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網絡語言暴力現象的倫理思考

2018-10-28 09:15胡燁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道德行為

摘要:網絡語言暴力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施暴者與受害者的群體都在不斷地擴大,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從道德行為角度探究網絡語言暴力,把網民作為道德主體進行倫理分析,對理解問題的產生以及緩解都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言論自由;網絡語言暴力;道德行為;道德選擇

近年來由于網絡的高度普及,網絡語言暴力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從惡意揣測到低俗謾罵,甚至威脅進行線下報復,網絡語言暴力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行為。這體現出的網民道德失范現象讓人不得不擔憂網絡中的倫理道德對個人以及現實社會產生的影響。

一、網絡語言暴力的概念及特點

四川理工學院學者繆鋅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指在互聯網絡上,以話語霸權的形式,采取低毀、蔑視、謾罵、侮辱等手段,侵犯和損害他人人格尊嚴、精神和心理的行為現象?!边@種行為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群體性的。李賢斌學者認為,網絡語言暴力具備兩個特點:隨意性、非理性和情緒化。

根據以上的觀點,筆者認為網絡語言暴力可以細化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表達情緒化、煽動性強,如在轉發消息的過程中添加“不轉不是中國人”等語言。其次,對象擴大化,主要指網民使用暴力語言不針對事件本身,凡是與事件相關的人和事全部持否定態度。然后,觀點極端化,不允許反對意見,標榜自己的觀點為“政治正確”。再次,傷害可再生,消除困難,只要話題有人關注就有被網絡語言暴力攻擊的可能,且網絡語言暴力事件一旦發生,就有被網民隨時提起的可能,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最后,有延伸到現實生活的傾向,網絡語言暴力本身具有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并且部分網民會因網絡中的糾紛選擇在現實生活中發泄情緒。以微博為例,龐大的用戶群體活躍在各個話題中,觀點稍有分歧便有可能引起網絡語言暴力,并且波及范圍可以任網民意愿隨意延伸。這些行為對個人以及社會的影響不得不引起重視。

二、從倫理學角度探究網絡語言暴力成因

網絡語言暴力作為一種人的行為,從倫理學角度講,這是一種道德行為。而外在行為是受內在意識支配的。網絡語言暴力這種道德行為的發生正體現了網民的道德選擇,本文把網絡語言暴力的成因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利益博弈:個體在道德選擇中出現了價值沖突

隨著網絡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存在價值沖突的利益團體進入網絡,成為了一部分網民,或者原先的部分網民成為了這些利益集團的發聲人。面對這些不同利益集團,其他網民通過選擇進入不同的陣營。由于網民的個體差異,不同陣營的內部也存在著沖突。

(二)道德底線模糊:對道德價值的知行不同步

許多網民一旦進入網絡當中,便降低甚至拋棄原來學習到的普遍性的道德規范、原則。一個行為只有當它出于對道德“應該”的自覺認識和自愿踐行時,才具有道德價值。但有了知,也不一定會產生道德行為,從認知到行為的轉化必定要依靠行為者自身的意愿。當然即使存在公認的網絡道德規范,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嚴格遵守。

(三)言論自由的濫用:道德責任的缺失

由于網絡的匿名性質,網民對自身發表的言論不負責任,只知“自由”,不知責任。言論自由的濫用從側面反映出了道德責任的缺失。自由要受到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的限制。人是道德行為的主體,人在自由地選擇行為的同時,也自由地選擇了責任,而責任的多少取決于自由的大小。

三、緩解網絡語言暴力現象的途徑

首先,我們正在經歷多元化的社會,各種價值觀互相沖突融合。我們無法阻止這種發展,我們能做的只有如何把這些沖突與融合作為更好地社會服務的手段。這就需要把利益沖突協調到合理的范圍之內,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價值理解,但并不是消解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差異。

其次,加強網民道德責任感,提高行業自律以及社會監督。一般來說,道德行為具有兩個方面:行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活動本身。就行為本身而言,道德意識支配道德行為。因此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網民,具備著引發高尚的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力。但由于道德的特殊性,它發揮效力需要依靠自我約束以及社會輿論,因此對于責任意識欠缺和網絡語言暴力傾向難以克制的網民,就需要從外部施加力量來約束其行為。

最后,確定一個道德選擇的尺度,即建立網絡道德規范,構建一個良好的網絡交流平臺?,F實中的道德規范并不能完全適用于網絡,因此也不能完全沿用現實中的道德規范來緩解網絡中特有的問題。建立網絡道德規范,守住網民網絡生活的底線有其必要性。

總之,無論是個人的角度還是社會的角度來說,網絡語言暴力問題的緩解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看到社會在發展,對個人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我們的行為受道德約束力程度體現著我們的理性程度,而這種理性影響著社會關系的和諧。解決好網絡語言暴力這個問題,對建設和諧社會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繆鋅.網絡語言暴力形成原因透析[J].人民論壇,2014,(35):167-169.

[2]劉晨.網絡暴力:“多數人的暴政”與言論自由的濫用[J].紅旗文稿,2013,(09):16-17.

[3]崔玉賓.網絡語言暴力現象透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06):79-80.

[4]鄭潔,白嶄.倫理學語境中的網絡語言[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135-138.

[5]李賢斌.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21-23.

作者簡介:胡燁(1993)女,漢族,常州,學歷碩士在讀,就職單位南京林業大學,主要研究方向倫理學。

猜你喜歡
道德行為
兒童道德行為發生的時間邏輯及其教育遵循
兒童道德行為發生的時間邏輯及其教育遵循
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道德行為
對提升小學思想品德課實效的幾點思考
學術道德實踐過程中“知行合一”的相關路徑討論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音樂功能研究:從社會規范和道德社會化的視角考察
劉娟、趙玉生:自我損耗會對道德行為產生負性影響
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社會典型道德危機事件對大學生認知與行為的影響
遠和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