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學作品的荒誕

2018-10-24 02:03石芳禎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荒誕派作家人類

石芳禎

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

加繆在《希緒弗斯的神話》中認為,荒誕是人類與其生存環境的不和諧、人類理想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沖突以及人類渴望認知世界與世界的不可知性之間的矛盾。20世紀60年代,英國戲劇理論家馬丁·埃斯林出版了一部戲劇創作理論——《荒誕派戲劇》——以論述尤奈斯庫等人創作的戲劇,在這部著作中第一次用“荒誕”一詞命名一個藝術流派?!盎恼Q”更多的是指20世紀后半葉至今荒誕派作家創作的作品?;恼Q派作家面對經歷了戰爭和科技迅速發展的世界,愈發冷靜地面對生活中不同等級的人承擔的不同命運,并且對人類命運給予人文主義的理解,以此來表達自身的理想主義追求。

一、作品中世界的荒誕

(一)沒有真理的世界

縱觀荒誕派的作品,我們會發現這些作家都有著多元化的文化背景,這種多元復雜的文化背景影響了作家的創作,決定了作家在作品中表現得不同文學風格和寫作技巧。作家通過作品傳達給讀者的是一個沒有真理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著謊言、荒謬、愚昧以及瘋狂。這個世界在后殖民文學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所謂后殖民文學是指作家出生在前殖民地,生長在經濟落后、文化愚昧的舊社會,卻受到殖民國先進文化的教育和影響所創作的具有文化沖突色彩的文學作品。盡管殖民地的人民經過抗爭實現了民族獨立,但人們的精神依然處于淪陷狀態。作家在作品中揭露了這種荒誕的社會現象,通過無情地揭露,反思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這個世界同樣是沒有真理的世界,沒有任何未來和可能的世界。愛爾蘭劇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法國作家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都向讀者展現了這樣一個世界,在無目的的等待和無聊的談話中顯示了人生的荒誕不經?,F代人在信仰缺失和沒有安全感的危機意識中不知所往,對什么是真理缺乏判斷也不會去追尋。人們處在不得不忍受的無法接受的現實無奈中,缺乏對真理的認識和追求,從而造成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荒誕性,一直生活于走不出的困境中。文學作品中的這種沒有真理的世界,無情地揭露了現實生活的荒謬。

(二)沒有答案的世界

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個世界,是缺乏真理的世界,許多問題的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除了正義與邪惡的對立,除了黑與白的對立,這世界最多的是一片灰色的地帶,生活于其中的人必須學會去適應它,適應荒誕,而不是戰勝荒誕。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伊姆雷在《無命運的一生》一書中指出:“我們永遠無法開始新的生活,我們永遠只能把以前的生活繼續下去”,就是要求人類適應荒誕性的生活,因為世界無法改變,改變的只能是我們自身。文學作品中的這個世界只是告訴我們去適應生活,而沒有告訴我們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在作家筆下,這個世界沒有答案。當不合理和荒誕成為生活的主題時,我們所要做的,除了質疑和控訴,還要接受生活并且努力適應生活,因為我們要在不合理的荒誕的世界中生存下去。面對荒誕,如果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那就聽從命運的安排。當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無法改變所生活的這個荒誕的世界的時候,珍惜現在的生活,適應命運的安排,珍惜生命的美好,追尋當下可以得到的幸福?;恼Q性作品中所表現的這個沒有答案的世界,表現的是人類面對困境的手足無措,也表現了對現實生活荒誕性的接受和適應,接受荒誕,也就是接受無法預知的明天;適應荒誕,也就是適應生活不知何時降臨的困境。

(三)沒有出路的世界

在無情地揭露沒有真理、沒有答案的荒誕世界之外,荒誕派文學作品還表現了一個沒有出路的世界。人類即使清楚自己所面對的世界的困境,也無法逃離這個世界。如果想要改變這個沒有出路的世界,僅憑個人微薄的力量是絕對做不到的,只有在碰壁無數次之后,人們才會發現要想在這樣的世界生存,必然要做出一定的妥協和犧牲。沒有出路,沒有希望,只能按照這個世界所要求的那樣去生存。屈服于生活,并不是完全認同世界的荒謬和無理,而是從生活的不如意處感悟人生的真理,尋求自我的價值,給自己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我們可以看清這個無序的荒誕的沒有出路的世界,卻不能反駁、不能推倒,只能對這個世界作出妥協從而生存下去。作品中呈現了這種沒有出路的世界也即是妥協與現實生活的荒誕性。

