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發展理念及其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理解

2018-10-24 11:03朱國明
學理論·下 2018年8期
關鍵詞:共享價值觀

朱國明

摘 要:共享發展理念的目的在于維護和增加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為共享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共享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共享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共享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必須以大力發展生產力為前提條件。共享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共享價值觀的推動和促進。

關鍵詞:共享;價值觀;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優越性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8-0025-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盵1]21。共享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眾多復雜問題的理論指南,也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共享觀的具體落實。正確理解共享發展理念及其社會主義本質內涵對于我們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投身于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當中具有重要意義。

“共享”一詞拆開來講就是“共”和“享”,“共”為全部、共同,“享”為分享、享用,指資源的共同分享和相互利用,這里的資源既可指物質財富,也可指精神文化。共享理念由來已久,在古今中外的思想寶庫中不乏共享的各種思想??梢哉f共享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美好社會追求的價值目標,只不過在不同歷史階段,由于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局限和階級利益的制約,對于共享內涵的理解存有較大的差異。

當前我們談的共享,是指共享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的,它與同時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理念一起被稱為新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理念的目的在于維護和增加人民的根本利益。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盵2]這段話強調了共享在主體和成果上的全面,是全體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所有成果,而不是少數人享受社會發展成果,體現的是公平與正義。全體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所有成果包括和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公平、就業創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服務、居住條件、生態生活環境以及豐富的精神生活等等內容。這些發展成果的共享能夠增強人民群眾對我國改革發展的獲得感,有助于增強人民群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凝心聚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共同努力。

共享是一個共建共享的過程,也是一個程度和質量不斷提升的過程。共建是共享的前提條件。共建就是要讓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履行好為社會發展盡責任的義務,每個人都要各盡其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積極參與到社會發展的各項事業當中,為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的財富。當然這種參與社會發展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動起來,就需要看人民群眾能否共享發展的成果,能不能在社會發展中有獲得感,因而共享又是共建的動力和目標,通過合理的方式讓人們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激勵人民群眾參與到社會發展的各項事業中去,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社會的創造活力。共同參與、共同建設,才能共同享有。也只有共同享有,才能激發人民共同建設的積極性。共享發展還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其質與量都會隨著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有所改變,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進步。需要全體人民在共建的過程中不斷奮斗,才能逐漸共享更高質量的社會發展成果。

社會主義為共享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不可能真正實現勞動者共享勞動成果的理想,雖然標榜平等自由,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個資本家享受、無產階級遭受剝削的社會。要實現勞動者對勞動成果的真正共享,必須從根本問題入手,消滅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度,消滅階級差別。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基礎上才能實現勞動者與勞動資料真正的結合。在這樣的社會里,人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每個人都能夠真正自由地發展、自由地發揮自我作用、自由地享受聯合體發展帶來的成果。在這種新社會,“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盵3]列寧在描述社會主義制度時也曾說過:“在這個新的、更好的社會里不應該有窮有富,大家都應該做工。共同勞動的成果不應該歸一小撮富人享受,應該歸全體勞動者享受?!盵4]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實現共享的原因就在于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不同于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勞動者和勞動產品的對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勞動產品是統一的,這種生產方式使得勞動者共享勞動產品有了基本的社會制度保障。資本主義制度的生產是以犧牲廣大工人階級為代表的絕大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成果只屬于資產階級享用。相反,在取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被人民掌握,發展生產力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人民群眾的需求。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更高程度和更具實際意義的公平與正義,人民享有公平的發展機會,平等地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活動,共同享有社會繁榮進步的成果,這種共享是真實的,是正義和公平的。

