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的逆襲及其限度

2018-11-14 10:17曾憲章
長江叢刊 2018年25期
關鍵詞:公權力小說

■曾憲章

就像一脈溪山溝澗中奔流的清泉,又在一汪汪碧水里洄巡,捎帶著女性特有的溫婉、細膩和才情,汩汩而出,輕俏靈動,靜靜慰貼浸潤人的心底。這就是萬雁小說給我的總體印象。無論小說題材描寫兒女情長、家長里短,還是反映人生百態、社會世相,似乎并不關涉宏大主題,但是,仍然以一個小女人的眼光和筆觸穿透生活的本相,努力捕捉世界的真實面影,為我們構架出一篇篇繚亂炫目、仿真和虛擬兼具的藝術佳作?!秲傻胤志印肪褪沁@樣一篇耐人尋味的中篇小說。

小說的情節敘事并不復雜。青年才俊仝沉通過高考從鄉下脫穎而出,并靠著自己的勤勉努力一步步成為業界精英,他與同樣出身寒微的女青年田蜜相知相識,兩個有緣人順理成章地走向婚姻,卻面臨兩地分居的現實問題。這個問題在隨后的家庭生活中被日益放大成為橫亙在夫妻倆面前的一道坎,成為焦慮乃至夢靨的根源,追尋的目標和跨越的動力。于是,仝沉希望通過公開招考躋身省城,完成屌絲人生的第二次身份轉換和職場升遷,實現夫妻團圓、安居樂業、過平淡安穩中產日子的期望,且極其現實而迫切。由此牽扯出另一對青年男女戀人黃威和小乜——兩隊青年男女復雜的相互關系和職場糾葛,以及黃威和小乜的官場背景和隱秘的職場運作。最終仝沉公考失敗,愿望落空,兩地分居的日子不知還要延續到何時,心里上的創傷卻實實在在深痛而沉甸。通常意義上講,公開招考和兩地分居沒有必然關聯,但是小說通過公開招考形成的關節點和對兩隊青年男女現實生活的深度介入,將人物故事置于政治權力、職場競爭和社會生活的宏闊場域,展開多維挖掘、深層剖析和冷峻的批判,小說是對當今社會的攝取、提煉和“立此存照”,通過對社會分層、社會區隔的審美和倫理判斷,產生對于當下經驗的沖擊力和批判力,促使我們去思考探尋沉潛在生活表象下的真實世界和社會邏輯,凈水下的深流,平靜中的喧囂,以及現代都市青年一天又一天庸常日子連綴起來的快意時光和煩惱人生。

社會分層。小說用了較多筆墨或者說是系列關鍵詞,聚焦于黃威和仝沉為代表的故事人物,二者構成鮮明的對比。如果說省城和孝城隱含有“城/鄉”二元分層意味和由此伴生的空間勢差和身份區隔,那么內在于群體的“某一個”個體可能在大城市優越感或者相對應的中小城市焦慮感上會受到一定心理削弱,這樣的社會性心理于各自日常生活的在場感可能并不明顯。但是,當兩個個體分別被貼上各自的標簽,勾連一起進行相互比對就顯得觸目驚心?!皠P迪拉克汽車、5萬元的山地自行車、名牌服裝、豪華會所、高檔紅酒、小葉紫檀佛珠手串、健身、時尚音樂、夜生活、精美佳肴、出身省城、副處長爸爸”等等,黃威標簽式的出場就明艷動人,其后的舉動更使人瞠目,其消費能力大大超過了城市中產,可以步入奢華的層次。另一主人公仝沉則是“書呆子、高考縣狀元、首席業務精英、出身貧困農民家庭且母親離世、無房無車”等等,他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早期幸運兒,好不容易躋身城市門檻,實現了自鄉及城的空間位移和由農民變成市民的身份跨越,但是家庭底蘊不足和身份胎記使他在當今社會結構變遷中成為正在被再次甩離預期軌道的棄子,留下尷尬難堪的背影。

西方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等眼中關于社會分層的“地位群體”,以及后現代消費主義理論家視域中支撐品味、格調或者生活方式的消費本身,對現代社會來說就是一個具有重要內蘊和精確區分度的社會分層指標。簡言之,在我們小百姓看來,沒有高的消費就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世俗快樂。小說通過極力渲染黃威等的消費生活景象,從私人層面重構個體日常生活,是在不斷提醒讀者黃威的的消費觀念、朋友圈子、生活方式乃至話語系統的特異性和獨立性,消費成為生活方式和文化樣態,兼具自由、自主等個性化的主體在場特征,以此強化資本邏輯下的消費主義特征。仝沉作為出身底層的優秀草根青年,缺乏豐厚的物質基礎和充裕的社會資源,在消費主義的文化語境中,他和官二代出身的黃威之間存在深深的裂痕?!拔铩钡南M催生“被壓抑的物”,無疑,缺乏資本資源支撐的仝沉也化身消費大潮覆沒下“被壓抑的物”。顯得格外吊詭的是,兩地分居,無力購房的“房事”甚至影響到男歡女愛的“房事”,做愛不是本能的力比多釋放、肉體狂歡和高峰體驗,反而成為一件需要“格外投入和認真”的心事,具有強大的代償性功能,鮮明的自我暗示、強烈的儀式感和遠遠超出性本身的復雜心理況味,沉重而顯目,被壓抑的社會性心理和試圖奔涌而出又被“捂住”的個體性欲望融合混雜在一起,究其實質,個人的私密空間已經轉化為公共空間的閨房映射,草根的無力和無奈,像河灘烈日下敞開身子的河蚌,裸露而刺眼。小說因此勾勒和凸顯轉型期社會變遷的內在肌理、相互關系和矛盾沖突,描畫了當今社會螺旋化、多側面的復雜體。