文學作品是對生活的反映,作品中的沒有真理、沒有答案、沒有出路的荒誕世界就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恼Q是人生意義的抽象表達,作者對荒誕的表述所告訴我們的是勇于接受命運的安排,是帶著勇氣和希望探究自己的內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思索人類的意義和未來。

二、作品中人物的荒誕

(一)作品中人物行為的荒誕

荒誕派作品中的人物不同于普通的人,或者說是那個荒誕的世界改變了他們普通人的特性。在作品中的人物眼中,他所接受的一切都是荒誕的?!盎恼Q文學之父”——奧地利作家卡夫卡在他的作品中主要表現的是個人面對陌生、滑稽的世界所感到的恐懼和無所適從,以人物的荒誕行為反映荒誕的概念?!蹲冃斡洝芬元毺氐淖冃问址ū憩F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 “異化”現象。主人公格里高爾在被生活的重擔和周圍人帶來的壓力的壓迫下,他變成了一只甲蟲。作家通過一個外表是蟲內心是人的“怪物”的心理描寫和親人朋友的反映,揭開了資本的面紗,徹底地揭露了人在環境下面臨的艱難處境和人的孤獨與無助。格里高爾的行為就是荒誕的,他雖然還存在人的意識,但他卻被物化了,他的思想是人的,他的行為卻是甲蟲的,他翻不了身,下不了床,本來對于人來說很簡單的事他卻要拼盡全力。這種行為的荒誕是資本主義金錢籠罩下的人的“異化”,欲望和金錢控制了人的行為,改變了人的思想,這種荒誕還表現了社會中人的孤獨無依和不知所往。在作品中,人不再是人,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在讀者看來他的種種行為是荒誕的,但人物本身卻并不這么認為,因為他還有人的思維,思維的人性和行為的物性體現了人在荒誕世界面前的無助和作家對現代社會的思考及其人文關懷。

(二)人物思想的荒誕

荒誕派作品中的人物思想不同于普通人的思想,他比普通人想的多、想的遠、想的細,因此比普通人更加痛苦,人物的思想中流露出強烈地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他們的思想中是沒有是與非的,他們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為,顯得與他人格格不入,但正是這種荒誕的思想表現了社會的不合理性,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那個荒誕的世界中,他們才是清醒的,別人是真正的荒誕者。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什么都沒有做,只是在等,等一個也許永遠都不會出現的人物——戈多,在他們的頭腦中只有等待,這種無望的等待表現了現代文明中人類的困境,生活在盲目的希望之中,人們遙遙的望著一個希望,望不到盡頭,也看不到未來,未來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人們遙望的結果還是失望,然后再等,再失望。在人們的思想中有一個希望,然而這希望也只是等待,在等待中耗盡自己的生命,在失望中飽嘗人生的痛苦。生存即是死亡,時間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永遠停滯的瞬間。為了填補這個單調的時間空白,減輕不斷襲來的陌生感和危機意識,這些人物總是說些無聊的話,做些無聊的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思想也是對世界的反映,思想的荒誕也體現了世界的荒誕。

人物受他所生活的世界的影響,人物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是對生活的反映,生活借助人物表現出來。作為讀者,我們在為人物形象的荒誕思想和行為嬉笑怒罵時,不得不思考是什么造成了這種荒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越來越缺少信仰,缺少追求,荒誕派作品表現了人類在現代社會的不知所措,表現了在這個享受物質、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人的反常。

三、作品創作手法的荒誕

(一)作品情節的荒誕

荒誕派作品中的故事情節與其他作品中的故事情節的不同在于,它的情節是離奇的、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這種故事在卡夫卡和美國“黑色幽默”作家的作品中反復出現,作品通過這些離奇的事件想要表現的是人類精神的離奇、空虛與荒誕。如前面提到的卡夫卡的《變形記》,主人公是人,卻是變成了蟲的人,在變成蟲后,他才真正看清社會的真實面目,他曾經付出一切的親人回報給他的卻是冷漠。這種變成蟲的事件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在作品中,作者讓人變成蟲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利益關系對人的“異化”,這種離奇的情節是對社會本質的反映。美國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也是由離奇的故事情節組成的,“如果你能證明自己發瘋,那就說明你沒瘋”,“少校不允許別人進他的辦公室,除非他不在辦公室”……這是一個錯亂的世界,整個世界被一種瘋狂的制度控制著,沒有什么是對的,也沒有什么是錯的,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思考故事中的人和事,因為人物本身就是荒誕的?;恼Q派作品情節的荒誕性是現代作家敘事手法的創新,通過各種各樣的荒誕性來表現世界的荒誕。

