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

2018-10-21 05:46汪萬娟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體態語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使用

汪萬娟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者除了發出有聲的語言外,還伴隨著面部表情、眼神、身體動作等各種各樣的非語言表現,這就是體態語言。體態語言可以作為有聲語言的輔助手段來豐富有聲語言的表現力,從而使學生得到提示、贊許、等信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調節課堂氣氛,從而有“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钡恼f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體態語言 使用

趣味橫生、氣氛活躍的課堂是任何一位站在三尺講臺上兢兢業業的老師們所追求的。要想自己的課堂充滿活力與激情,光靠有聲語言是辦不到的,還要有無聲語言——體態語言。所謂體態語言,亦稱“人體示意語言”、“身體言語表現”、“態勢語”、“動作語言”等,是人際交際中一種傳情達意的方式。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體態語言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了解這一點,不僅有助于理解別人的意圖,而且能夠使自己的表達方式更加豐富,表達效果更加直接,進而使人與人之間更和諧。 在交際中常見的體態語言主要有:情態語言、身勢語言、空間語言。情態語言是指人臉上各部位動作構成的表情語言,如目光語言、微笑語言等。身勢語言亦稱動作語言,指人們身體的部位作出表現某種具體含義的動作符號,包括手、肩、臂、腰、腹、背、腿、足等動作??臻g語言,是一種空間范圍圈,指的是社會場合中人與人身體之間所保持的距離間隔。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煿ぷ鞯摹笆痉缎浴焙蛯W生的“向師性”,使教師的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都被學生接受并產生影響,以致于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個手勢、表情、動作都可能給孩子以很大的影響,正所謂“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更顯突出,可以幫助教者使課堂“活”起來。下面就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體態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使用。

一、富于變化的面部表情

俄國教育家烏中斯叢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毙W教師上課過程中,如果面無表情,音無高低,有氣無力,那么,學生自然會產生厭惡、嫌棄之情,課堂氣氛如死水一般。相反,面部表情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豐富多變,會使課堂生動感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作者鮮明的感情色彩,耐品耐讀。教師首先應通過范讀來展示這些情感,再通過富有感情的體態語言感染學生,把這些真切感情渲染給學生,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心有靈犀之感。

如《跟蹤臺風的衛星》教學要求之一: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趣。我在范讀過程中,要合理地運用表情,如讀“狂怒地嚷著”“怒吼聲”“狂暴地跳起來”“像頭瘋狂的巨獸”等詞語時,表情應是氣勢洶涌又怒發沖冠的樣子。讀“偏偏”“沒們兒”“嘲笑的”“自豪地”等詞語時,則要表現出自信、自豪、堅定。課文通過臺風的“大”,衛星的“小”,臺風的“怒”,衛星的“笑”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最終結果卻是貌似強大的“臺風”實際上是軟弱的,而看來渺小的“衛星”實際上威力無比??梢?,在課堂教學中善用富有變化的表情去觸動學生的感情,會使課堂生動有趣,這是語文教師成功必備的素質。

二、善于交流的眼神

被學生視為“人見人愛”的老師走進課堂時,總是面帶微笑的。當然,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師不能把目光僅僅停留在自己得意的學生身上,而應是一視同仁,觀察他們瞬間的變化。所以,眼神的合理使用,可以讓老師在教學過程間審視學生聽課情況,又及時與學生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的眼神能為自己教學表達情意。有時眼神比有聲語言更具有感染力。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上課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有的喜歡做小動作、惡作劇等,在這時,如果你立即停下來對其他大聲批評的話,一定會影響到其他同學。但此時教師用一個眼神來警示的話,就可以不打擾課堂氣氛。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要仔細觀察學生的眼神,如果學生眼神中有迷惑或恐懼,你可以及時地引導回答?;卮鹫_,要有贊許的目光;回答不正確,也應用鼓勵的眼神,暗示他要加油,不要灰心。

