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俸祿養親

2018-10-26 03:11也肆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11期
關鍵詞:養親九華山俸祿

也肆

費冠卿是大唐元和二年登第的。

在這之前,他應該也有屢試不中的經歷。他有一首《久居京師感懷詩》,訴說了他在京城求取功名的辛酸經歷,其中有“家書十年絕,歸去知誰榮”之句。

好不容易金榜題名,正在興沖沖等待安排官職的時候,家中傳來噩耗,母親去世了。費冠卿長嘆:“干祿養親,得祿而親喪,何以祿為?”就是說,求取官職俸祿,就是為了更好地奉養雙親,如今母親沒了,還要那俸祿何用。于是,費冠卿連招呼都不打,日夜兼程,馳歸九華山下的家鄉。為母親守孝三年后,他就在九華山上隱居了。

十幾年之后,長慶二年,殿院李行修以孝節舉薦費冠卿,于是唐穆宗下詔,征召費冠卿為右拾遺。但是,費冠卿堅辭不赴。

三千里外一微臣,

二十年來任運身。

今日忽蒙天子召,

自慚驚動國中人。

這首《蒙召拜拾遺書情》就是費冠卿接到詔書后所作。他還有一首詩《不赴拾遺召》:

君親同是先王道,

何如骨肉一處老。

也知臣子合佐時,

自古榮華誰可保?

兩首詩一起讀,費冠卿表達的就是“謝絕”二字。

為了成全孝節,一輩子也不出仕,皇帝征召都不接受,現代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是,那時候這樣做,不僅沒有誰會怪罪,而且還會被公認節操高尚,成為士林楷模。因為費冠卿“征召不赴”,當時的人們尊稱他為“費征君”。

選自《深圳商報》

猜你喜歡
養親九華山俸祿
難忘的九華山之旅
麻杏石甘湯合三子養親湯應用于小兒肺炎治療的臨床療效和飲食指導分析
作品三
九華山風景區最大承載量測算研究
中國古代的存留養親制度
生態旅游風景區的規劃設計——以九華山風景區總體規劃為例
論清代的“存留養親”制度
俸祿的標準
學識與俸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