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對環境保護的作用

2018-10-26 08:20吳琦
能源 2018年9期
關鍵詞:銀行業信貸金融機構

文 | 吳琦

作者為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專委會副主任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污染防治列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為進一步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加強銀行綠色信貸績效管理,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近日召開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座談會上指出,央行正在牽頭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

央行制定并下發《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在當前貨幣政策結構性寬松的背景下,有利于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的供給意愿和能力,優化綠色資產配置,增強綠色金融的創新動力和環境風險的管理能力。

《方案》集中體現出三個亮點:一是將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機制由內部評價轉變為外部評價,評價頻率也由一年一次改為每季度一次,并將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結果納入MPA考核,據此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激勵或約束,體現了監管規范性和有效性的原則,有利于強化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合規性,以及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二是將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指標分為定量和定性兩類,定量指標考慮橫向基準和縱向基準,主要采用比重、增速等結構性指標,并根據條件變化酌情調整指標權重,體現了指標設置科學性、合理性和動態性的原則,有利于提高不同類型、不同規模銀行綠色信貸績效的橫向可比性,以及不同發展階段銀行綠色信貸的縱向可比性;三是將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工作分類分層,人民銀行負責24 家主要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工作,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依據本方案及時制定符合轄區實際的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充分考慮不同銀行的實際情況,與MPA分類考核的原則保持一致,央行后續或將針對不同類型銀行分別出臺綠色信貸績效評價考核標準。

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信貸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信貸手段支持有節能環保效益的項目,并限制有負面環境外部效應項目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及實踐,通過差異化定價引導資金投向節能環保的產業、企業。

綠色信貸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制造端的貸款;二是支持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的貸款。

信貸政策與環保的關系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銀行信貸對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引導、約束和杠桿的功能。早在1995年,人民銀行就發布《關于貫徹信貸政策與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要把支持生態資源的保護和污染的防治作為銀行貸款的考慮的因素之一”;2007年7月,原環??偩?、人民銀行、原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首次明確“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商業銀行要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標志著綠色信貸正式被列為行業貸款通則。

2012年2月,原銀監會印發《綠色信貸指引》,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效開展綠色信貸,大力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2013年3月,原銀監會發布《關于綠色信貸工作的意見》,積極支持綠色、循環和低碳產業發展,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工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2015年1月,為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能效信貸持續健康發展,積極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原銀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能效信貸指引》;2016年8月,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原環保部、原銀監會、證監會、原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同時,關于綠色信貸的統計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原銀監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綠色信貸統計、報送和評價的政策文件。以2014年6月原銀監會印發的《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評價指標的通知》為標志,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始了綠色信貸實施情況年度的內部評價工作。

銀行業金融機構陸續制定了本行的綠色信貸政策和具體舉措。比如工商銀行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綠色信貸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綠色信貸建設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支持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和《綠色信貸建設實施綱要》,明確了本行綠色信貸的內涵、工作目標與原則以及實施要點,提出了今后全行綠色信貸體系建設的方向與工作要求,實現了綠色信貸管理對整個信貸流程的全覆蓋;興業銀行2008年在國內首次公開承諾采納“赤道原則”,開展首批排污權抵押貸款和碳資產質押貸款,建成首個基于銀行系統的碳交易代理開戶系統,首發綠色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和綠色金融債;浦發銀行推出《綠創未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2.0》,形成了目前業內最全的、覆蓋低碳產業鏈上下游的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體系;恒豐銀行專門制定了《恒豐銀行綠色信貸政策》,建立綠色金融授信業務審批的綠色通道,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

在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巨大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近年來,我國綠色信貸規模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根據銀保監會數據,綠色信貸余額從2013年末的5.2萬億元增長至2017年6月末的8.22萬億元,綠色信貸的環境效益日益凸顯,同時,綠色信貸質量整體良好,不良率處于較低水平。但在綠色信貸快速發展的背后,卻呈現出評價標準不統一、信息披露不合規、政策套利等問題,給綠色信貸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較大制約。

綠色信貸未來的重點

為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發展綠色信貸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未來還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明確綠色金融項目的界定標準,由央行、發改委和銀保監會統一綠色金融項目的認定標準,有利于降低金融機構和投資對綠色項目的識別成本,鼓勵和引導其投資綠色金融產品。同時,提升包括綠色信貸在內的綠色金融指標在MPA考核中的地位和考核權重,《方案》明確將綠色信貸業績納入信貸政策執行情況中考核,未來可考慮將綠色金融指標單獨列為一類進行考核。

第二,理順資源環境定價機制,實現資源環境的科學合理定價,對綠色企業給予稅收減免、財政貼息等優惠政策,提高綠色項目的收益率。

三是推進綠色指數發展創新,作為對“綠色”進行界定的主要載體,綠色指數可以為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提供綠色投資的業績基準和產品標的。完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這是開發綠色指數的前提和基礎??蓞⒖紘H較為成熟的披露標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立統一的環境信息披露標準;構建科學合理的綠色股票評價指標體系,這是開發綠色指數的關鍵。建立綠色股票評價指標體系,統一評價標準,構建綠色股票庫,引導投資者投資相關綠色企業和股票;建立健全綠色股票指數體系,重點發展系列指數和特色指數,比如節能環保產業、碳市場等,在此基礎上鼓勵境內資產管理機構開發多種形式的綠色股票指數投資產品。

第四,完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綠色信用體系,建立企業污染排放、環境違法違規記錄等信息共享平臺,加強執法督察,提高綠色金融項目的透明度和可信性。此外,還要切實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與環境保護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的政策統籌與協同,完善財政、稅收等綠色金融配套扶持政策,明確相關政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政策執行中的分工。

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說,應提升綠色金融的戰略認知,將發展綠色金融提升到戰略高度。對綠色項目實施差異化授信和考核機制,鼓勵和引導經營機構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根據綠色項目的特點,以及貸款客戶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建立客戶分層體系,提高風險定價水平。

此外,還要加強風險防控。加強與第三方評級評估機構的溝通和合作,提高對企業和項目進行資質審核和資產評估的嚴謹性和可靠性,建立匹配綠色項目的風險控制模型,以及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打造既熟悉國際規則又掌握本土情況的綠色信貸專業團隊。

猜你喜歡
銀行業信貸金融機構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河北省銀行業協會
辦理銀行業務須謹慎
聚焦Z世代信貸成癮
銀行業對外開放再定位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資金結算中心:集團公司的金融機構
綠色信貸對霧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給銀行業打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