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
——基于《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院校學生生態文認知情況調查與研究》課題的思考

2018-11-14 19:04/
長江叢刊 2018年16期
關鍵詞:文明生態高職

■ /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

語文教學在探討課程改革的同時也應充分考慮到國家政策,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梢哉f,十九大報告為未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線,表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梢?,時代發展對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建設者的重任,教育教學應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將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時反映在教育教學中,尤其是高職學生正是大學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培養目標為實用技能型人才,直接從事生產勞動,所以針對高職學生研究生態文化教育尤為重要。筆者發現,目前,國內學者對生態文化的研究主要致力于人與環境關系的研究或具體到某區域生態文化建設的研究;也有很多學者關注對學生進行生態文化教育的研究,但結合本地區進行區域性生態文化教育的研究較少,而針對于高職學生的區域性生態文化教育研究則更加少見,且對于呼倫貝爾的生態文化研究目前只局限于對城市生態文化及民族特色生態文化模式的研究,對呼倫貝爾地區高職學生進行生態文化教育研究尚屬空白。所以,筆者于2017年完成院級級課題《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院校生態文化認知情況調查研究》,這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又可以為提升該地區職業院校生態文明教育提供參考依據。課題以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042份,有效回收率為94.7%,此次調查問卷在題目設計上突出了呼倫貝爾市地域特點、高職學生的特殊身份及準職業人的培養目標,充分體現了學科特點,根據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設置情況,分別選取了九個系中的骨干專業作為調查對象,并根據各專業學生數量酌情發放問卷,具有廣泛性、針對性和代表性。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結論顯示: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對自我的生態文明知識掌握度評價偏高,生態文明知識了解不夠深入,多停留于表面認識上;高職院校的生態文明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存在缺失;教師生態文明意識亟需加強,生態文明課程建設亟需完善。另外,筆者在中國知網使用文件檢索輸入“語文、生態文明”主題詞搜索到論文55篇;輸入“高職語文、生態文明”主題詞搜索到論文3篇,可見,針對語文教學與生態文明教育的研究較少。而且,高職教育旨在為社會經濟培養技能型人才,高職學生絕大多數畢業后直接與行業對接成為企業員工,行業員工的整體生態文明認知程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因此,探討如何在高職語文課堂恰當融入生態文明教育對提升高職學生(準職業人)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態文明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轉變觀念、提升意識

筆者所做的調查反映生態文明氛圍在呼倫貝爾地區高職院校學生中較為淡薄,學生自覺的生態文明意識薄弱;隨著時代觀念的引領,學生的環保責任意識逐步強烈,但數據顯示學生對生態文明教育的需求度和實際生態文明知識的授課量呈現巨大落差,這也提示高職院校應著重提升教師生態文明意識,使各科教師能夠在各學科中挖掘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在課堂中有效滲入生態文明知識。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币幻麅炐愕慕處熞朴趯r代新理念引入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前沿性,使授課內容緊貼時代特點、緊貼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專業成長需要。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教學思維,提升自身生態文明意識,能夠自覺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讓生態文明知識有效融入教學內容進入學生頭腦,形成注重生態文明的氛圍。

二、挖掘教材、恰當滲透

中國文學從來沒有與生態文明割裂,生態文明理念始終貫穿在中國文學史發展脈絡中。這從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就有所體現,《大雅·皇矣》中“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拓?!薄暗凼∑渖?,柞棫斯拔,松柏斯兌?!睂懙氖侵芴踉卺酱笠幠5刂矘湓炝?,足見故人對綠化造林的重視。還有很多都旨在表現人要“取之有時,用之有道”的物產養護、生態維護意識,古典詩詞中有大量歌詠自然、親近自然的名篇佳作。在大量優美的散文中富含著自然的力量。例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寫到“為醫治我們當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遺忘自然一張輕淡的藥方我們的病象就有緩和的希望?!蔽覀儜I學生跟隨徐志摩的筆端去感受康橋的靈性之美,學習徐志摩與自熱“獨處”的方式,去感受自然的滋養。教材中有些文章更是直接闡述了生態文明的內容,例如《大自然在反抗》、《敬畏自然》、《海洋與生命》等,這些文章是提升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強化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載體,建議在普遍縮減基礎課的職業教育中應酌量保留篇目,高職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態文明理念,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道德理念。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興趣

由課題調查的結果反映,大多數學生對生態文明的概念了解不深入,多停留于表面認識上。從對生態文明法律條文的了解和具體生態文明知識掌握的數據差值上來看,大多數學生對自我的生態文明知識掌握度評價偏高;當今學生獲取生態文明知識的渠道呈現多元化、現代化特點,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媒體占據重要位置,而學校宣傳、學術報告、課堂學習、同學老師間交流比例較低,這也提示我們的課堂應發揮微信、微視頻、雨課堂、翻轉課堂等新鮮媒體、授課方式的左右。以《大自然在反抗》為例,如果以傳統授課方式單純講授課文,很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然生態遭受嚴重破壞的嚴峻性,需要改變傳統授課方式,讓學生上網廣泛查找資料、圖片,觀看影響資料,或親身去感受自然,可以以團隊教學法為載體,設定任務,讓每組團隊去尋找自然在反抗的表現,利用現代化媒體用視頻、圖片等記錄,在課堂上讓大家分享,讓學生感同身受生態文明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四、課外拓展、全面提升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將生態文明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力,但仍有部分學生的生態文明行為有待進一步提升;從提升生態文明素質和踐行生態文明的措施兩道題的統計數據顯示,學生對院校加強有關生態文明教育的期望較高。所以,教師應該位學生提供平臺,促使其生態文明行為的養成。掌握知識的目的是加以運用,在高職語文課堂上對于生態文明的教育,可以由此為支點開展一系列活動,組織宣傳海報設計大賽、模擬生態環境興趣小組招聘、生態小品劇大賽等,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組織策劃、合作協作、競爭意思,邏輯思維能力等全方位的人文素養。

[1]孫垚,彭輝.語文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價值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3).

[2]俞曉紅,楊樹森.《大學語文》教學與生態文明理念的滲透[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4).

猜你喜歡
文明生態高職
請文明演繹
秦藥新生態之二 藥好才是真的好
長抓政治生態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高職田徑教學中拓展訓練的實施
高職教育動畫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