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習近平治國理政中底線思維的哲學內涵

2018-11-15 02:25李佳欣
長江叢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理政底線事物

李佳欣

2016年4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做要針對問題改,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把黨員的先鋒形象樹起來,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底線思維論述的又一次生動的體現。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到底線思維,并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由此可見,底線思維已經逐漸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方針政策的一條思想脈絡,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的重要內容。這種底線思維不僅僅為加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樹立了標尺,也為步入經濟新常態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劃出了“紅線”,更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推進“四個全面”建設的關鍵時期,必須深入理解和貫穿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的治國思想和理政方針,學習和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底線思維中的哲學內涵,用科學的思想和理論指導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什么是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是著眼于最困難、最復雜的情況預作準備,或者設定最低目標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深刻認識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梢哉f,底線思維就是一種憂患意識,就是在任何環境中都要做到居安思危。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就明確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因此,堅持底線思維就是在治國理政的具體過程中時刻保持警惕,時刻做好最好結果的準備,并爭取獲得最好的結果。

二、底線思維在治國理政中的體現

(一)維護國家主權之底線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發表重要演講時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維護自己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任何國家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是習總書記在中國國家主權問題上作出的深刻表述,國家的主權不容侵犯,國家的安全、發展利益不容侵害,這是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底線。

(二)堅守依法治國之底線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領導干部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從習總書記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依法治國要求黨員干部要堅守法律的底線,一方面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另一方面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要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不能違法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不能對司法機關工作進行不當干預。由此可見,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社會公民的一份子,還是居于領導崗位的黨政干部,都要時刻堅守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通過學法守法,使尊法、信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三)扼守經濟發展之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十八屆五中全會作說明時提到:“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以具體的數字標注中國未來五年經濟增長速度的底線,這是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在深刻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作出的經濟發展預判,一方面表明了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仍將持續有力,另一方面也為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劃出了底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這是為破解中國經濟發展難題提供了理念指導,即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推動中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經濟發展理念和思想的轉變也為經濟發展做出科學的指導,因此,扼守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發展增速的底線就是扼守中國未來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

(四)明確生態保護之底線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類從自然中獲取資源,自然也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物質基礎。然而,過度的向自然索取就會破壞自然環境,最終也會危害人類自身。從上世紀的英國倫敦毒霧事件到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污染事件,再到中國北京今天的霧霾,每一個環境污染的背后都影射出一個道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未來。因此,我們需要明確保護生態環境的底線,提高生態環保意識,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唯一家園。

從維護國家主權的底線到堅決維護法律的底線,再到明確經濟發展的底線、保護生態環境的底線,這些都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底線思維在治國理政方略中的具體體現。底線思維是與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相輔相成的一種科學理論思維,是支撐黨和國家不斷戰勝各種困難、不斷前進的一種理性思維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需要全黨和全體公民學習和領悟這種底線思維,不斷提高自己應對各種困難與危險的能力,共同推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四個全面”建設。

三、底線思維的哲學內涵

底線是一種唯物辯證法,是“有守”和“有為”的有機統一。底線思維要求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并且接受這種情況,對可預見事物發展做出調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底線思維,就是對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運用與創新發展。

(一)底線思維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

底線思維就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世界萬物都處在發展之中,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講的物質是運動的,一切物質都處在運動之中,基于世界統一于物質的原理可以得出世界也處于運動之中。因此,我們生活的世界實際上是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整個世界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而且這種發展是一種有規律可循的變化,其中不同事物之間或者同一事物之中存在的矛盾是推動事物不斷發展前進的根本動力,而矛盾的對立同一性就決定了事物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方向。既然事物是在矛盾的對立和統一中不斷發展前進的,那么要科學的認識一個事物,必須把握事物的兩個方面即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兩個方面。由此可見,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或者說把握世界發展方向的科學態度就是從矛盾的對立統一兩個方面出發,辯證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和世界的變化。而底線思維的哲學含義就是把握事物的最好和最壞兩種情況,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中預見發展的最壞結果,并作出相應的調整。最好和最壞作為事物發展的兩個極端,是對立統一的,能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清醒的認識到事物發展的最壞結果,并做好應對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的打算,因此,底線思維是一種從事物本質出發的科學的認識方法和理性的思維方式,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二)底線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論

底線思維是用辯證的方法處理事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是兩者的統一體。底線思維強調從事物的矛盾出發,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認識事物,那么在解決問題時就需要從問題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考慮到事物發展的最壞結果并做好應對的策略。既要看到事物發展的好的趨勢,也要認識到事物可能出現的壞的后果,這是一種辯證的全面的看待問題的方法。此外,通過問題的具體分析做好解決問題的應急策略這也是一種科學的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底線思維也蘊含著矛盾分析法和實踐方法的精髓,可以說底線思維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理論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因此,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提高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更好的指導實踐。底線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引領黨和國家繼續前進和發展的道路上作出的理論創新,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創新產物,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指導全黨和全國人民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行動指南。底線思維作為新時期的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需要我們不斷深入學習和領悟,提高底線思維能力,將這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運用的社會建設實踐中,從而加快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四個全面”建設不斷前進。

注釋:

①習近平.突出問題導向確保取得實際成效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一個支部[N].人民日報,2016-04-07(01).

猜你喜歡
理政底線事物
堅決守住廉潔底線
美好的事物
圖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怎么學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真相與底線
另一種事物(組詩)
底線①
女人啊,美是底線
???
韓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談治國理政重要目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