公權力異化。仝沉的公考失敗主要原因在于公權私用,其結局看似意料之外,實則在情理之中。公權力本質上是一定范圍內社會成員的部分權利的讓渡或者授權。公權力旨在平衡公共利益和相互關系,維護社會公平公正,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但是,由于個人私欲、信息不對稱、缺乏權力監督和制衡等因素,公權力的代理人和執行者在公權力運行實施過程中可能悖離公共性本質,權力越界,權力濫用,以公權服務于私利,這樣,公權就淪為自利的工具,導致公權力異化,損害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一場程序公正、規則嚴密的公開招考,居然能夠對考試全程進行秘而不宣的設計,能夠精心安排考場和考生座位,在面試環節不惜泄題以助考指向性考生,錄取階段又排斥異見拍板定調,公權力都是在看似公開公正的環節程序中走偏,公考演變成為“拷公”,拷問公權力執行者對于公權力的使用。通過權力運作的“潛規則”,以及看似公正合法的程序,使德才兼備的精英人才被合理淘汰,反而德才較次者被錄用。權力在看似陽光、公開的場合以最具正當性、合規制的程序化進行,這樣公器私用、以權謀私的行為,蘊含在體制內部,具有很大的侵蝕性和浸潤性,權力運行所依托和受到暗邏輯規約的、具有自戕性傷害的體制弊端由此暴露出來,具有比起貪污受賄、權力尋租更為隱秘的特征,為害更甚。

在一個缺乏社會流動、階層結構相對封閉的社會,公權力濫用加劇了代際繼承和累積效應,成為新形勢下社會分層的催化劑和源動力之一??俊爸R改變命運”的傳統神話逐漸被“潛規則”和“暗箱操作”所湮滅,丑小鴨變身白天鵝的故事能否復制和上演,拷問現有的制度和理性。如何建構公權力的限閥,提升現有制度的公共理性,有賴于在全社會建立一套由身份關系本位向能力契約本位轉化的良性運行機制。否則,像仝沉這樣的優秀草根都難以逆襲,即使部分成功也可能遭遇公權力異化帶來的天花板效應。當然,我們必須認識到,小說盡管是批判和揭露性的,但是主體意蘊建立在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基礎上,少部分公權私用和民主法治亂象并不能掩蓋社會民主法治的整體性進步。如果不是這樣,黃威、小乜可能在初次就業時就會一步到位直接分配到省城工作,何至于要分兩步走、動用公權以量身定做的公開招考的方式考回省城。包括在考慮最終人選時,省局上層領導之間的意見存在分歧,也是充分印證。

理性經濟人。理性經濟人是西方經濟學家關于人類經濟行為的一個基本假定,意思是作為經濟決策的主體都充滿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借用這一概念內涵,可以闡釋黃威和小乜、黃威和仝沉之間經濟社會學背景下的交往交易行為。黃威為了實現自我最優化目標,從兩個方面展開行動。一方面,在黃威和小乜的戀愛關系上,不惜背離本源性意愿,哪怕“心理上有些難以接受”,也愿意屈尊降格與有過短暫婚史的小乜戀愛結婚,何況小乜“鮮氣襲人”,最重要的是“家世背景也好”,在黃威眼中,神圣的愛情可以讓渡于理性的個人發展和婚姻家庭算計,為了借力出人頭地,作為交易,自己不虧。當然,我們也可以解讀成具有現代性特征的青年新型婚戀關系,只是這種現代性和黃威個人追求、言行舉止構成反差和反諷,使人不能相信罷了。另一方面,在黃威和仝沉之間的關系上,從晨練偶遇到請客聚會,再到提出助考要求和隱瞞真相,哥們關系一步步轉化為利用價值,在黃威看來,“長久的鋪墊”也算是投入和付出,是被消費主義所遮蓋的理性經濟人行為,他自認為某種程度上遵循了理性經濟人遵奉的市場交易平等互利原則,雙方的關系是在自我想象的道德規范和價值遵從中達成的某種交易,只是黃威進行了主動的、模糊性規避,理性地選擇對仝沉形成信息遮斷和阻塞,人性的自私、貪婪和狡詐又演繹出新的形式和內涵。

