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依托初中歷史教學展現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過程

2018-11-01 02:39彭浩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年14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彭浩

【內容摘要】中華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濟發展一直是國家興衰、朝代更替的重要原因。在我們國家廣袤的土地上,各地經濟發展一直是千差萬別的,在不同的時代,由于時代特點和經濟發展的特點,都會產生一個經濟重心,而國家的經濟重心所在的位置,往往又影響到國家的政治發展、國防建設等,因此,探討有關經濟重心的問題,是歷史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學內容。我國經濟重心在唐朝晚期至宋代有一個南移的過程,是歷史上重要的經濟文化遷移現象。本文討論了依托歷史教學展現這一南移歷史過程中的途徑和方式。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 經濟重心南移 歷史過程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社會文化”展示了遼、宋朝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過程。第九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反映了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形成過程,每一次大的政治運動、經濟活動都對歷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歷史的走向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因此,結合本課內容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對整個中國古代史的發展進程甚至當代中國經濟狀況的發展有更加深入、更加明確的了解,由此可見,本課教學內容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初一學生對古代史的了解還不夠充分,加之其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往往不能有效的把握課文內容,更沒辦法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這一部分教學的拓展和延伸。針對這一情況,本文探討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展現我國經濟重心難移的歷史過程的策略及方式。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導入環節,調動學生基于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是中國古代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但對于初中生來說,這部分教學內容既沒有生動的人物形象,也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教學內容幾乎完全是理論性的,相比較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來說,這部分教學內容無疑是單調枯燥的,加之這一部分的內容涉及的教學知識點眾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感到吃力和乏味,從而喪失學習興趣,在惰性狀態下展開學習,學習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設計富有感染力的導入環節,調動學生基于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進一步的教學。具體來說,可以利用一下方式:

1.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教學

正式講解課文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并為學生講解這幅畫的由來,請學生感受畫中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景象,在此基礎上導入課文,引出宋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中心南移之間的關系。

2.通過謎語展示課文相關內容

“黃口袋,兩頭尖,珍珠心,水田產,春天地里藏,秋來滿田黃?!薄伴L在山坡一叢叢,摘下嫩葉綠盈盈。鐵鍋炒出名品種,開水一沖香噴噴?!边@兩個謎語的謎底分別是水稻和茶葉,正是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出答案,在此基礎上導入課文。

除以上兩種導入方式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比南方與北方的生產生活習慣,或者對比南北方在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導入設計,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入相關的教學內容。

二、合理進行教學內容編排,突出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第九課涉及經濟重心南移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較為駁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合理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使這一部分的重點和難點得到更好的詮釋和突破。

首先,注意教學內容的取舍,例如講解宋代的海外貿易過程中,泉州作為大的商港,起到了重要的貿易樞紐作用,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以及相關史料,將泉州地區的海外貿易發展作為教學重點,使學生領略到宋代海外貿易對經濟重心南移的促進作用。

其次,是教學內容的編排,可以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調整,例如在介紹宋代經濟發展時,課本中的順序是按照農業、手工業、商業注意介紹的,在這三者之中,商業發展是學生相對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內容調整到前面來,在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展現教學內容。

三、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雖然歷史課本中對宋代的歷史以及經濟重心南移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較為充實,但許多內容和知識僅僅是點到而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一些歷史資料對相關的歷史事件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使學生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歷史原理。例如宋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經濟現象,就是紙幣“交子”的發行和流通使用,教材中對這一內容的介紹僅限于紙幣的產生,至于紙幣的產生怎樣推動了宋朝商業的發展卻并沒有深入介紹?;谶@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宋代紙幣的范例,與學生探討紙幣與鑄幣相比有哪些優越性。在此基礎上補充紙幣在宋朝流通的交易情況以及發行方式等內容,使學生通過了解紙幣發行和流通促進商業發展的重要原因,明確宋朝經濟發展的過程,加深對問題本質的探索和理解。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在客觀講解和描述事實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把握歷史發展的脈搏,感受歷史教學的魅力,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展現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過程,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其內容和其中所蘊含的歷史規律。

【參考文獻】

[1] 楊蔭樓. 秦漢隋唐間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趨勢與經濟區域重心的轉移[J]. 中國農史, 1989(2):38-44.

[2] 羅友江. 漂移的重心——中國古代經濟重心何時移到江南小考[J]. 撫州師專學報, 1996(2):82-83.

[3] 羅宗真. 六朝時期的江南農業經濟——兼論全國經濟重心的開始南移[J]. 農業考古, 1984(1):254-259.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歷史探究能力, 促進課堂自主學習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