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友怎樣科學“邁開腿”

2018-10-22 05:25鄒大進
益壽寶典 2018年8期
關鍵詞:秒鐘雙腳肌力

文/鄒大進

糖尿病患者運動分人群

在糖尿病的管理中,運動治療占重要地位,主要適用于血糖在16.7毫摩爾/升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如穩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肥胖型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高危人群。

暫時不宜運動的糖尿病病人有:血糖極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嚴重的腎功能不全患者,有嚴重的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患者,有發熱、嚴重感染、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有嚴重外周神經病變,如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患者運動六要素

1.運動前做心肺功能檢查,做糖尿病方面的檢查,與醫生、護士制定運動方式,選擇適合的衣服、鞋襪,選擇環境較好且安全的場地運動,天氣不好時選擇室內運動。

2.運動中,隨身攜帶急救卡及糖塊、餅干,為防止發生意外時及時處理。需要熱身5~10分鐘,天氣炎熱時應及時補充水分,不能一次性過多飲水;天氣寒冷時要注意保溫。運動中自覺身體不適時,如出現心慌、出冷汗、頭暈、四肢無力,應立即停止運動并找他人救助。如不能緩解,盡快到醫院就診。運動快要結束時,需做5~10分鐘運動調整放松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選擇注射部位應該在腹部,不要注射在大腿、上肢等活動較劇烈的部位。

3.運動后,立即更換衣服,以防感冒,及時補充水分,做好運動記錄,監測血糖的變化,如有不適,請醫生或專業護士根據情況進行運動處方相應調整。

4.運動時間與要求:餐后1小時運動最佳(從第一口飯算起),最好每天三餐后運動,每次堅持30~60分鐘,不宜時間過長。

5.不同運動消耗335千卡熱量所需時間:散步40分鐘,快走20分鐘,慢跑15分鐘;游泳10分鐘。

6.運動效果的評估。運動量適宜:運動后有微汗、發熱感,輕松愉快,稍有乏力,休息后即消失恢復,血糖下降。運動量過大:大汗,胸痛、胸悶,全身乏力,休息后未恢復,血糖升高。運動量不足:無汗、無發熱感,脈搏無變化,血糖無變化。

糖尿病患者運動方式的選擇

運動方式的強度選擇:1、妊娠糖尿病患者,選擇散步、廣播操、健身操等低風險的有氧運動;2、老年性糖尿病患者,選擇低強度、短時間運動,如散步、慢跑;3、糖尿病眼病的患者,切忌劇烈運動,可選擇身體移動相對小的活動方式,如氣功、太極拳、健身操、廣播操;4、糖尿病中風偏癱的患者,首先選擇健康肢體的功能鍛煉,再進行患側肢體被動鍛煉頭、頸、上下肢、腕、踝等關節的運動,注意活動量不可過大;5、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選擇適合病情又易堅持的運動方式,如步行、原地踏步。

三種散步法

普通散步法:每分鐘60~90步,每次20~30分鐘。適宜糖尿病老年患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

快速散步法:每分鐘90~120步,每次20~30分鐘,適宜糖尿病中、老年患者。

擺臂散步法:每分鐘60~90步,每次30~40分鐘,步行時兩臂用力前后擺動,可增加肩關節、肘關節、胸廓等部位的活動,適宜糖尿病穩定的中老年患者。

肌力及阻抗訓練

抬腿運動可以訓練肌力,在腳踝上綁沙袋增加重量,是加強肌力的重要方式?;颊哒玖⒒蜃?,與肩同寬。抬起左腳、放下,膝蓋保持伸直。換右腳,重復同樣的動作。主要幫助維持大腿肌肉的力量。每個動作維持10秒鐘,并重復做10次(以不增加身體負擔為準)。腳踝處可以綁沙袋,增加肌肉耐力。此動作可采取站姿、坐姿進行,建議下肢不穩的年長者采用坐姿較安全。除前抬腿動作,也可以側抬腿、后抬腿。

平衡能力訓練

平衡能力訓練有助于減少糖尿病患者跌倒的風險。

第一式,腳尖腳跟并攏。雙腳呈直線站立,左腳跟貼著右腳尖維持平衡30秒鐘。完成后,雙腳交換。主要可減少跌倒的風險。每個動作維持10秒鐘,并重復做10次(以不增加身體負擔為準)。所有動作以安全為首要考慮,建議手扶椅背、墻面等,以免跌倒。

第二式,原地踏步。右腳站穩,左腿膝蓋抬高至腹部,雙腳交替踏步。

第三式,單腳站立。左腳站穩,右腳抬離地面,維持平衡30秒鐘。完成后,雙腳交換。

猜你喜歡
秒鐘雙腳肌力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中的應用進展
雙腳踩出的漢字
畏懼
地球跑得有多快(外三篇)
蚊子1秒鐘振翅600次(外五篇)
跳躍:單、雙腳跳 教案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UNHAPPY FEET 讓你的雙腳在夏日保持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