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午嶺茶條槭苗木培育技術

2018-10-31 10:50姚富海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4期
關鍵詞:培育技術

姚富海

摘要 茶條槭是子午嶺優質鄉土樹種,其葉、果可供觀賞,葉形美麗,葉色一年三變,尤其是秋季葉色紅艷,黃綠色花紅翅果,是城市街道造景或庭院綠化的優良品種。本文闡述了茶條槭播種育苗、扦插育苗及綠化苗木培育技術,以期為茶條槭的苗木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茶條槭;培育;技術;子午嶺

中圖分類號 S6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160-02

子午嶺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東部,南起正寧,北至華池,西與正寧、寧縣、合水、華池毗鄰,主脊長達250 km以上;林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20 mm之間。全區現有4個林業總場,下轄26個國有林場,9個木材檢查站和中灣林科所,總經營面積為50.12萬hm2,其中林地44.61萬hm2,非林地5.50萬hm2,森林覆蓋率61.64%。林區內優質鄉土樹種資源豐富,主要有白樺、丁香、欒樹、遼東櫟、茶條槭、油松、刺槐、國槐、山杏、楸樹、臭椿、文冠果、沙棘等。茶條槭(Accr tataricum subsp.ginnala)樹葉在春季剛發芽時為淡黃綠色,后變綠色,秋季霜后變為紅色,夏季花淡黃色,剛結出的粉紅色果實玲瓏秀麗,觀賞性強,是北方優良的城市綠化樹種,在子午嶺分布廣、存量大、適應性強,在園林綠化中越來越受到的青睞,是子午嶺優質鄉土樹種之一。茶條槭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地區及陜西、甘肅等省份,在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也有分布。

1 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特性

1.1 形態特征

茶條槭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7 m。樹皮灰褐色,縱向淺裂,粗糙;小枝無毛,幼枝綠色或紅褐色,老枝黃褐色。單葉對生,長圓狀卵形或長圓橢圓形,葉長3.0~8.5 cm、寬2~5 cm,常羽狀3~5淺裂,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具不整齊鈍尖重鋸齒;葉柄長1.0~4.5 cm,綠色或紅褐色?;s性,淡黃色,集為頂生傘房狀圓錐花序,萼片5,花瓣5,雄蕊8。翅果黃綠色或紅褐色,長2.0~3.4 cm,翅寬6~12 mm;小堅果肋紋明顯,6月為開花期,8—10月為結果期。

1.2 生物學習性

茶條槭喜陽性、喜濕潤土壤,但耐庇蔭、耐寒,耐旱,抗病性及適應性強。子午嶺南北林區均有分布;生長于海拔1 200~1 750 m之間的溝谷、山坡、山梁、溝掌雜木林中。

2 育苗技術

2.1 大田育苗

2.1.1 種子采集。白露過后種子即將成熟,待種皮顏色由綠色變成黃褐色、脫落前及時采集,否則翅果會脫落。采種時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樹齡在15年左右的母樹。采集后攤薄及時晾曬,多次翻動,等種子干后用布鞋底搓去果翅,用揚場法風選去除果翅等雜物,即可得到純凈種子,裝入紡織袋常溫保存,需要防鼠害、防發霉變質[1-2]。

2.1.2 苗圃地篩選。育苗地塊宜選在土地平整、土質良好、肥沃且不宜積水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塊,土層厚度在60 cm以上,pH值在7.0左右。

2.1.3 整地做床。最好在春播前1年秋季對苗圃地進行深翻,第2年春季播種前再用旋耕機進行旋平、耙細后做高床,做床時施入緩釋復合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床面寬度為1 m,長度為10~20 m(根據地形自行調整),高10 cm,步道寬50 cm。

2.1.4 播種時間。播種分為春播和秋播,本文主要以春播為例進行說明,春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為宜。

2.1.5 種子催芽處理。3月上旬,將種子用30 ℃ 1%碳酸氫鈉水溶液中浸泡2 h,撈出后用手來回揉搓種子,再沖洗干凈;然后在35 ℃溫水中浸泡種子24 h,24 h后水中加入0.5%高錳酸鉀浸泡3~4 h消毒,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與沙子以1∶3比例混合,沙子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的50%~60%,把種、沙混合物置于背風向陽處,并用棚膜覆蓋,混沙變溫催芽,待種子有1/3裂嘴時開始播種。

2.1.6 播種。苗床寬1 m,播種時與床面平行開溝,播種4行,深3~4 cm,行距15~20 cm,播幅4~6 cm,覆土3~4 cm,播種量為50 g/m2(300 kg/hm2),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播種后用木板鎮壓實,使種子和土壤充分接觸,再覆細腐殖質土2~3 cm,最后澆透水,并在床面不稍干不黏時覆蓋樹枝或細草葉等,以保持床面濕潤[3-4]。

