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循環理論在新生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2018-11-08 02:54林楓楓鄧英梅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新生兒理論

林楓楓,鄧英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廣東 廣州 510630)

新生兒科是最近幾年才逐漸從兒科學中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病情變化迅速、專業性強、涉病范圍廣是新生兒科的主要特點。并且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接觸到的基礎內容不多,因此,大部分學生均反映該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難度系數較高[1]。而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儼然已無法滿足學科發展的需要。故而,探究一種全新的、效果更明顯的教學方式迫在眉睫。我院從2017年開始,在新生兒科實習教學中開始實施PDCA循環理論教學,取得了較好成效?,F做以下講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新生兒科行臨床實習的64例實習生,作為主要觀察主體。抓鬮法分對照組(32例,傳統教學法)和觀察組(32例,PDCA循環理論教學)。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3-25(24.14±0.29)歲;觀察組男性1例,女性31例,年齡23-25(24.12±0.31)歲。予以SPSS 21.0完成入選患者資料統計學處理,結果表明,P>0.05,試驗可操作。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教學法展開教學,主要涵蓋教學演示、教學查房、現場操作等[2]。觀察組使用PDCA循環理論教學法展開教學,主要涵蓋:(1)制定帶教計劃:構建PDCA循環管理組,組內成員為帶教組長和一線教師,并以新生兒科教學大綱為依據,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的情況下,制定帶教計劃。(2)帶教計劃的實施:以學生實際情況為根據,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開展階梯式教學,理論部分的教學應遵循病因、病機、病理、診斷、鑒別和治療的原則逐一進行。實操部分則要遵循、視頻教學、問題提出、動手操作、復習理論、強化理解記憶等過程[3]。(3)監督檢查:采用“教”與“學”雙評制度。首先,應用考核制度,完成對學生疾病相關知識的評估。其次,以學生的立場為出發點,完成對教師帶教能力的評估。(4)反饋處理:以師生之間的互評結果為依據,完成對此次實踐教學的綜合考量,對于獲得師生雙方認可的教學行為進行繼續推崇實施,而對于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不斷的進行修正和優化,并將其作為下一循環的主要實施項目。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教學效果評估標準:反映教學效果的指標主要有學生理論成績評分、帶教評分及其實操能力評分。上述每項指標均為百分制,分值同教學效果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實施實驗中所有數據的計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在反映教學效果的理論成績、帶教評分、實操能力指標上,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上述指標組間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表(Mean±SD,分)

3 討論

PDCA循環法在新生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如下優勢:首先,在實施的過程中,對于所碰到的新問題和失敗的經驗可以進行有效的總結,以便于今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升。而失敗的經驗和成功的經驗都可以以會議或文本的形式進行長久的保存,以便于為今后提供借鑒和參考價值。其次,PDCA循環法作為一種良性的循環,可以對總體目標中的某一個目標進行繼續實施此循環模式,他與以往的灌輸式的機械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區別,此方法更注重良性互動,即學生與帶教人員之間的互動,因此,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在互動中進行逐步的提升[4]。

在本文中,筆者得到的數據結果記載,觀察組在反映教學效果的理論成績、帶教評分、實操能力指標上,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上述指標的組間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分析筆者得到的數據結果,可以發現,PDCA循環理論在新生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可有效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值得推薦。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新生兒理論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早期科學干預新生兒喂哺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研究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