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弘揚淮海戰役精神推進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考

2018-10-21 03:39周海保
當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關鍵詞:軍民社會化深度

2019年正值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淮海戰役深刻啟示我們,決定戰爭勝負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軍隊的戰略戰術運用、將士們的信心和勇氣、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往往是更為重要的因素。我們緬懷革命先烈,為的是繼承他們的遺志,發揚他們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開辟的道路上不懈奮斗、永遠奮斗。不管時代如何演變,戰爭的偉力永遠根植在民眾之中;黨只有始終做到執政為民,才能在戰爭來臨時喚起人民義無反顧地保衛和平。新時代,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偉大進程,必須弘揚淮海戰役精神,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走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路子,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一、善謀善統全局者勝――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立靈活高效、協調督導的組織領導勢在必行

毛主席曾精辟指出:“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被春鹨蹠r的全國大局,就是在各戰場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消滅敵重兵集團,加速解放進程。習近平深刻指出:“今后一個時期軍民融合發展,總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睘榇?,必須著眼未來作戰,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指導,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相適應、與軍隊職能使命要求相適應的良好格局,注重系統推進,確保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落地生根。

一是要加速建立權威高效的領導管理體制。強有力的權威領導對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更為重要。綜觀世界各國國防領導管理體制,在國家高層體制確保實現統一領導,防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之間的二元體制結構出現固化,對于實現軍民深度融合極為重要。當前,可考慮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在國務院、中央軍委層面成立權威的軍民融合領導管理結構,從頂層上加大“統”的力度,切實解決融合過程中各自為政、多頭領導、分散管理以及領導管理機構缺位、越位和錯位等問題。

二是要加快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戰略籌劃。加快建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戰略籌劃,要體現近中遠期統籌、以上帶下、以點帶面、網絡發展的思路,鼓勵引導各具特色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體系建設。一是建立軍民融合智庫體系。加快建立為黨中央決策服務的軍民融合專家咨詢組織,并設立以創新體系建設為重點內容的二級專家咨詢小組,同時重點支持少量國家級軍民融合戰略智庫建設。二是瞄準重點領域求突破。實現習總書記重點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的要求,應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領導下,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

三是要加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協調督導。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從上至下、溝通順暢、協同發展、監察有力的軍地協調機制,確保軍民融合發展制度化、規范化。各級軍民融合發展領導機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搞好跟進督導,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確保軍民融合發展各項工作精準落地。加強評估問責,完善績效評估和追責問責機制,確立軍民融合發展的鮮明導向和評價標準規范,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整體質量效益。

二、敢于勇往無前者勝――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培育敢戰能戰、兼容發展的奮戰團隊勢在必行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死、二不怕死?!雹刍春鹨壑?,我軍以劣勢裝備對敵,以弱勢兵力勝敵,敢打主動仗、敢贏硬仗惡仗,集中彰顯了老一輩革命者勇于沖鋒的擔當意識和不怕流血的犧牲精神。人才是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是推進國防與軍隊建設的第一資源,也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迫切需要。為此,必須要進一步通過創新模式、合理訓用、無縫對接,使軍事人才建設與人力資源分布相匹配,職能任務與專業領域相契合,軍事需求與民用要求相統一。

一是要努力促進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在軍民融合建設中,對一些事關部隊戰斗力的核心能力和關鍵崗位,部隊可通過積極引入地方企業的技術優勢、軍工集團的資源優勢、科研院校的人才優勢,加快自主能力建設。一是抓技術升級。部隊要及時掌握地方新的發展理念、科研成果、工藝技術等,尤其是對大幅提升戰斗力的關鍵性技術,要果斷決策,及時引入。二是抓資源配套。各級要依靠國防動員部門和地方政府,建立資源管控體系,研發軍地保障資源管理系統,及時將地方優勢資源與部隊現有資源進行科學整合。三是抓素質提升。部隊要利用技術創新、課題攻關、大項任務等有利契機,與地方高新企業和科研院所,采取聯合培養、短期聘用、直接招收等方式,提高官兵能力素質。

