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業”共進敲響百姓“幸福門”

2018-11-16 02:31馮春久王冬安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車間貧困村貧困戶

馮春久 王冬安

新野縣沙堰鎮是聞名全國的洋蔥、大蔥種植基地,深秋正是大蔥收獲的季節,再過幾天,將迎來大蔥的收購高潮。

10月25日,沙堰鎮南村天辰云農場里的工人正在做各種準備工作,有的整理庫房,有的收拾工具。大蔥交易開始時,這里每天要運走20~30噸大蔥,需要幾百人參與各個環節的勞動。天辰云農場董事長孫海燕專門建設了一個18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安排100多個貧困戶在這里幫工。肖莊的徐學田,60多歲,一年四季都在農場里干活,年收入萬元以上,不出門就掙了錢,臉上笑開了花。

孫海燕,以天辰云農場扶貧車間這個服務平臺為龍頭,龍尾擺向千家萬戶,立足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成為新野縣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10月17日,孫海燕喜獲“2018年河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

就業脫貧,產業致富。這正是新野縣委、縣政府立足新野實際,積極創新實踐,在落實好政策保障基礎上,探索出的一條非貧困縣脫貧攻堅之路。那就是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作為群眾增收的快車道,并通過扶貧車間的下沉,延鏈、補鏈、強鏈,培育、集聚、壯大主導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實現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把更多的財力投向民生,讓百姓安居樂業、和諧幸福。

扶貧車間促就業

新野,境內無山,百里平川,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有83萬人,107萬畝耕地。2017年年底,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34個(含脫貧村10個),貧困戶6070戶13134人,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2.3%降到1.88%。按組成結構劃分,一般貧困戶1065戶2956人,低保貧困戶2530戶7328人,五保貧困戶2475戶2850人。按致貧原因劃分,因病致貧5029戶10371人,占貧困戶的82.9%,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因殘致貧448戶1208人,占貧困戶的7.4%。

新野作為非貧困縣,貧困程度不是很深,群眾家里都有幾畝地,農閑時候出去打工,一年差不多都能有幾萬元收入,貧困人口大部分是因病、因殘人員和孤寡群眾。鑒于此,新野縣大力開展就業扶貧,依托農業上的肉牛、蔬菜、花生三大特色產業,工業上的紡織服裝、光電電子、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以返鄉創業工程為龍頭,把扶貧車間建到村邊路邊、田間地頭,既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又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掙錢致富。

上莊鄉副鄉長徐書孔負責招商引資工作,鄉里在楊營村建了一個繩子加工的扶貧車間,又從山東引進了一個食品飲料公司,解決周邊幾個村的晚秋黃梨銷售問題。一年多來的實踐,讓他認識到扶貧車間具有投資小、風險小、帶動快、見效快的諸多好處,也就是新野人現在常說的“兩小兩快”。

王集鎮高橋村扶貧車間,由虹盛欣電子公司投資25萬元,利用糧所閑置房屋改建,吸納了23名貧困群眾就業。這種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的充分利用原有資源的建設方式,花小錢辦大事,深受社會各方好評。與此同時,縣里還出臺了相關政策給予企業補貼。目前,在扶貧車間建設上,縣財政已補貼225萬元。

樊集鄉奇達電子扶貧車間,由返鄉創業人員肜書奇投資建設,依托縣產業集聚區恒輝電子公司分撥訂單進行生產,吸納38名貧困群眾就業;上莊鄉鄧莊扶貧車間,由縣內重點服裝企業娜媖服飾公司把T恤衫、短褲等產品的生產環節前移到扶貧車間,吸納8名貧困群眾就業。他們都是經過充分考察、訂單充裕的企業,同時縣內紡織服裝、光電電子產業的大企業積極為扶貧車間分撥訂單進行生產,有效降低了市場風險。

上莊鄉楊營村扶貧車間,主要生產布繩、包裝繩等產品,貧困群眾可以在車間上班,每月工作25天以上的,除了2000元工資外,再發400元全勤獎;也可以在家生產,企業上門發放原料,按每斤0.3元回收成品,對貧困群眾每斤再補貼0.15元,目前,已帶動周邊5個村104名貧困群眾實現就業。

