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不拉與庫姆孜研究綜述

2018-10-29 02:24鄒莉娟
新疆藝術 2018年3期
關鍵詞:柯爾克孜族庫姆哈薩克族

□ 鄒莉娟

庫姆孜與冬不拉

哈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都是新疆游牧民族,兩個民族長期共存于新疆這片寬廣而又富饒的大地上,經過歷代游牧生活的沉淀、積累、發展,形成了各自豐厚的草原文化。其中冬不拉和庫姆孜分別是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樂器的杰出代表。這兩種樂器在各自的民族中都有著較高的地位,比如“牧民心中的夜鶯”①,比如“沒有庫姆孜參加合奏的樂曲,不稱其為柯爾克孜曲”②,再比如“庫姆孜琴曲是柯爾克孜族語言的化身③?!?/p>

為了對冬不拉和庫姆孜有更深入的了解,筆者收集了建國以來有關冬不拉的研究、介紹類文章大致32篇。其中講述冬不拉歷史溯源及地位的文章5篇,冬不拉與其他樂器比較研究的文章4篇,講述冬不拉現狀的文章3篇,有關冬不拉樂器的制作與發展的文章8篇,“阿肯”歌手研究9篇,其他(包括評論、綜述、游記、傳說故事、見聞、采訪錄等)3篇。收集有關庫姆孜研究、介紹類的文章13篇,其中講述庫姆孜歷史溯源的文章2篇,庫布孜彈唱的社會功用1篇,庫姆孜的研究現狀2篇,庫姆孜奇3篇,樂器的制作與發展2篇,其他(包括評論、綜述、游記、傳說故事、見聞、采訪錄等)3篇。

一、有關冬不拉和庫姆孜的歷史溯源研究

冬不拉這三個字有著什么樣的含義呢?冬不拉是這種樂器的讀音,其中“冬”是指樂器的聲音,“不拉”是定弦的意思,所謂“冬不拉”就是指彈撥樂器;還有一種說法,“冬”是指粗糙的木刻,“不拉”是張弦的意思,“冬不拉”就是指一種挖空了的木箱上張有弦的器物。④

冬不拉在哈薩克族有著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就與游牧民的生活的朝夕相伴,也是哈薩克人的文化象征符號。關于冬不拉的起源,有幾個不同的傳說故事,毛繼增在《冬不拉》這篇文章中詳細地介紹了冬不拉起源的傳說故事和冬不拉的制作工藝。對于冬不拉的起源尚沒有確切的記載資料,只是從民間發現了有關于冬不拉起源的三個傳說故事。第一個故事講到了一位哈薩克人自己做琴,也就是現今冬不拉的前身。第二個是“風干羊腸”說。第三種說法是上述二者的結合,說一位牧民聽到樹上風干羊腸的美妙聲音后,回家自己做成了一把冬不拉琴。王建朝所作的《冬不拉,哈薩克音樂文化的族群記憶》一文中也是講述了同樣的傳說故事,并且認為,盡管民間傳說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值得懷疑,但是羊腸震動的發生原理跟人用手撥弦的原理相似,所以對這種說法需要慎重考慮。而《冬不拉藝術的研究現狀和理論思考》一文中,在通過多方面的文獻考證,證明早在一千年前冬不拉就已經出現。隨著專家學者的不斷挖掘、考證,對冬不拉的起源將會有著進一步的了解與發現。

庫姆孜,其含義是一種美麗的樂器。民間有句俗語,“伴隨著你生與死,是一把庫姆孜琴”,由此可見庫姆孜與柯爾克孜族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在柯爾克孜人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關于庫姆孜的起源,《柯爾克孜族傳統樂器——庫姆孜》,一文中介紹,早在漢代時就已有了庫姆孜,那時出現的“渾不似”,極有可能就是現在庫姆孜的前身。作者通過庫姆孜在不同地域流傳,證明了自古以來庫姆孜就陪伴在柯爾克孜族群中?!犊聽柨俗巫迕耖g音樂藝術庫姆孜的起源、表演形式與風格特征》一文中,闡述了庫姆孜同冬不拉一樣,沒有確切的起源時間和起源地域,只有四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非遺傳承人為小學生上冬不拉彈唱課

有關于這兩種樂器起源的傳說故事,雖然細節有異,但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提到人們聽到掛在樹上風干了的羊腸被風吹時發出的“天籟之音”,這種所謂的羊腸與樹木之間震動而發出聲音的樂器應該就是最早的冬不拉和庫姆孜。

二、冬不拉和庫姆孜的形制與改革

樂器是音樂的載體,音樂的傳播離不開樂器的承載,而樂器的不斷改革與創新以及音色逐漸趨于完美,使得后人能更好地享受現代音樂的成果和感受原始的音樂風貌。冬不拉和庫姆孜的不斷改革就是最好的證明。

