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愛”上習作

2018-10-21 08:46宋乃青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素材習作策略

宋乃青

摘 要:工作十年,一直在中高年級做語文教師,深知習作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更知道,習作之于學生的困難、學生之于習作的懼怕。

關鍵詞:學生 習作 策略 素材

一、目前學生習作的現狀

不排除有一部分學生的習作水平較高,半個小時之內可以完成質量較高的習作。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是這樣一種困局:

當我們向學生布置要寫一篇習作的任務時,會聽到這樣的異口同聲:啊——? 孩子對于習作的抵觸可想而知了。

我們精心設計了關于習作的教學設計,課堂上滔滔不絕地進行指導,學生寫出的習作卻是“千篇一律”——班級58個學生只能寫出三、四種類型的習作。

一節習作課,教師指導過了,可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絞盡腦汁也寫不了幾十個字,往往是高度概括著,用簡短的語言就敘述完了?;蛘咧挥脭⑹龅恼Z言流水式地把話說完了,沒有具體的描寫。

二、策略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做了一點嘗試:

1.興趣很重要

《課標》中第二學段對于習作的要求第一條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梢?,學生學習習作,首先就是要有興趣。為了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1)不限制。對于中年段的學生,在習作之前,不給學生過多的限制。除了課內的8次習作之外,我在班級里開展的寫周記的活動。也就是每周末在不寫創新作業的情況下寫一篇周記,這篇周記不限字數、不限內容、不限素材。這樣的習作訓練,可以不寫常規的創新作業,又沒有限制,學生自然就沒有抵觸的心理,習作的興趣也就此萌芽了!

(2)放大優點。學生的習作寫完了,教師在進行批改講評的時候要更多地給予學生肯定,在學生的習作中多畫“波浪線”。當學生發現自己的習作越來越多地被教師肯定,他就會找到習作的自信,從而不排斥習作,直至喜歡上習作。

(3)交流展示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人認可,尤其是小學生。在學生的認知里,大家都覺得習作難寫,所以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在習作方面的渴望度尤其高。無論是哪一個層次的學生,當他的習作在全班進行展示的時候,那么他在習作方面就會更加的自信,也就更愿意寫了。

2.方法要多樣

-+4興趣有了,下一步就是要注意方法的指導。每一個小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活躍,但也極具個性,所以在方法的選擇上,不能過于單一,要注重多種方法的滲透。

(1)創設情境

所謂的情境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事先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場景,如集體做游戲、做實驗、戶外參觀等,在課堂上,讓同學們盡情地體驗或者“玩”,然后學生根據老師一步步的提示,描述當時的情景、說出當時的感受,從而完成習作寫作的方法。我曾經在班級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教師因為學生的課堂秩序不好而大發雷霆。課堂指導后,一名平時習作很是困難的、名叫孫如琦的孩子寫了一篇名為“”《“一班之主”發怒了》的作文,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老師興致勃勃地講著,我們津津有味地聽著。忽然,老師的眉毛緊皺起來了,眼睛冒著火花,死盯著教室的左后方。我們目光隨著老師也一個一個地轉向那里。

這時,老師怒喝道:“王明明——”。老師的聲音極大,全班同學都嚇壞了,教室里鴉雀無聲,靜得似乎能聽清彼此的心跳。我更嚇壞了,像懷里揣個小兔子,心“怦怦”地跳。我的同桌板著身子,一動不動,恐怕也被嚇得不輕吧。這時我似乎都能看到老師頭發后面有火焰在燃燒。我在心里說:“謝天謝地幸好不是我?!崩蠋熡忠馕渡铋L地大說特說了一番后,終于平息了怒火。

這方法的運用對于那些對習作學習沒興趣、沒素材的學生很有用,對于針對某一特定的描寫方法的指導也很有針對性。

(3)以閱讀為本

閱讀是習作的基礎。習作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伴喿x,架起了由模仿到創作的橋梁?!苯處熃柚n本,通過典型課文或片斷講解,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在《頤和園》這篇課文非常突出地表現了“移步換景”這一寫作順序。在教學之后,即引導學生仿照、運用這一寫作順序來寫身邊的景致,學生的作品非常突出。

(4)寫作方法的滲透

寫作方法屬于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后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雖然在小學階段,我們并不十分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但常見的、實用的寫作技巧還是應該適當向學生滲透。比如:首尾呼應、詳略得當等。

(5)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課標》中關于習作的要求有這樣一條: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能夠觀察周圍世界,積累寫作的素材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日常與學生在一起的日子,教師首先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尋找到學生可以當做習作素材的內容。通過啟發引導,從而讓學生學會觀察世界,豐富頭腦,積累寫作素材。

三、讓習作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讓習作成為一種習慣,也就是讓習作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都知道學校的活動很多,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忙于某些活動而忽視了習作的訓練。而我能做的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班級的周記不停。當某一次,我實在是疲累不想批改習作的時候,告訴學生,今天的周記停,學生都發出“抗議”,甚至,即使我不要求他們寫,周一還是會有一批學生把他們的周記交上來。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結語

當學生對習作不再懼怕,頭腦中有內容可寫,有方法可用,甚至習作都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讓學生愛上習作也就順理成章了。

猜你喜歡
素材習作策略
移動互聯開發的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Passage Four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