投資少、風險小、帶動快,所以發展快、成效好。今年上半年,新野共建立扶貧車間29個,帶動周邊群眾就業8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69人,占比30.3%;貧困群眾中,具有正常勞動能力、從事生產崗位的月工資在1200~2000元,具有部分勞動能力、從事輔助崗位的月工資在600元左右。

目前,通過建設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產業扶貧基地就業、介紹外出務工等多種方式,新野共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

主導產業開富路

新野縣作為一個平原農業大縣,歷史上就具有傳統的產業優勢。過去,以農業“菜牧棉”老三篇著稱;現在,以工業“紡織服裝、光電電子、食品加工”新三篇聞名。新野縣老題新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脫貧攻堅為統攬,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了城鄉一體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鄉村振興,為穩定脫貧、持續增收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常年種植蔬菜30多萬畝、花生40多萬畝,肉牛存欄10萬頭左右。立足三大特色富農產業,新野縣通過直接幫扶、托管幫扶、合作幫扶、股份幫扶等多種形式,幫助貧困人口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樊集宏達合作社,帶動145戶貧困群眾種植鋼蔥,畝產8000~12000斤,每斤地頭價按0.5元算,畝產值5000元左右,扣除各項成本,每畝凈收益3500元左右。

新野全縣年產紗錠200萬錠,紗線30余萬噸,坯布2.2億米,吸納就業4.5萬余人,棉紡織規模位居河南省首位,并成功創建為中國棉紡織名城。全縣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10家,其中紡織服裝企業86家,涵蓋了原棉加工、棉花交易、紡紗、織造、面料、服裝加工等多個環節,初步形成了專業化分工、上下游合作、全產業鏈經營的集群化發展格局。河南娜媖服裝貿易有限公司投資100多萬元在農村建設4個扶貧車間,吸納43名貧困群眾就業,人均工資2000元,基本實現了就業一人、全家脫貧。同時,村里還通過租賃閑置房舍,以入股形式參與扶貧車間建設的分紅,擴寬了集體經濟收入渠道。

針對紡織服裝“一業獨大”、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的狀況,新野大力培育發展光電電子和食品加工產業。依托新野肉牛、蔬菜、花生、優質小麥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了華宏食品、同星糧油等35家企業為群體的食品加工產業;以“返鄉創業”工程為抓手,形成了鼎泰電子、凌峰電子等20家企業為群體的光電電子產業。上港鄉鑫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個集生豬繁育、沼氣集中供戶利用、農副產品深加工、生態農業開發和現代農業種植、觀光等農牧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基地,流轉貧困群眾120畝地種植葡萄,按照每年每畝葡萄最低1000元的標準為貧困戶發放收益,同時還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小的工作崗位,周邊貧困戶可根據季節在家門口靈活就業,按照日工資50元的標準,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既照顧了家庭,又可實現增收脫貧,帶動全鄉170余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脫貧征途黨指引

新野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突出問題導向,強化有解思維,聚焦扶貧重點任務,結合新野實際,深度謀劃、專題研究,探索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四個三”扶貧模式。

一是發展壯大肉牛、蔬菜、花生三大特色產業。二是推行三種扶貧模式,即“龍頭企業+金融+黨支部+貧困戶”模式,“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基金+基地+黨支部+貧困戶”模式,“互聯網+現代農業+黨支部+貧困戶”模式。三是建立三種幫扶機制。即自主經營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導型,全托管型。四是明確三方扶貧責任,政府定政策,設立專項資金,建立獎勵約束機制,激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貧動力和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村黨支部做紐帶,協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具體負責產業發展和帶貧任務落實。