冬不拉屬于彈撥樂器的范疇,最初的冬不拉制作工藝十分簡單,用一款完整的紅柳木挖削而成,掏挖出共鳴箱,蒙上白松當面板,面板上張兩弦,弦就是風干了的羊腸,再加上音品,一把簡單的冬不拉就算制成了。毛繼增在《冬不拉的制作與改革》一文中對冬不拉樂器部件的名稱、傳統的制作方法、傳統樂器的類型以及樂器的改革、新的制作方法、新的樂器類型都有著簡單的介紹。在木料選擇方面有:紅柳木、松木、杏木、核桃木以及桑木。不同的制作者和演奏者對木料有著不同的選擇。在制作時,琴桿、琴箱、面板以及音品的制作順序也極為講究。文章中特別提到,哈薩克人對冬不拉樂器制作主要有兩條評判標準,一是音量:因為冬不拉的聲音都普遍較小,所以音量的大小成了冬不拉制作的標準;再就是手工細致,要求樂器的表面要光滑,表面越光滑的冬不拉則越好。劉卓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冬不拉制作傳承研究——以國家級傳承人阿迪力汗·阿不都拉為個案》一文中,對冬不拉的制作工藝也有著詳細的介紹。細致到對冬不拉共鳴箱的制作、琴桿琴頭的制作、面板以及琴軸、琴弦、琴碼、品位的制作。讓讀者對冬不拉的制作工藝有了深入的了解,對后續冬不拉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在改良冬不拉的制作工藝中,作者主要講述了阿迪力汗·阿不都拉先生對冬不拉的改革方案,力求借鑒國外,推陳出新。冬不拉的改革主要是對共鳴箱的改革,改變其大小,從而改變其聲音音域的大小。樂隊用的冬不拉也有所改革,面板由松木改為了山羊皮,由塑料弦改為了鋼絲弦,在連彈奏時也開始借助撥片,這一系列的改革使冬不拉的音色有了極大的提升。不僅如此,文中還提到冬不拉需求者對這一系列改革的反饋。這樣會對冬不拉的改革起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得冬不拉可以更好地向前發展。

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人民生產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

庫姆孜屬于彈撥樂器的范疇,是柯爾克孜人最喜愛的樂器,從古至今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馬惠敏、徐梅、哈里旦共同寫作的《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藝術庫姆孜的起源、表演形式與風格特征》一文,介紹了庫姆孜的變化制作步驟以及流傳至今的庫姆孜種類。還特別提到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庫姆孜的形制也發生著一定的改變,定弦也根據曲目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萬雪玉《社會變遷與柯爾克孜族樂器傳承》一文中,除介紹傳統樂器的制造材料、樂器的制造順序和在長時間流傳中發生的變化之外,還詳細介紹了庫姆孜在造型外觀等方面存在地域性傳統和差別,地域不同,用弦、面板的材料、琴箱琴首的形狀皆有不同。

在經過大量文獻的閱讀后,筆者找到了冬不拉和庫姆孜在形制上的異同點。兩種樂器在形狀、演奏方式、制作材料、樂器的大小等方面皆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些許不同:冬不拉有品,而庫姆孜無品。日本學者林謙三著的《東亞樂器考》一書中指出,王昭君從匈奴帶回來的“渾不似”極有可能就是庫姆孜,因為庫姆孜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渾不似”的特點,只是在樂器的形制方面發生了變化。而冬不拉則是吸收了“渾不似”和庫姆孜的特點,形成的一種衍生樂器。所以說,冬不拉和庫姆孜屬于同源變體,又是同源異流。

三、阿肯和“庫姆孜奇”的研究

民間歌手是民間音樂傳承與發展的主要載體。樂器的發展離不開藝人的彈奏,他們通過自己的演奏使得傳統樂器得以流傳至今,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冬不拉的留存,離不開藝人的彈奏,哈薩克人將抱著冬不拉彈唱的藝人稱之為“阿肯”。正是有了阿肯世世代代的彈唱,才使得冬不拉得以代代流傳,他們既是演奏者,也是文化的傳播者。準確地說,“阿肯”一詞是專指“阿依特斯”詩人或者歌手的專用名稱,其引申含義是指出口成章的人。⑤在古那爾·艾則孜《哈薩克民間阿肯彈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一文中,對阿肯有著詳細的介紹。文中講述了一個好的阿肯需要具備哪些優秀的才能,而只有那些德高望重、出口成章、才思敏捷、對事物具有一定把握能力的并且集詩人、歌者、說唱人、演奏者于一身的人才能成為阿肯。文章中還介紹了在哈薩克歷史上卓越的阿肯:哈薩克新文化和新文學的奠基人阿拜·庫南巴依;文學發展史上承前啟后的阿肯:艾賽提·奈曼巴耶夫;20世紀最杰出的阿肯:唐加勒克等人。這些阿肯對哈薩克的民族文化和冬不拉的發展都起到極大促進作用,是哈薩克民族文化流傳和發展的有力推手。

