及縫合時間,減少腹腔臟器暴露及周圍組織損傷,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縮短恢復時間,減輕疼痛程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促使患者更快恢復,更適用于基層醫院患者。而在采取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時,手術操作者應具備豐富的操作經驗,適當結合超聲、CT等影像學技術,術中避免過多結扎處理,嚴格無菌操作,提高手術安全性。

參考文獻:

[1]伏永艷.疼痛評分表的制作與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2):137-138.

[2]顏文飛.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并腹膜炎的療效觀察[J].國際病毒學雜志,2015,22(s1):63-65.

[3]何文金.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效果評價[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5,21(s1):118-1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