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記憶 件件情深
——曉蘇《懷念幾件衣裳》賞析

2018-10-24 02:03李會君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衣裳裁縫褲子

李會君

湖北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曉蘇的散文《懷念幾件衣裳》重點寫了七件衣裳,因此有的刊物和網站轉載的時候干脆就叫《七件衣裳》。這七件衣裳是作者有關油菜坡的記憶,也可以說是20世紀60-70年代出生人的共同記憶,貫穿著作者從小學三年級到高考結束進入大學的整個成長歷程,件件衣裳都聯系著特定的人物與記憶,件件衣裳都飽含著親情與鄉情,件件衣裳都關乎一位少年的心理成長。這篇散文語言平實樸素,作者不動聲色、緩緩道來,卻將讀者帶入一段既屬于那個時代又只屬于每個人自己的一種回憶,引發讀者的共鳴與回味。

在物質貧乏的時代,人們對食物和衣服格外敏感。人們常常說那個時候的人不像今天這樣講究吃穿。其時,不是不講究,或者說,人們的講究是埋在心底的。物質貧乏的時代同時也是技術不太發達的時代,衣料和衣服的樣式也是有限的,因此,就有了那個時代的單一的流行與追求。散文中的七件衣裳,都有關七、八十年代的記憶。

作者最開始關注衣裳而留下最初印象的第一件衣裳是一條普通的黑色褲子。燈芯絨的衣服是“我”最初的奢望,但“我”一直沒能擁有一件燈芯絨衣服,卻意外擁有了一條黑色的褲子,這條普通的褲子因得到了女同桌的夸贊而顯得讓“我”格外喜歡,因而留下深刻的記憶?!盁粜窘q”也可以說是六七十年代大多數人共同的奢望吧。第二件衣裳是“我”稍長大后父親給“我”縫了一件與其他兄弟不同顏色和面料的褂子,這件褂子是板栗色的不同于之前的藍色與灰色。第三件衣裳是一條一邊膝蓋打著補丁的褲子。那個年代誰沒穿過打補丁的衣服呢,可是誰也不愿意穿打補丁的衣服啊,何況是只有一邊膝蓋打著補丁并不對稱的褲子?!拔摇笔荏w育老師的啟發,為了讓自己的褲子顯得好看,故意將褲子的另一邊膝蓋剪了一個洞,成功讓母親又縫了一個補丁,并因此挨打。第四件衣裳是母親面對長高的“我”既驚喜又憂愁之余拿雞蛋為“我”換了一塊灰布面料,而鄉村漂亮的女裁縫卻建議并幫忙換了一塊白色布料,為“我”縫制了一件合身漂亮的襯衣,讓“我”顯得格外精神并穿得非常珍惜。第五件衣裳可以說是一件非常規的衣裳,為了追求和外地來的干部穿的褲子一樣的蕩蕩的效果,父親費了不少工夫謀來一條用進口化肥袋做成的褲子,而后來母親卻用剪子把它剪掉了。第六件是一件黃軍裝,當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軍裝是仿版,是父親買了布請鎮上的女裁縫做的,而軍裝口袋是裁縫自己花錢買的布。第七件衣裳是當時縣城流行的的確良黃褲子,而這條褲子是父親從自己身上脫下來的。

對于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每一件衣裳就像是自己穿過或見過的,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驚人的還原能力。

作者記憶中的每件衣裳都連結著親情與鄉情。通過衣裳的回憶,作者刻畫了父母的形象以及兩位裁縫師傅的形象。首先,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位勤勞心細、操持一大家人衣食、嚴格要求兒子、略顯保守的母親形象。作者讀三年級的時候開始注重穿著,那是燈芯絨流行的時代,作者特別渴望擁有燈芯絨衣裳。而那時,兄弟們能穿上土藍布衣裳已是不易,細心的母親還是為作者縫了一條黑色卡嘰布褲子,這條褲子得到了女同桌的贊賞,滿足了作者小小的虛榮心。當作者發現補了一個膝頭的褲子不好看而故意剪破另一邊褲子的膝蓋頭時遭到了母親的痛打,因為這種行為在母親看來是敗家的行為。但母親還是在當晚默默地補好剪破的洞口。初三時,作者穿著象征著身份與時尚的蕩蕩褲,在校園蕩來蕩去忘乎所以,還不聽母親的勸阻,母親采取了更為嚴厲的措施,就是干脆剪掉了這條顯得很輕浮的褲子。作為母親來說,一方面要操持這個大家庭的衣食用度,同時好負擔著教養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她既要讓孩子們吃飽穿暖,更要教育孩子成人學好、不能輕浮。

而作品中父親的形象更加豐滿感人。父親在鎮上工作,總是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們驚喜,不管多么困難,他總是設法滿足孩子們過年穿新衣裳的渴望。當作為老大的作者已經長大的時候,他由于不能為所有孩子縫制更好的衣裳,就給老大的褂子與其他孩子作了區分。他還想辦法為作者淘來一條作者做夢都想穿的蕩蕩褲,但是他又擔心兒子穿了這種褲子腿會癢,因為這種褲子是用化肥包裝袋做的。作品中對父親形象的刻畫最感人的是有關的確良黃褲子的記憶。作者在縣城讀高中了,能感受到城鄉的差別,而當時的確良黃褲子涼快透氣、更是區分城鄉學生的標志。而在鎮上工作的父親來縣城出差順道看望作者時就穿著一條這樣的褲子,作者看到父親的的確良黃褲子時眼睛就盯著父親的褲子不動了。本來準備離開的父親改變了主意讓兒子跟他去了旅社?!案赣H一到旅社就打開了他的提包,從中找出一條半新的布褲,接著就把身上的那條的確良黃褲子換下來了。我看著父親的舉動,感到疑惑時,他把脫下來的的確良黃褲子送到了我手里。父親說,天氣太熱了,這條褲子給你穿吧!”俗話說知子莫若父,這是一位雖然常年離家工作但極其關心孩子的成長并遵從習俗盡可能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望的父親,但他不僅僅滿足孩子物質欲望,他隨時關注并滿足孩子的自尊心、促進孩子奮進并健康成長。當他脫下這條帶有體溫的的確良黃褲子遞交到兒子手中的時候,作者這樣寫道:“我捧著父親的的確良黃褲子,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這令人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及其父親形象。寥寥數語,感人至深。

