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政教育研究

2018-11-14 19:04■/
長江叢刊 2018年16期
關鍵詞:思政育人政治

■/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應當在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基礎上,堅持改革創新,并且需要著力加強常態化、生活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的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才能最高效的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為此,學校首先就應該提高“第一課堂”的吸引力和協同性;其次就是注重文化育人,提高“第二課堂”的豐富性和創新性;并且需要重視實踐育人,提高“社會課堂”的主體性和實踐性;最后應該運用新媒體技術,提高“網絡課堂”的生動性和實效性。從而達到創新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政教育的目的。

一、創新教學模式

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學校在課堂這一方面就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教學模式,并且應該實施任務驅動的“項目滲透”和“案例體驗”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育。

對于項目滲透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以任務為驅動,從而將教材體系轉化為適合學生與老師共同提升的教學體系,并且老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材版本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以時代性的話語體系重新表達。讓學生以團隊協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既定的任務,喚起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對于案例體驗這一教學方法來說,教師應該以主題為抓手,將教學體系細化為學生任務體系,精心選取案例故事,將學生引入特定事件的情景中去體驗。在此基礎上設置學生學習任務,主題思想滲透在任務里,并將正確的價值觀導向融入其中,增強學生對價值導向的情感體驗,實現“知、情、意”統一,提升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二、創新育人環境

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環境本身,只有學生處于一個優質的環境中,才會走出優質的人才。所以學校應該注重文化環境育人,系統規劃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改革創新。創建一系列的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建設校史展覽館、創作校歌、制作學校視覺識別系統等舉措發揮文化育人的獨特魅力;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社團文化節等品牌文化活動,讓師生在參與中受到浸潤、感染、熏陶,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第二課堂”的豐富性和創新性。學校應當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對人才培養的影響和作用,用優秀傳統文化智慧的聲音和深刻的思想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只有給學生一個充滿了文化氣息的環境,才能讓學生從環境中汲取養分來壯大自身。

三、創新育人手段

學校重視實踐育人,把思政課堂“搬”出教室,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學生實踐,鼓勵、引導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并為其提供政策、制度等多方面保障,著力提高“社會課堂”的主體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會生活,從社會生活中去體驗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微公益”等活動,以便深入了解國情、培養關愛社會的情懷?!拔⒐妗币环矫娼柚⒉?、微信等網絡平臺發起與宣傳公益活動,另一方面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著手,引導青年學生奉獻愛心,服務社會,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加強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四、創新育人載體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也給教育帶來了新的力量,通過互聯網將教育編織成一張龐大的網,將整個教育體系連接在一起。所以學校要不斷適應網絡發展新形勢,搭建線上線下互動式網絡教學平臺,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創新。通過互聯網與思政教育工作的結合,學校激發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機和活力,構建了集資源、教學、學習、新媒體于一體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交流學習方法、碰撞思想火花、分享生活經歷的機會和渠道,提高“網絡課堂”的活力和融合度。

五、結語

思政教育是時代永恒的話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才能真正的讓思政教育與時代相結合,學校才能培育出真正適合這個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杰,王強林,劉冰.“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6,8(2).

[2]劉文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J].才智,2014(1).

猜你喜歡
思政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思政課“需求側”
“政治攀附”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