共享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共享發展理念就是要讓勞動者能夠共享勞動成果,使人民群眾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有獲得感。社會主義的中國,由于公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所以為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當前的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還要突出社會主義制度在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優越性。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5]373明確說明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要發展生產力,就是要實現公平,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貧富差距過大也不是社會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共同富裕的實現。社會主義制度下堅持共享,就必然要反對不平等、必然要消滅貧窮。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貧富差距和利益矛盾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現象在一定范圍和區間內存在是適當的,有利于激活市場各類主體,但過度的利益分化則會導致社會利益格局失衡,激化社會矛盾,引起社會的無序與混亂,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要保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達到社會共同富裕的目標,就要及時消除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分化導致的社會不公平不合理現象。共享發展理念的目的就在于消除不斷撕裂的社會分歧、緩和或者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和諧現象。通過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在國家、社會和個人三者之間達成利益的均衡,實現改革發展成果真正由人民共建共享,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共享發展理念集中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方面就在于它的人民性。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實地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的根本問題。人民的共享是新時代五大發展理念的最終歸宿。從實踐的層面看,將共享發展理念以及各項相關的共享政策付諸實施,對調節社會分配、降低貧富分化程度,對消弭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實際的效果,特別是許多保障性的政策和措施會使相對弱勢的群體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發展的積極性,激發社會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共享的重要保障。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從來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共享是黨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基本內容。當前,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改變社會分配貧富差距過大的現狀、實現改革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熱情、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心的重要舉措。

共享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必須以大力發展生產力為前提條件。共享是追求社會共同享有發展成果的過程,沒有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和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就是不真實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設想的未來新社會就是一個建立在高度發達生產力基礎上的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自由人聯合體”。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實現勞動者共享勞動成果的物質條件。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在生產力極其落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在仍然處在生產力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始終堅持發展生產力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鄧小平就指出,“社會主義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產力基礎上不斷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盵5]116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既強調當下全體勞動者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人民群眾要不斷有獲得感,同時也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先導的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擴大和提高人民共享的范圍和層次,實現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

確保共享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除了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社會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還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通過完善相應的社會體制和機制,確保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公平公正地享有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才能不斷縮小收入差距,消除貧富分化現象。共享的實現需要具有強制性、普遍性和穩定性的制度體系做支撐,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做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和完善這些制度,更好地促成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使每個人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真正享有社會發展的各類成果。

共享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共享價值觀的推動和促進。人的行為是受一定價值觀影響和支配的,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需要有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來維系?!皬膬r值理性角度看,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立場與正義性,因而也是鞏固執政合法性的基礎?!盵6]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凝心聚力,共同奮斗。這種全社會的團結和凝聚不僅依賴于社會利益的公平與正義,更取決于人們內心的文化與價值認同。這里面的價值認同就少不了全社會在共享價值觀念指導下的社會認同。共享價值觀念的宣傳與實踐有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共享作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具有制度上的正義與合理性。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可以讓人們在社會的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收益,滿足更多的需求。只有當人們享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才能增進對社會的認同。相反,如果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無法有效實現自我發展,被社會所排斥或被不公平對待,很少或無法分享預期的社會資源,獲得感最終將被削弱甚至瓦解,從而就會弱化自我對社會的認同感。

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始終體現著共享的價值理想。和諧、平等、公正、友善等不同層面的價值觀,在不同領域都展現了共享發展理念。通過不斷強化而樹立起來的共享理念,人與人之間會逐漸建立起強大的認同感和道德感,這種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既能強化公民道德的建設,也能讓人們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公共生活當中,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建設。共享價值觀的核心就是以人民為中心,每一個人不分能力大小,必須人人參與,人人享有。共享不是坐享其成,不是平均分配,有付出才會有享受;每一個人都享有公平的機會、平等的權利,每一個人都能夠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共享的社會是民生有保障的社會,社會不斷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一起朝著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偉大目標努力。這樣的價值觀一旦被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同后,便轉化為人們行動的指南和標桿,既能有效地推進解決當前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各種不公平不合理現象,也能成為評判各類行為決策及后果的基本價值尺度。當全社會的共享價值理念形成,人們普遍具有了共享意識和共享的道德素養,并且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時候,共享發展目標的實現便有了堅實的道德和文化支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N].人民日報,2015-11-04.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09-710.

[4]列寧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2.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魏波.以共享理解發展[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1).

猜你喜歡
共享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談云計算與信息資源共享管理
褪色的“共享”
掛羊頭賣狗肉的“共享”營銷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