冬不拉演奏

庫姆孜的彈唱歌手在柯爾克孜族中稱之為“庫姆孜奇”?!稖\談庫姆孜在柯爾克孜族群中的文化地位》疑問中介紹,“庫姆孜奇”分為兩種:一種是指彈奏庫姆孜的樂手;第二種指的是彈唱庫姆孜的人。這樣看來,只要能拿起庫姆孜彈奏彈唱的人,無論技藝的高低都可以稱之為“庫姆孜奇”。這一點與哈薩克族的“阿肯”有很大的不同。文章中介紹了“庫姆孜奇”通過表現力強、高超的技巧和豐富的內涵,給觀眾帶來深刻的視聽盛宴。除此之外,庫姆孜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瑪納斯》的伴奏樂器,使得“庫姆孜奇”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贏得人們的普遍尊重?!皫炷纷纹妗痹诳聽柨俗巫宓拿袼谆顒?、庫姆孜文化的傳播、民族文化的傳承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阿肯和“庫姆孜奇”在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承擔的使命大體相同,都是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創作者,高超技術的展現者,以及音樂的承載者。所有的“阿肯”在哈薩克族中都是德高望重,有著極高地位的人,除了負責演奏冬不拉之外,還有著主持事理的作用。而“庫姆孜奇”則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會演奏庫姆孜者均可稱為“庫姆孜奇”。

四、冬不拉與庫姆孜的現狀與傳承

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浩如煙海,淵遠流長,受到各族人民的廣泛熱愛與珍視,是歷代勞動人民口頭創作與傳播的藝術結晶,是重要的文化遺產,體現了勞動人民智慧。冬不拉和庫姆孜在我國流傳久遠,伴隨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承載著兩個民族的文化記憶,蘊育著極其珍貴的人文價值。

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冬不拉的研究、傳承,《冬不拉藝術的研究現狀和理論思考》一文,以冬不拉的歷史研究為基點,對冬不拉形制、冬不拉的演奏形式、冬不拉的傳承與發展研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視角:第一,大量文獻都說明地域、人文等因素對冬不拉的誕生、形制以及發展都有影響,但是卻沒有獲得準確的信息。第二,文獻中沒有體現樂曲的曲式、調式和音階變化會根據歌詞的內容的變化而變化。第三,對于冬不拉的學習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制約。冬不拉的演奏技巧、彈奏方法全都是哈語文獻,教學也是口傳心授,對于其他民族的人們學習冬不拉的彈奏有很大的局限性?!斗俏镔|文化遺傳視野下的冬不拉制作傳承研究——以國家級傳承人阿迪力汗·阿不都拉為個案》一文,著重介紹了冬不拉制作的傳承。從冬不拉制作的“非遺”價值,哈薩克族冬不拉制作傳承發生的變化及冬不拉制作傳承的保護等三個方面闡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冬不拉制作傳承現狀的思考。

庫姆孜演奏

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特有的民族樂器,是柯爾克孜人生產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柯爾克孜族的文化傳承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政府也加大對其保護與傳承力度,據《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藝術庫姆孜的傳承現狀及發展策略》一文中介紹現在比較常見的兩種傳承方式是:政府的積極作為和民間藝人的推動。這兩種傳承方式相得益彰。作者在文章中也談到了制約庫姆孜發展的幾個問題:隨著柯爾克孜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部分年輕人沒有健全的傳承機制;現代教育模式對庫姆孜發展的沖擊。對以上問題,作者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就庫姆孜現有的傳承方式、面臨的問題、解決措施、庫姆孜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讓讀者有了更深的認識??偟膩碚f,冬不拉和庫姆孜的現狀大同小異,在傳承方面二者可以互相借鑒,因而少走彎路,加快民族音樂發展的進程。

總之,對兩個民族中分別占有重要地位的冬不拉和庫姆孜進行全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筆者僅匯集了兩種樂器研究中的部分學術成果,為今后兩種樂器的研究提供一點參考。

注釋:

①來自哈薩克族民間俗語。

②依斯哈別克·別先別克,《柯爾克孜族傳統樂器——庫姆孜》[J],《金薈萃》,第23頁。

③來自哈薩克族民間俗語。

④ 毛繼增,《冬不拉和冬不拉音樂》[J],《音樂研究》,1980,(03),第74頁。

⑤萊再提·克里木別克,《新疆哈薩克阿肯彈唱的形式、內容和保護》[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7(04)。

(本文圖片由蔣建斌提供)

猜你喜歡
柯爾克孜族庫姆哈薩克族
新疆民族民間音樂簡析
寫作教學中融入哈薩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薩克族小學生識字策略探究
柯爾克孜族的靈魂伴侶
——庫姆孜
價值190億美元的堅持
一頭“殺人鯨”的悲慘一生
家鄉的茶
一頭“殺人鯨”的悲慘一生
哈薩克族諺語在數學分析課程教學中應用及實踐
哈薩克族氈房中的數學及天文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