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寄宿制初中生活習慣的培養

2018-11-07 03:39吳杰瑞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行為禮儀運動

摘 要:本文就運動習慣、心理健康習慣、禮儀習慣、上網習慣及行為習慣的培養談談粗略的做法,與同仁共勉。

關鍵詞:運動;心理;禮儀;上網;行為

在《談寄宿制初中學生生活習慣的養成》一文中就衛生習慣,飲食習慣,作息習慣,節儉習慣的養成做了闡述,現根據課題組調查分析及工作經驗就運動習慣、心理健康習慣、禮儀習慣、上網習慣及行為習慣的培養談談粗略的做法,與同仁共勉。

一、持之以恒,強化運動習慣的養成

目前我校寄宿制中學生的運動意識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總體上比較膚淺。部分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運動會浪費學習時間”,不懂得健身方法。許多寄宿制中學生對體育運動缺乏恒心,常?!皟商齑螋~,三天曬網”,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除了每天的兩操和一周兩節的體育課,幾乎沒有其他的運動時間,學校規定的課外活動形同虛設。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還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的相互配合。班主任和家長對運動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運動習慣。如果家長和班主任對運動有正確的認識,支持學生參加各種體育運動,就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影響,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但是,目前情況往往不盡人意。近幾年由于中考體育成績比例加大,一些家長和教師的認識有所轉變,但更注重文化課成績。個別家長和教師對學生參加合理的體育運動持反對態度。課題組調查過,我校目前有81%的家庭沒有主動為孩子購置體育用品,94%的家長沒有明確要求孩子鍛煉身體。正是因為班主任、家長對學生合理的體育運動缺乏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對運動產生了消極的態度,阻礙了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正確形成。

二、有的放矢,促使心理健康習慣的養成

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他們受到的批評多于表揚、指責多于鼓勵、懲罰多于引導,形成自卑心理。不少中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形成逆反心理。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滋生了孤獨心理。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信心喪失,懶得上課,不交作業,頂撞老師,更有甚者直接逃學,形成厭學心理。根據調查,厭學學生在中學生中高達50.14%,其中八年級最高,達66.18%。伴隨著身體的發育成長、生殖系統的成熟,中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的好奇與向往,男女生之間易產生朦朧的好感,容易使學生走入早戀的誤區。在中學生調查中,大部分學生的攀比心理強。這些不良的心理不僅對學習具有極大的危害,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因此要有的放矢,促使心理健康習慣的養成。

首先,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師的素質是關鍵。作為一名教師,應以其全部行為和“人格”來影響學生,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動。其次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生理科學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處理早戀現象。第三、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實踐證明,熱線信箱十分有利于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于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第四、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展。第五、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三、常抓不懈,促進禮儀習慣的養成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重要內容。我校學生來自18個鄉鎮,在文明禮儀方面和城區學校有一定的差距。在學校,部分學生穿著不合體,服飾不整潔。見到老師不主動問好,個別學生還躲躲閃閃。上課問好時嘻嘻哈哈,聽講時東倒西歪,個別學生昏昏欲睡;下課時,老師還在苦口婆心,學生卻歸心似箭,師生再見時有氣無力。部分學生隨意進老師的辦公室,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诖艘?,怎樣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的習慣呢?首先堅持以《中學生守則》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基礎準則。必須做到上課師生問好,孝敬父母,關愛他人,不說臟話,服飾儀表、整潔大方。其次要創建文明禮儀特色班級。積極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發揮環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讓墻壁“說話”,精心設計,以體現班級的個性化布置和班級特色。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文娛、體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啟迪學生思想,升華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堅持檢查督導,常抓不懈。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與培訓,以班干部為主導力量,對同學行為習慣進行檢查督促。班主任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以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四、正確引導,加快網絡習慣的養成

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信息極大地豐富了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觀念也充斥其間,對于自我監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中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使得中學生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大大減弱,網上不良行為逐漸增多。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絡上癮”、“網絡孤獨”等癥狀。

其實網絡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如果對青少年健康上網進行正確的引導,網絡會是孩子很好的老師。設置孩子上網的時長,主動為孩子推薦一些健康的論壇、網站,或給孩子建立“博客”、“成長論壇”,這樣通過上網就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交流。制定上網計劃,選擇一些合適的網絡課程讓孩子學習,讓孩子自己適時的鼓勵和引導孩子。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網絡互動。

五、精抓細管,重視行為習慣的養成

現在的學生意識淡薄,行為習慣較差。要教育學生在公共場所,如宿舍、餐廳、教室等,養成不隨地吐痰,不亂涂亂畫,不亂扔紙屑等良好習慣。尤其借今年開展“全域無垃圾”活動,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攜手凈化學校的環境。個別學生還有吸煙,賭博,酗酒,熬夜的不良習慣。個別學生周末到校到低年級學生宿舍,隨便搜,隨便拿,敲詐勒索時有發生,校園欺凌現象頻繁發生,甚至個別學生在校園放高利貸,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嚴重扭曲了學生的三觀,長期以往后果不堪設想。為了讓學生走健康成長之路,教師、家長、社會應高度重視,從細節、源頭著手,聯合可以聯合的力量,堅決杜絕這些不良行為的發生,凈化育人環境。

作者簡介:吳杰瑞,甘肅省靖遠縣第八中學。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城鄉結合部寄宿制初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058。

猜你喜歡
行為禮儀運動
不正經運動范
筷子禮儀
社區老年人跌倒認知和行為調查與分析
兒童玩具設計要素
反腐敗從正人心開始
禮儀篇(下)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瘋狂的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