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2018-10-21 06:42張買紅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教學內容科學目標

張買紅

摘 要: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在這個知識與技術競爭的年代,只有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人才的培養,才能追得上世界的步伐,才能在充滿競爭的世界中有一席立足之地。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倍加注重對人材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策略

一、小學科學課堂質量的需要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促進學生健全、身心協調發展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這不僅要教學遵從學生學習科學的心理特征規律,還要思考科學本身的學科特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中得到提高與發展,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將自身的實際體驗和科學問題轉變成為科學模型進行理解與應用。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充分掌握對課堂的結構優化能力,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從而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是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得到改善,而且也是降低了教學資源浪費的重要途徑。

二、有效的教學策略

1.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學期伊始,所有的教師都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科的內容和具體的時間安排來制定自己的課程計劃。制定課程計劃的過程也就是確定教學內容及其呈現的順序,考慮教材的變化,確定課程中各內容的大體教學時間,并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調整課程。

首先,要明確課程的目標,即通過學習這些課程,學生會學到些什么。比如,小學科學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應該把這個總目標進一步的分解落實到每一冊教材,每一章內容,每一堂課當中,使總目標的實現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在目標的指引下,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師的教學經驗、學校的現實情況來靈活的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再次,確定教學的時間。最后,結合實際的情況,制定進一步完善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儀器設備等。確定評價教學結果的程序、方法。

2.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的結果,對教學活動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指向作用、激勵作用和標準作用。教師是教學目標選擇的主體,在選擇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興趣特長會影響到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選擇。

首先教師要非常的熟悉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指導思想,結合自身和學生的特點,具體的教學環境等來確定教學目標。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選擇教學目標的時候比較注重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即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通過教學向學生傳遞科學知識,因為一直以來,人們都普遍認為單純的傳授科學知識是教師教學的根本任務。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對于大部分的教師來說不容易實施,也很難進行評價。這同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特點有關。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是以潛移默化的形式滲透在所有的教學中。具體到小學科學教學中就可以培養學生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學習等的態度,具體的來講,就是讓學生敢想、敢做、敢問,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科學。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對學生要多采用鼓勵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科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認識水”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應該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觀察水,并通過言語或繪畫等方式描繪所認識到的水的特征,這樣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教師還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體會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基本性質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3.采用恰當的教學媒體

小學科學教學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學內容大多來自于他們周圍生活的世界,因此對未知世界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多的提供給學生“做中學”的機會。那么在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就會非常的喜歡形象具體的事物,教師應該選擇形象直觀的媒介來傳遞教學內容。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必須顧及到他們的年齡特征。比如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注意力不容易持久保持,對他們可較多的使用幻燈和錄像,幻燈片力求生動形象、重點突出、色彩鮮艷,能活動的地方力求活動。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的概括和抽象能力發展了,感知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延長,為他們選擇的教學媒體就可以廣泛一些,傳遞的內容則增多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同一種媒體連續使用的時間也可以長些。

4.正確的提問順序

問題應該按提問順序的不同而變化。最基本的提問順序是組織→激發→反應,也可能有其他的變化。威倫、布朗和愛德門德松、史密斯和莫克斯的研究注意到最常見的提問順序往往采用由開放性問題導向封閉性問題的形式。他們的研究表明,許多教師在組織→激發→反應過程的開始時多采用開放性問題,然后做進一步的組織,再導向下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只需要回憶或簡單的推論。這種從一般到具體的方式可能需要多個回合。舉例來說。在以下對話中,教師在開始時會鼓勵推測性的回答,然后會把問題縮小,只需要簡單的推論。

例如,教師引導問學生在月球上宇航員穿什么?學生回答宇航服,繼而發問那么哪種大氣成分在地球上有而月球上沒有,用同樣的方式,教師還可以在提出一個問題時先問一些簡單的回憶性問題,然后重新組織問題,進一步的縮小范圍。教師還可以提問,假如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最初是從亞洲大陸的西伯利亞來的,那么你們推測他是怎么到達阿拉斯加的,這時學生沒人回答。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說明我們學過,分開北美洲和亞洲大陸的是白令海峽,分開這兩個大陸的最窄處的水域有多寬,假設白令海峽的水域完全是冰凍的狀態,那么,這些亞洲人是如何到達的呢?教師通過具體簡單地推論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參考文獻

[1]論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觀[J].李康.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

[2]科學探究活動的“誤區”及其對策[J]. 吳小江.小學教學研究.2006(10).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局限性[J].康誠.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05).

猜你喜歡
教學內容科學目標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科學拔牙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衰落的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