2.1.7 苗期管理。種子播后20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期應進行多次少量微噴水,保持床面濕潤;苗木出齊后及時清除雜草及松土,松土深度為3~5 cm。當苗木長到4~5 cm高時間苗定苗,留苗150株/m2。定苗后要及時結合水肥一體化澆透水施肥,適時除草和松土。一年生苗高為60~90 cm,產苗49.5萬株/hm2。出圃時間可自行決定,一、二、三年生苗均可出圃移栽。苗木越冬保護應于11月中旬土壤結凍前灌足底水,原床裸苗越冬。

2.2 扦插育苗

2.2.1 插穗制作。春季土壤解凍后,樹液開始流動前,在無性系采條圃中選擇生長健壯,干形通直,無病蟲害的一年生枝用于剪插穗,粗>0.7 cm,長10~15 cm,保留 3~4個葉芽,插穗下端剪成斜口,上端平口。每50個穗按同一方向捆成1捆,直立埋于陰涼背風處濕沙中,定期適量澆水。

2.2.2 插穗插前處理。扦插前將插穗完全浸泡于流水中5~7 d,插前將插穗基部2~3 cm處浸蘸艾比蒂生根粉3號2 000 μg/g水溶液10 s即可。

2.2.3 制做插床。插床應選在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光照充足、地勢平坦、管理方便、冬季不受寒風侵襲的地方。在扦插前先1年土壤封凍前整地,深翻土地25~35 cm、旋耕、平整土地,同時撒2%~3%硫酸亞鐵750 kg/hm2進行土壤消毒;用毒死蜱顆粒30 kg/hm2殺蟲;撒施底肥緩釋復合肥750 kg/hm2。按地形條件做床,一般以高床為宜,床長隨地形而定,床埂高為10~15 cm、床寬1 m、步道寬50 cm[5]。

2.2.4 扦插時間及方法。于5月上旬至中旬進行扦插,一般采用30 cm×30 cm的株行距,約扦插6.75萬株/hm2,將插穗按大、中、小分級扦插。扦插時芽尖朝上,芽基朝下,將穗條垂直全部插入床面。

2.2.5 后期管理。扦插后及時灌透水,使插穗與土壤緊密接觸,其后每7~10 d澆透水1次,新梢長出后可根據土壤墑情適時澆灌。在嫩枝長到10~20 cm時,每株選1個最好的枝條,將其他枝條由基部剪去??偟脑瓌t是“留下去上,留正去斜,留粗去細,留長去短,留壯去弱”。在苗木速生期的6—7月間施追肥2~3次,施肥以緩釋復合肥為主,每次施225 kg/hm2。同時,在苗木生長過程中應及時中耕除草、保墑、保苗。

3 病蟲害防治

茶條槭抗病性較強,病害主要有葉斑病、葉枯病,可用代森錳鋅、50%多菌靈或百菌清根據說明書用量防治;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可用敵克松、抗芽威或40%氧化樂果根據說明書用量防治。

4 大苗培育方向

4.1 觀賞用灌木

栽植一年生苗木,株行距80 cm×80 cm,栽植后在10 cm處平茬。當側枝長至20 cm左右時,保留3個健壯且分布均勻的側枝,其余全部剪除。5—7月追施緩釋復合肥2次,5—9月除草松土4次。苗木定植3年后,當高度達到150 cm左右時即可出圃栽植。

4.2 城市森林或街道用綠化苗木

用二至三年生留床苗移栽培育,株行距150 cm×150 cm,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中間可套栽苗高20~30 cm云杉、白皮松等常綠樹種。5—7月追施緩釋復合肥2次,在5—9月除草松土4次。從栽植后的第2年開始要對苗木進行適當修剪,主要是縮剪影響苗木主干生長的大側枝和苗木下部1/3以內的所有側枝、萌枝,保證苗木主干在2 m以上,一定要保留原生冠,這是繼上海迪斯尼綠化、杭州G20綠化之后,雄安新區綠化執行美國ANSI標準的延續。

4.3 庭院用綠化苗木

待移栽的二至三年生苗木高度長到150 cm時定干,促使苗木樹冠充分長大(定干時請慎重,雄安新區綠化執行美國ANSI標準,全部用原生冠,禁用定干苗)。苗木定植3~4年后,此時苗木地徑可達3~4 cm,即可帶土出圃,用于庭院綠化。

5 參考文獻

[1] 劉立品.子午嶺木本植物志[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248.

[2] 李殿波,邵海燕.茶條槭定向育苗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7(5):27-28.

[3] 地里努兒·包爾汗.淺析彩葉樹種茶條槭栽培管理及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新疆農業科技,2014(6):27.

[4] 張秀云.茶條槭的育苗技術及其應用價值[J].林業勘查設計,2012(2):78-79.

[5] 樸志勇,王曉娟,田樹文.茶條槭播種育苗技術[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4):33.

猜你喜歡
培育技術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蟲蟲攻略之“枯葉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