二是要加速形成雙向扶持的資源共享。習近平強調:“要在國家層面加強統籌協調,發揮軍事需求主導作用,更好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需求是發展之本、推進之源,軍地融合發展中的“需求”之義包含多主體、多方面,從部隊角度看,要結合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著眼擔負的使命任務,自上而下、自內朝外地規劃、上報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的軍事需求;從地方角度看,要督促其有關部門依據經濟新常態,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提出在國防建設中兼顧民用相關需求,提高軍事資源共享程度;同時還要建立健全需求論證體系,對軍地各自提出的需求進行雙向論證,努力降低風險。

三是要積極推進保障人才的社會培養。加強保障人才社會化教育與訓練,軍地通用的技術專業均可納入國家教育計劃,依托社會資源培育敢戰能戰的奮戰團隊。一是確定學習重點。軍地院校相匹配的專業設置,可依托地方院校進行培養,遇有問題可以面對面溝通解決。二是拓展教育渠道。委托或聯合地方科研機構承擔部隊保障工作的研究課題,這樣既可以為軍隊保障工作研究節約大量軍費和人力、物力,又可以為鍛煉培養保障人才提供平臺。三是豐富培訓方法??赏ㄟ^參與地方后裝保障,開展虛擬演練法來加強部隊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開辦網絡軍校、網絡函授站,進行網絡問答和網上學術交流,戰時進行保障信息支援等活動。

三、堅持人民戰爭者勝――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完善平戰結合、軍民兼容的措施機制勢在必行

淮海戰役精神啟示我們要牢記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正是廣大人民群眾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自覺行動,從人力、物力、精神等方面全力支持戰爭,才有了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新時代,平戰結合、軍民兼容是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的目標。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要努力爭取地方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地方相關部門建立協調機制,處理后勤社會化保障過程中出現的重難點問題,為部隊建設提供政府支持。

一是社會化保障軍地共建。社會化保障要著眼“保障方式社會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學化”的原則,增強保障的效益,減輕部隊保障的壓力。一是社會化保障要覆蓋平時戰時。部隊在執行搶險救災和戰爭任務時需要社會化力量精準保障,要制定完善預案,通過演練促進社會化保障和自我保障相銜接。二是應急采購演練檢驗。部隊與地方經銷商簽訂的應急采購協議,需要任務牽引和實戰檢驗,以確保社會化保障支撐部隊的正常需求。三是物資保障需求大要求多。通過梳理統計物資需求,打開市場優化配置之門,建立多元化的供應機制并進行優化組合,滿足各級對物資的不同需求。

二是長期性建設需求牽引。當前應繼續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信息化營房建設。與地方有關部門進行共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和自動控制等先進信息技術,建設智能化營區,構建營區數字化管理平臺,對營區房地產和固定資產實行數字化管理。二是環保型營區建設。建議將地方園林局援建和部隊自籌資金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部隊生活訓練環境。三是功能完備的基礎建設。適時將部隊需求與政府規劃相匹配,將部隊建設推進到地方政府規劃中去,達到“政府主導、部隊受益、合建共管”建設目標。

三是雙贏性機制規范構建?;パa雙贏是軍民融合發展的著眼點,也是發展規律之所在。按照“軍事與經濟兼顧、戰場與市場雙贏”的思路,逐步建立規范有序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系。建立多元管理機制。按照軍地互利雙贏的要求,改變靠行政指令、靠計劃為主的管理方式,逐步施行以經濟責任和任務合同為中心,行政、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有效規范軍民融合建設的組織實施。建立競爭激勵機制。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打破“軍民分立、自成體系”封閉模式,從政策制度、經濟利益、行政制約等方面,積極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效激發地方力量參與國防建設的動力和積極性。建立檢查評估機制。以合同簽訂、產品質量、經費使用等檢查監督為重點,健全完善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重點對地方參與單位的服務質量、綜合效益等進行檢查評估,確保軍民融合式發展規范有序、高效順暢。

注釋:

①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12月),《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221頁。

②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③毛澤東:《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

作者簡介:周海保,陸軍工程大學訓練基地講師。

猜你喜歡
軍民社會化深度
四增四減 深度推進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數形結合法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
簡約教學 深度學習
軍民融合:破題與思辨
網絡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化過程的影響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轉變的一種模式
美國行刑社會化的歷史解讀與現實啟示
深度挖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