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2018-11-01 02:39張召桂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年14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思維能力初中

張召桂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素質教育中的教學壁壘逐漸被打破,諸多教育工作者亦在漸漸轉變教學觀念,將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作為教育的根本。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正確的教學模式著手,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礎保障。因此本文就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論述分析,以期能借此幫助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努力發展其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思維能力

我國早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便論述了道德教育在初中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受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遲遲未得到徹底的貫徹與實施,從2016年秋季開始,我國初中教育正式開始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納入了實踐,力爭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和法制素養的提升。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其要重點培養學生在學科學習時的思維能力,從而彰顯其學科特色和價值。

一、創設真實情景,激發學生思考動機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中,若想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強化學生自我認知力的改變,不能依靠教師個人的引導進行培養。因此,尋找一種合理的培養引導方案便成為了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思考動機,通過激發學生的思考動機能夠讓學生自主對問題的思考發生轉變,從而優化思維能力,這使得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提高學習積極性,并能從情境中找到心理預期和新情境的矛盾點,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的動力。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利用情境創設的方法更能優化學生思維能力建設。

例如,在教學“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有以下片段,情境一:騰訊微愛V:你每一次的轉發都能讓腦癱幼兒的希望重新飛翔,你的每次轉發都會讓騰訊公益的捐贈多出0.6元,通過網絡安心傳遞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愛心與網絡之間的關系。情境二:微信公眾號“密琪兒”發布了《農夫山泉停產,這水我再也不敢喝了!我要買飲水機!》的文章,這篇文章已發布便引起了極大的熱議,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大量網友的轉發,該文章對農夫山泉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在“謠言”的情境,學生也能感受到網絡中隱藏的不健康因素,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在這些教學片斷中,教師主要采用了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情境的創設法去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學生在獨立和自由的觀點中能夠準確的認識到正確與錯誤,并在已有的經驗和價值觀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強化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問題意識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從哲學角度看:“問題的解決是前進的基礎?!睘榇?,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疑問和敢問的意識,并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激發學生敢疑問、敢問

初中生處于青少年階段,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對不了解的事物充分了探索欲望。為此,教師亦要善于借助多元化的引導手段激發學生疑問、敢問的意識,這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對某一教學案例有著不同的觀點時,教師一定要給予重視,若學生的觀點可取則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若學生的觀點有些偏頗便需要當堂進行否定并給予辯證的點評,這樣不僅能夠完善該學生的思維方向,更能對其他學生做出說明。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觀點不正確時,教師不能過于批評,這樣會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不敢提問,只有發揚教學民主,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才能為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提供適宜的土壤。

2.引導學生疑善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化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善疑善問是培養學生正確思維能力的基礎,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引導中要重點引導學生善疑善問,讓學生在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成長。首先,教師要向學生闡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并告訴學生小學生也能讀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但其深層次的觀點和思想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只有善學、善問、善思才能領悟其中的內涵。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產生疑問,在問題中去探索和尋求正確的答案,這便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化。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苯處熢谝龑W生產生疑問并提出原因的欲望過程中,要保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斷強化,即學生的在問之前要通過自主思考,之后再與教師所給出的答案進行對比分析,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得以健康發展。

三、掌握完善思維能力的手段,多角度給予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注重針對性,在初中教育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包含著多方面內容,教師也要從多角度、全方位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即對學生基本思維能力進行強化?;舅季S能力中主要包括分析法和綜合法,分析法是在思維過程中將認知的對象分成不同的方面和特性,對他們分別加以研究,從中找到事物的本質。綜合法則是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的整體。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認知時既要把握各個部分要素,又要關注事物的整體。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如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分析時,要重點分析其內容和重要性。其次便是掌握分析過程的程序。其環節基本可以分為:解剖整體、研究部分、尋找聯系。把握分析要點,找到部分和整體之間的區別或聯系。即找到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之間的關系。最后是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

四、理論結合實踐,強化學生課外實踐訓練

在傳統素質教育中,諸多教育工作者主張“手腦聯動”的教學方法,他們認為動手實踐能夠幫助學生的頭腦思維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因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備受推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同樣如此,強化學生的課外實踐訓練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亦有著一定的作用,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戶外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強調的是,實踐的內容和方法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和要求,只有理論與實踐性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出實踐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教師也要認識到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大膽的探索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進行精讀,找到文章中的核心要點,并對其進行準確的歸納和概括,從概括的內容要點進行自主思考,從而強化思維能力。其次,從生活和學習中找到點,這就需要加強自己的因果聯想能力,也就是說我們要在解決某件事情時要積極聯系并分析其因果關系,從因果關系出發去思考,這樣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自主性便被激發出來,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理論素養、道德和覺悟水平。

結語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初中教育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道德與法治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形成正確的認知,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其學科本身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育觀,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訴求和思維方向做出教學設計,要相信學生,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從而不斷總結、學習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郭莉雅.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策略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8(27):144.

[2]王劍,王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J].才智,2018(6):27.

[3]張延夏.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內涵及注意之點[J].考試周刊,2018(8):144.

[4]楊家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J].新課程(中),2017(5):16.

[5]王有鵬.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內涵及注意之點[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2):104-106.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祥和中學)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思維能力初中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