學生千人千面,萬人萬象,各有所思,神態各異,所以教者在課堂中要時刻運用眼神與學生加以交流,不僅要從眼神中讀懂他們,也要及時傳遞自己贊賞、鼓勵等眼神。使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是時刻關注。 所以,教者應該用好自己善于交流的眼神去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三、直觀形象的手勢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科學地使用手勢往往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課堂教學中教者的語言要規范,作為與之配合的手勢、姿態等,也不能夸張。如果使用不恰當,反而使課堂變得滑稽可笑。所以,教者的任何一個手勢都要三思而后行,不在于多,而在于準確、優雅。配合恰當,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荷花》課,文中第四自然段是描寫荷花的美,作者身臨其境,仿佛變成了一朵荷花。教學這段時,我用美讀,隨著情境的變化,我也隨著聲音的起伏而變化:一會兒做“翩翩起舞”的手勢,一會兒靜靜的站在那兒,一會兒做蜻蜓快樂飛行的樣子,一會兒做小魚兒在水中游泳的姿勢。我發現學生們深情專注,讀完這一段后,學生說:“老師,我仿佛也變成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了,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學生們還說是因為記住了老師的動作。

學生感情豐富,一些美好的東西對他們總是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而且教者一舉一動也會引起他們的注意。

四、舉止大方的身體動作

身體動作是體態語言最外顯的特征,學生可以從教者的身體和動作看出教師的莊重與平和、嚴肅與熱情。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模仿能力較強。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在不經意間影響著他們。教者舉止大方的身體動作能使學生心情愉快、學習熱情高漲。

在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時,我在網上下載一張大黑騾子的圖片,放大后貼在黑板一角。在范讀課文的時候,我模仿著彭德懷輕輕地撫摸著大黑騾子,和它念叨著。當大黑騾子倒下時,我悲傷地做摘下軍帽狀,并慎重地敬禮。學生們深深感動了,眼眶里閃動著淚花。我并抓住這一瞬間,讓他們意識到彭德懷對大黑騾子既懷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愛的矛盾復雜的心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彭德懷愛大黑騾子,但更愛戰士們,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此外,教者在課堂上站立或走動時的狀態,也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教者在教師內來回地走,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穿響聲很大的鞋,發出的聲音會使學生煩躁不安,影響聽課效率。如果教師只站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講課,不作走動也是不可取的,這樣課堂像死水一般,學生們便打不起精神來。教者應該適當走動,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者以輕松的步伐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低下頭,彎下腰,傾聽學生的回答。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和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個人儀表

一個人的穿著與修飾,不僅是外表的問題,而且還和一個人的個性和行為有著直接聯系。教師的儀表對學生還有著榜樣的作用。教師應重視自己的個人儀表。

一位優秀的小學教師,良好的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當你走進教室,踏上講臺時,學生的目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教師什么穿著,什么發型,都成為學生所關注的,甚至所模仿的。這時的形象怎么樣,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印象的第一步。面對小學生時,教師必須考慮到穿著打扮是不是太隨意。如果老師穿著過于休閑或時尚,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嚴肅甚至低俗,那么教師在課堂上也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課堂的熱情。當然過于莊重比如穿西裝,打領帶,頭發梳得一根根的,也是不利于課堂教學的。

好動,活潑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不喜歡嚴肅莊重的氣氛。所以教師應根據自己職業的特點,通過恰當的服飾裝扮自己,更有利于教學。要做到:恰當,簡潔,大方。

總之,在今天,教師上課已經不能只限于簡單地向學生講解課本的字面內容了。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語文基礎知識,更需要一個具有活力,具有激情的高效課堂,韓愈《師說》中“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边@是韓愈對教師的定位。而現在,教師講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同時也是實現教師個人魅力的過程。學生聽課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身心得到洗禮的過程。

在這個角度上講,教師的體態語言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無法估計的。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準確的體態語言輔助教學。如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一個簡單明了的手勢,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大方得體的儀表,就可以營造一個溫馨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是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結語

課堂教學時一門永無止境的科學,也是一門不斷追求完美的藝術。讓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那么用好你的一舉一動,因為在課堂中“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

參考文獻

[1]李振村.教師的體態語言[M].教育出版社 .2011.6.

[2]佩奇.讓學生都愛聽你講[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3]孫瑞欣.打造課堂有妙招[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5.

[4]耿二嶺.體態語概說[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體態語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使用
健美操教學中體態語言的表達形式探究
淺談普通高校竹笛專業教材的使用
淺談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設計與使用
論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與使用
淺談如何提高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體態語言在自閉癥學生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淺談體態語言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作用
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效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