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古詩詞資源,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2018-11-01 02:39湯菊春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年14期
關鍵詞:古詩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

湯菊春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古詩詞資源,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古詩詞中深厚的傳統文化。通過積累名言警句,追溯創作背景,挖掘詩眼,分析人物形象等方法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中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古詩詞 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而《語文課程標準》中則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使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在體會先人思想、感受古人情感、探究詩人文采、品味人物人格的過程中,學生能找到古詩詞中滲透的文化因子,深刻體會古詩詞的韻味。

一、積累名言警句,感悟先賢哲思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教師可以讓學生挖掘古詩詞中的名言警句,將其記錄下來,在積累詞句的過程中,學生能反復揣摩,感受古人的哲思,對古代思想文化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積累名言警句也能給學生的寫作提供大量的資料,在誦讀這些詩句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步形成文言文語感。

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為例子,其中就有不少經典的名句,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經典詞句記錄下來,并嘗試感悟從中能體會到怎樣的哲思。如果細細分析這首詩歌,就能從中品味出詩人的濟世情懷,了解到作者是在飽嘗了人生疾苦,體察到人間冷暖后產生了這樣的情懷。教師可以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積累的其他名言警句了解這句詩。如別林斯基曾經說過詩人不能因為描述其自己而變得偉大,詩人的偉大是因為其痛苦和幸福深入到社會和歷史中,他本人成了時代和社會的代表。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印證了這句話。杜甫的偉大不是因為其形象化地描寫了自己的茅屋如何為秋風所破,而是因為他并未被這種磨難所屈服,而是從中提升出一種對于民眾的同情心,其人道主義精神和敢于犧牲自己的精神才是真正能打動人的地方,也是杜甫之所以成為偉大詩人的地方。在引導學生積累名言警句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要鼓勵學生積極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情懷和思想,這樣的積累才真正有效。

在積累古詩詞名言警句的過程中,教師不必要求學生追求積累的數量,而應該鼓勵其注重質量。學生不僅要將詩句記錄下來,更要仔細琢磨,探究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深刻體會古人先賢的智慧和哲思。

二、追溯創作背景,探究古人情感

結合詩詞的創作背景進行閱讀能促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更好地探究古人的情感。不同類型的詩詞所體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如果能了解一下古人為何創作這首詩詞,則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涵。

在學習《水調歌頭》時,如果學生能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就能更好地了解蘇軾創作這首詩歌時的情感。通過背景資料不難了解作者這首詞是為了懷念自己弟弟而寫的,而這首詞的前半部分也的確寫了一些作者望月懷人的內容。但是,如果僅僅只了解這部分背景資料,則學生還不能完全了解作者的創作情感。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蘇軾的生平經歷。蘇軾一直處于新舊黨爭的夾縫中,因此在政治上一直都處于被打擊的狀態,對于蘇軾來說,被貶謫已經是家常便飯之事。然而,作者卻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豁達之情,并未被坎坷和苦難所打倒,而是利用這個機會對社會、人生進行深度思考。這樣就有了這首詞的下半部分。作者暗示有自己這樣遭遇的人其實有很多,“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借著無眠之人打開了思路,認識到“此事古難全”,因此應該坦然面對。如果學生能了解更多蘇軾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則學生就能對作者的情感有更多了解,同時也對這首詞上下兩闕的延伸有了更多了解。

教師要引導學生整體性閱讀古詩詞,避免碎片化的閱讀帶來的片面化理解。追溯詩詞創作背景正是一個能促使學生對詩詞展開整體化閱讀的好方法。教師不必詳細解釋詩詞內容,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了解其創作背景,學生若能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則其理解必然能變得更加容易。

三、推敲文本眼睛,體會煉字功夫

詩眼指的是一首詩詞中最具有表現力,最能體現詩歌主旨的關鍵性詞句?!熬m不作丹青手,詩眼亦自工識拔”,如果能促使學生深刻體會詩詞的詩眼,則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同時也能體會古人斟酌詞句的功力,能挖掘出古詩詞中最傳神生動的詞句,學生對古詩詞的藝術風格也會有更多了解。

在學習《十五夜望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詩歌中的部分詞句,并嘗試推敲詩眼。這首詩的詩眼是“秋思”二字,寫的是月圓之夜的思念之情。作者想要展現的是在月圓之夜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但是作者卻并未在詩歌中直白地寫“月”,而是通過其他詞句來展現月色。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這首詩的前兩句,分析“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中的“白、濕”好在哪里,能否從這些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學生發現作者的用詞都是為了展現詩眼“秋思”,雖然表面看是寫景,但是實際上卻是在寫秋思之情。如“白”展現的是月光照耀大地的情形,同時還體現出一種凄涼冷清的情感,這正是思念之情的體現。又如“濕”,能體現出夜露無聲無息地落下的場景,有學生提出這似乎也暗示著作者的內心也在流淚,這里不僅展現了露水濕潤桂花的場景,同時也展現了淚水濡濕人內心的狀態,作者是因為思念而流淚。通過分析這首詩中的詞句,學生更好地掌握了這首詩的詩眼,同時也體會到作者斟酌詞句的魅力。

若要真正理解詩人創作時的感受,推敲詩歌詩眼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一字為工,某些特定的詞匯能讓整首詩變得意味深長,更富于藝術感染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立足全篇的基礎上挖掘詩眼,找到位于詩詞關鍵部分,且具有特殊作用的詞句,更真切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品析經典名句,理解人物人格

不少經典的古詩詞中都有具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品味這些展現人物人格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想要展現的是怎樣的人物形象,該人物形象具有怎樣的特殊意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詩詞中是否有作者本人的形象出現,如果有的話,作者本人又代表了一種怎樣的形象,體現了一種怎樣的人格。

《觀刈麥》中有經典的農婦形象,同時作者也將自己的感慨寫入了詩歌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這兩個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經典句子,并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在分析“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等和貧婦人有關的詩句后,學生能很好地感受該人物形象。學生能從詩句中感受到一個貧窮而凄慘的婦人形象,但同時也能從其身上感受到古代勞動婦女堅韌不屈的形象。該婦人十分貧窮,但是卻并未選擇乞討等方式謀生,而是在他人耕作完畢后拾遺落的麥穗,雖然能力有限,依然想要自食其力,從其身上能感受到勞動婦女的偉大。在分析作者形象時,學生從“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钡染渥又心芨惺艿阶髡咚M行的自我批判,作者表示了對于勞動者的深深同情,同時希望天子能在聆聽了自己所說的鮮明對比后有所感悟,從而減輕賦稅。由此一個為國為民的清廉官員的形象便躍然紙上。學生感受到了作者的創作風格,作者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同時也能在詩歌中通過議論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創作風格、人格魅力等都有所感悟。

優秀的詩詞作品不僅能展現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而且能體現出作者自己的個人魅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的人物,體會其中所展現出的高尚人格,這對于學生自己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挖掘古詩詞資源,則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探究詩詞中的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胥口中學)

猜你喜歡
古詩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踏青古詩詞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