除了父母,作品中著墨較多的還有兩位女裁縫師傅。這兩位裁縫師傅都漂亮熱情并且極具專業素養,一位看出作者適合穿白襯衣并想辦法幫忙將已經買好的灰布換成了白布,并求人免除中間的差價。另一位呢眼睛比尺子還準,不需要量尺寸就能看出用布多少,當發現布料不夠滿足作者的樣式要求時,不動聲色自掏腰包為作者添了軍裝口袋布料。作者雖未作太多的評論,但讀者從中真切感受到那個時代鄉鄰之間的純樸與真情。

作品不僅僅是懷念了幾件衣裳并寄托了情感,仔細閱讀會發現其中潛藏著作家少年時代的成長與心理歷程。一是作家的愛美之心。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物質高度貧乏的時代也抵擋不住人對美的追求,而這美當時就體現在對衣物的追求上,因此,每當流行什么顏色、布料、樣式的時候,作者便有了擁有這些衣裳的渴望。第二是與這些衣物緊密聯結的是一個山村少年在成長中日益增長的自尊心。擁有了當時流行的衣裳便可以獲得女同桌的青睞、可以光榮地給軍屬送對聯、會讓人倍感精神、感覺自己的全校最風光的人、可以順利參加文藝宣傳隊、可以消除與縣城學生的差別。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消除自卑、努力維護尊嚴,改變現狀,這是正常少年長大成人并融入社會的必經之路。第三便是作者女性意識的生成。作者的愛美與自尊其實是與女性的眼光聯系在一起的。作者一開始注意到穿著是與同桌的女孩有關的。做游戲自由選擇分組的時候,長得漂亮穿得干凈的女同桌選擇了“穿燈芯絨褂子”的男同學,而當作者穿上一條新的黑褲子的時候,女同桌說“你穿這條黑褲子真好看”,由此,作者有了美感的萌芽,而同時,在女同桌的夸贊與青睞中,自尊心也得到確立。作品中的兩位女裁縫除了在缺衣少食的時代有作者崇拜的職業,在少年作者的眼中她們簡直是美的化身。作品中沒有太多對父母形象的描繪,但當他提到兩位裁縫的時,用了稍多的筆墨描繪。作者這樣寫認識的第一位女裁縫石膏兒的居住之所以及石膏兒的外貌:

她住在一條小河邊上,縫衣裳的那間房子正好臨河,她可以一邊踩著縫紉機一邊傾聽水聲,如果抬頭從窗口看上去,就可以看見清清的河水以及漂在水上的那群白色的鴨子。石膏兒長得很白很嫩,臉和脖子,還有那雙手,都像是用豆腐捏成的。

這里作者的筆觸是歡快的,描寫中的石膏兒的居所可以說更多的是融入了一位少年美好的想象?;蛟S,在作者當時看來,這么一位住在河邊的漂亮女裁縫其工作的場景就應該是這樣的:河水清清、水聲潺潺、白鴨成群。作者還很細膩地寫出了石膏兒量尺寸時自己的心理活動:“我聞到石膏兒身上有一股淡淡的香氣,像百合花的味道?!翌D時有些緊張,臉一下子紅到耳朵?!焙竺孢€有作者對待白襯衣的態度,非常珍惜,生怕弄臟,每次自己手洗。

作品中還有一位令作者難忘的叫云朵的女裁縫?!霸贫淠菚r四十出頭,臉長長的,瘦瘦的,短發齊耳。她見人話不多,但總是笑笑的,兩只眼睛很漂亮?!弊髌分型瑯佑幸欢我姷脚每p時的景物描寫:

我去云朵那里時,正是傍晚時分,太陽剛落,紅霞滿天,云朵的裁縫店也被晚霞染紅了,云朵的臉上像是打了胭脂。

這兩處是作品中僅有的兩段景物描寫,讀來似乎能體會到作者的歡快的心情,同時還有少年對女性的朦朧好感與對美的最原初的領悟,這種女性身上散發的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不同于穿一件漂亮衣裳的感受。

因此,這篇散文不落俗套之處就在于作者驚人地還原一段年代記憶、贊美親情與鄉情的同時,真實細膩地傳達了一位成長中的山村少年的敏感、自尊、對美的感悟與面對女性時微妙的心理感受,是一部少年的心理成長史。也正是如此,這篇散文更顯得文本結構層次立體豐富、意蘊深刻雋永,令人回味。對于曉蘇在其他作品中塑造眾多成功女性形象的秘密,似乎也窺見一斑了。

猜你喜歡
衣裳裁縫褲子
動物穿了粉衣裳
當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縫
七條褲子
燕子是個小裁縫
皺褲子遐想
“破褲子”路
漂亮的七彩衣裳
彎彎的舊衣裳
裁縫的競爭
黑夜是一件衣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