(二)作品語言的荒誕

荒誕派作品在語言上是夸張的、扭曲變形的、陌生化的、錯亂的,為了取得滑稽、荒誕的藝術效果,經常要打破語言的常規使用,語言受到了扭曲,也給讀者的閱讀造成了困難。語言的夸張、變形以及“陌生化”,實則是人物思維的混亂、邏輯的不合理以及人物行為的怪誕,即使在語言表面上的從容淡定背后也是波濤洶涌的不可理解的狀態。語言的荒誕還表現在哈里斯所謂的“喜劇的反轉”和滑稽的重復的語言手段的使用上?!跋矂〉姆崔D”就是運用強烈的反差達到強烈的荒誕效果,通過滑稽的重復,事件的荒誕性也更加顯露無遺。作家以荒誕的形式表現荒誕的內容,因此他們筆下的人物都具有漫畫式的或丑化的色彩,經過這種語言處理的人和物,就不再是現實生活中具體的個別的人或物,而是抽象化了的人,象征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表現作者對于社會的失望。

(三)作品藝術手法的荒誕

象征手法作為一種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往往借助一些有形的物象來暗示人物內心微妙的波動,展現人物豐富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恼Q派作品就大多運用了象征的藝術手法,作品中的人物、語言、行為、場景、道具等都具有極強的象征性?!蹲冃斡洝分懈窭锔郀栕兂傻氖羌紫x而不是其他的蟲,正是因為那厚厚的殼象征著人類在社會中所遭受的壓抑,表現人對自己命運的無能為力。這部作品的整體框架是用象征的表現手法創構的,人變成物的思維邏輯是虛構的,它只是表現人的思維和思想方面的狀態。人物互換不同于中國傳統文學中的“物我統一”,而是人類精神世界受到扭曲、丑化和“異化”的象征,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離狀態及由這種隔離所造成的孤獨、絕望感情的折射。象征表現出來的都是抽象的事件、抽象的人、抽象的物、抽象的經歷和命運,通過象征才可以在讀者大腦中創造一個荒誕的和現實平行的世界?;恼Q派作品中的象征是通過夸張來表現的,錯亂的邏輯思維、滑稽可笑的動作、恐懼的心理、破滅的理想等通過夸張更容易達到荒誕的效果。

荒誕的手法造就了荒誕的作品,表現了荒誕的世界,傳達了作家對于人類的深沉思索和人生價值的探尋?;恼Q派作品的創作手法打破了讀者的閱讀期待,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的困難,但也激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作品,讀者也會站在整個人類的角度思考人類的未來、尋找人性的真善美。

藝術源于生活,文學是對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困惑、苦惱、無助、空虛造成了文學藝術的荒誕。賈平凹說“我們從未如此富裕,也從未如此焦慮”,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因為這更多的選擇我們無從選擇。生活的矛盾刺激了精神的矛盾,這種矛盾就像格里高爾身上厚重的殼,使我們精神空虛,使我們失去了靈魂的依托,也造成了靈魂的荒誕?;恼Q性作品是人類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對人類靈魂的叩問。我們無法從生活表面找到作品描寫的世界的原型,因為找不到,我們才會向人性深處探尋。西方荒誕派作品反映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給對人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荒誕的表現手法也影響了中國當代作家的創作。隨著文化的交流和多元融合,中國當代社會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影響而出現許多不好的現象,閻連科、莫言等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了人類社會的危機意識和人類的無所事事以及沒有目的的人生?;恼Q并不是針對具體某個人而是全人類。文藝復興喚醒了人自身的意識,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精神是社會的靈魂。我們無法想象精神虛無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精神的荒誕是最可怕的。在當代社會,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創構,要深刻的反思自我,尋求精神的依托,探索美好的人性,在充滿荒誕的道路上帶著希望尋找信仰,充實自己的心靈,凈化社會的靈魂。

猜你喜歡
荒誕派作家人類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荒誕派探索歷程綜述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荒誕派演出
在希望與絕望的旋律中交織
崩潰的劇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