黃威也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時代青年,他精明、能干、幽默、注重實利、耽于享樂,他的所作所為源于家庭、社會、教育和個性心理特征的綜合塑造和持續規約。錢理群先生關于當今的大學教育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所謂‘精致’指什么呢?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黃威身上具有一定“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特征。他不乏才情,算是單位的業務骨干,和同事朋友之間也不乏真摯的友情,但是,這樣的友情具有清晰的邊界,以不和自身重大利益相沖突為界,他有足夠清醒的頭腦和理性判斷來毫不猶豫地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甚至處心積慮、挖空心思,通過精巧的設局欺騙好友,在友情和自身利益的天平上,大的砝碼和重的一端永遠傾向自己。包括對于奢華商品的追求,不僅僅是體現商品使用價值的生活享樂需要,更體現趨向于消費主義的商品符號價值、個體存在感和身份價值認同,在炫富和夸示、或者說低調的奢華中也有精準明確的利益考量——提升社會地位,營造生活圈子和團隊歸屬,建構和他人的社會關系,以及獲取各種可能有利的稀缺資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這樣做并非我們通常想象的有多大心理壓力和沉重的精神負罪感,維護利益在他看來是理性經濟人自然必然的選擇,無關友情。相比較時下流行語所謂“套路玩的深,誰把誰當真”的新時態,利益和情感的交集越來越少,趨于平行走向和雙線運作,而且對此類現象和行為,我們似乎已經感到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由此,小說從此種意義上促使我們在追索現代治理體系健全和人性救贖的同時,首先要正視的就是蘊含于體制和人性內部的內生改變沖動的乏力和邏輯修正的耗散。

文學是心靈的窗口,是個人心靈情感與現實生活的橋梁與紐帶。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中曾經指出,“藝術品是將情感呈現出來供人觀賞的,……藝術形式與我們的感覺、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動態形式是同構的形式?!比f雁也坦言,“《兩地分居》是有原型的”,源于自己的朋友及其相關故事的長久沖擊,以及由此造成的“情緒的桎梏”。黃威們盡管是官二代,也仍然是游走在我們周身的現代都市青年,而且是通常意義上的好青年,他們和我們在同樣的社會時空發生關聯,但是又有顯性隱性的身份隔離和各自的生活軌跡,不同的交際圈子、消費模式、階層勢差鮮明呈現和不斷上演。黃威們有好的出路,出身底層且立志自強的現代都市青年仝沉們的出路何在?他為什么被再次甩離軌道,成為新弱勢群體、候補中產階級?而這才是時代提交給我們的重大話題。剖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世道人心,怎樣認識黃威遵從理性經濟人原則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如何順應世俗和抵制超越,以此拷問人性和超拔精神,我認為,這是小說給出的命題。

《兩地分居》的敘事總體上運用線性的情節推進和現實主義筆法,當然也有手法上的剪輯、拼接,跳躍和懸置,但是作家較好地處理了大的情節模塊之間的銜接和跨界,轉換中有連綴,推進中有跳躍,在情節發展、場景氣氛、語言色調上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一致性??偟目磥?,小說情節布局有三條線,或者說是從三個層面展開。一是“我”和黃威、小乜等的友情線;二是“我”和田蜜的愛情婚姻家庭線;三是公考和工作相互交織的事業線?;窘Y構上多頭并進,形成扭結和矛盾焦點,增強了小說敘事的內在質感,豐富了小說內涵信息,激發了讀者閱讀期待。當然,小說從構思和敘事上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作家將小說人物和故事都置于二元對立模式的觀照下,城/鄉(黃威、小乜,仝沉、田蜜),去/留,公/私,正/邪,善/惡,失敗/成功等等二元對立的兩極,像一根根大的橫梁起到支撐人物故事和思想意蘊的作用,將整個故事情節都置于多元平行和相互交叉的敘事脈絡中,形成立體和多維的張力,也塑成小說穩健精巧的結構。比如,小說用較多筆墨描寫了仝沉公考失敗后的心理狀態,相反,對于黃威和小乜的成功及其心態卻進行了有意識的遮蔽,構成隱性的襯托,這樣的敘事策略可能更好地拓展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也進一步增強了小說應有的批判性。

萬雁是創作勢頭正勁、漸成影響的青年作家,目前處于自己創作轉型、快速上升的黃金時期,在作品數量、思想內蘊、藝術風格和整體水準上不斷調整和日益精進。她酷愛讀書寫作,鐘情于文學、深愛著文學,她說:“人生的秘密,藏在一個人最感興趣的事情上。凝神細思,她是什么?是文學。文學于我,是空氣,是凈水,是陽光,是救命稻草,我需要她,深深地愛著她”。這樣的人,守護著一片文學后花園,也即是守護自己的一片精神領地和心靈城堡。我想,在這樣的大時代和個人小語境中,她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駕駛心靈的方舟,馳騁語言的密碼,也必將在文學園地綻放出一朵朵炫美的藝術之花。

猜你喜歡
公權力小說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司法能為約束公權力做些什么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向度
行政訴訟法視野下的行政合同探析
城管打人行為之我見
試論私權利保護的制度與邏輯
明代圍棋與小說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公權力為何這般孱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