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立足扶貧工作需要,新野縣還以村級“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加強扶貧干部培訓,全面提升扶貧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時,強化考評管理,建立了村支書、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考核獎懲、日常管理等制度,讓基層扶貧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扶貧工作上。扎實開展“千企幫千村、萬名干部助脫貧”活動,抽調2736名機關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動員36家企業與34個貧困村和2個面上村結對幫扶,進一步凝聚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結合“干部作風整頓年”活動,新野縣建立了10項制度。涉及扶貧的,一是周六縣處級干部扶貧現場辦公日制度??h處級干部下去后,既對分包聯系鄉鎮和貧困村的整體工作進行全面指導,也督導鄉鎮、村里把各項工作做好。二是幫扶責任人每月逢5日集中到貧困戶家中走訪幫扶制度。幫扶責任人到貧困戶家中,宣傳政策落實情況,解決具體問題,開展“扶智扶志”談心活動。三是鄉鎮干部“五天四夜”工作制度。該制度可使鄉鎮干部真正沉下來、靜下來,認真研究謀劃扶貧工作,全力推進扶貧工作??h處級干部已開展周六現場辦公近500次,解決問題300多個,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20余條,帶動了全縣干部群眾以嚴實的作風保障脫貧工作的落實。

美麗鄉村惠民生

上港鄉王白村430戶1768人,目前還有貧困戶36戶88人。無論是普通農戶還是貧困戶,家里家外都是干干凈凈、整整潔潔。村內每3戶配發1個垃圾桶,村里利用垃圾收集車定時收集轉運。公益崗人員和黨員義工隊還對村內坑塘、房前屋后垃圾進行了清理,屋外空地統一扎制了籬笆,方便種花、種菜。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全村很少看到有地方臟、亂、差。

實踐中,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村容村貌、戶容戶貌的提升,也是新野縣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內容。針對臟、亂、差這個老大難問題,新野以建設全省美麗鄉村示范縣和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為抓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群眾滿意度。一是開展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清理了農村長期以來大量的沉淀垃圾,迅速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實施道路兩側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并建立了常態長效機制,干線公路由縣公路局負責,縣鄉道由縣交通局負責,村道由鄉鎮負責,確保鄉村道路綠、潔、暢、亮、美。二是政府購買服務,引進桑德公司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以34個貧困村和中心集鎮為試點,接下來要在8個鄉鎮全面推開,然后逐漸向周邊輻射延伸,為每3戶群眾配備1個垃圾桶,每個貧困村配備1輛容量2~3噸的垃圾收集車和10名環衛保潔員,每個鄉鎮建1個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形成“戶投放、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常態長效機制,徹底解決了鄉村垃圾收集和堆放問題。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照貧困村脫貧退出標準,查不足、補短板、促提升,完善提升貧困村配套服務設施,特別是為每個貧困村新增項目資金30萬元,實施戶戶通水泥路工程,大幅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目前,全縣已投入6000萬元,配備保潔員1210人,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初見成效,創新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初步建成,農村環境大為改觀,清潔之家、文明戶、衛生戶的評選,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而且深化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做到了村村有行動、鄉鄉有品牌、月月有主題。

新野縣委、縣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頭等大事來抓,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樹立有解思維,統籌做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政策兜底等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萬名干部助脫貧”活動,2017年,4771名貧困人口脫貧,順利完成年度目標。

新野縣委、縣政府還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河南省、南陽市關于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在不降低“輸血”力度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發揮“造血”功能,聚焦產業、就業,把“二業”文章做深做透做實,真正讓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去掉貧根。今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8.6億元、增長4.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48億元、增長1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1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9元、增長8.8%。

“活力新野、田園新野、幸福新野”,這是新野縣委、縣政府對全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承諾,也是執政為民、以人為本,持續增強全縣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的不懈追求。獨具特色的“兩業”扶貧模式,正在敲響新野人民的“幸福門”。

猜你喜歡
車間貧困村貧困戶
杜造海: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帶頭人
超過定額
呂梁臨縣光伏扶貧實現“三個全覆蓋”
寬帶網絡將覆蓋90%以上貧困村
脫貧攻堅拉響新警報
重視“非貧困戶”的滿意度
“扶貧車間”拔窮根
播州區委離退局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掛幫貧困戶
A7_p69
貧困村建檔立卡工作示意圖及參考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