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課堂提問的觀察研究

2018-11-19 03:29蔡晶晶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38期
關鍵詞:語言教學幼兒園

蔡晶晶

摘 要:提問技能是幼兒園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設置問題,啟發幼兒思考、觀察、探索,以尋求問題答案的行為方式。教師只有針對幼兒園幼兒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掌握提問藝術,才能達到激發興趣、引導觀察、促進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幼兒園語言教學課堂中的提問技巧與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 課題提問 語言教學

對于幼兒語言教育來說,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的一種必要手段。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重視自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提問藝術,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有些幼兒教師還沒有認識到提問的重要作用,提問行為的有效性還有待提高。因此,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課堂提問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幼兒教師也需要能夠針對當前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活動時,只有對課堂提問不斷地進行研究,才能做到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對課堂提問進行優化。[1]

一、語言教學中語言課堂提問的意義

1.教學中幼兒的注意力

一堂生動形象的課堂活動,不單是靠老師的威信維持課堂紀律,而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像磁鐵一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至于讓教師在整個教學課堂中都能“收”“放”自如。這就要離不開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環節,給幼兒制造一個又一個的懸念,使幼兒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集中狀態,在讓他們或是獨立思考,或是相互討論,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2]

2.有效的增進教師與幼兒間的交流

教師和幼兒之間民主、平等、寬容的交流氛圍,可以消除幼兒對老師的畏懼心理,激起學習興趣,教師應更多的扮演顧問和朋友的角色,與幼兒平等的交流。而課堂提問能架起師生之間交流的橋梁,緊密聯系教師和幼兒間的認識和感情,避免了交流中的堵塞。

3.培養幼兒園幼兒的語言能力

在教學中,無論教師向幼兒提問,還是幼兒回答問題或質疑,都可以給每一位幼兒提供參與討論、發表意見與觀點、流露情感、鍛煉語言表達的機會,這有助于發展和培養幼兒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方式單一,缺少新鮮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知道為什么提問,只是為提問而提問,把它當作課堂教學的常規手段,卻不知道課堂教學提問的真正目的。有些問題是教師在未經思考的情況下脫口而出的如問;“小朋友,這個故事好不好聽?”這些問題沒有意義,并沒有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及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在提問結束后教師也沒有關注幼兒的反應,此類提問若一直存在下去,幼兒的思維就會變得麻木、機械。教師在幼兒做出回答時就要及時的給他們反饋和鼓勵。

2.教師提問次數過多

在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較多,幼兒自己主動發起的提問較少,即使有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又會很難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價值的閃光點隨機點撥。在活動中教師較多的是提問一些已有標準答案,這樣就變成了教師控制問答模式。沒有真正做到教師主導,以幼兒為主體。這樣勢必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壓抑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三、語言教學提問要求

1.幼兒園語言課堂圖文要求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首先,提問要針對一定的目標設計,要為完成教育活動目標服務。其次,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問后的啟發要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提問的問題過難或過易都不能引起幼兒積極思考,不能發揮提問的作用。如我們問幼兒園孩子:“是太陽繞著地球轉,還是地球繞著太陽轉?”幼兒將無從回答;問三年級的孩子“1加1等于幾?”也沒多大的價值。提問的主要目的是啟發幼兒通過觀察、思考、想象、討論等去尋找一定的答案。問題的答案有時也要求幼兒通過操作或探索尋找。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既能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又能向幼兒提示操作、觀察、探索的重點部分。

2.提問的語言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幼兒的思維和言語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其思維和言語是同時發生的,幼兒的言語發展直接影響著思維的發展。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言語水平不同,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因而對問題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樣。所以,教師在課堂提問的內容應該與幼兒的學習水平、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相適應。不能只關注活動的形式,熱衷于在豐富多彩的形式上下功夫以吸引幼兒,而要關注教學語言的使用。要注意調整詞匯和句子結構以符合幼兒的語言和概念水平,使問題適合幼兒的能力水平。[3]

3.提問題要選準時機,靈活多變

教師在語言教學中,力求做到選準提問時機,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提問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問的時機,從教學內容角度來說,應選在重點、難點、關鍵點,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轉化點等;從幼兒的角度來考慮,提問應選在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時,幼兒的思維發生障礙、產生偏差或受到定勢思維干擾時,需要檢查幼兒的學習效果或對問題做深一步探討時等?!办`活多變”,主要指提問方式多種多樣,如溫故知新式、比較區別式、輻射式等,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要求靈活選用。此外,針對教師的提問,幼兒在回答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教師要隨時根據變化的情況靈活處理課前設計好了的問題,做好課堂預設。

4.及時給予幼兒反饋信息

教師要及時給予幼兒應答,不斷激發幼兒回答的欲望。在應答幼兒時,也要講究激勵策略,激發幼兒學習的內驅力,表揚比簡單的反饋要好,表揚應與任務完成相關,效果更佳。靈活運用“好、真棒”等語言。要熱情鼓勵幼兒,批評時不宜太直接,“錯”、“不對”慎用,用積極性的方式提出建議,這對鼓勵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的學習動力具有很大積極作用。

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反思自己提問的類型、價值以及對幼兒的影響,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提問質量,為幼兒發展創造條件。教師提問性語言是頻率較高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幼兒的語言、行為等,決定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恰當地使用語言,避免過多重復語言的出現,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蔡倩.幼兒園新手教師教學語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孫燕.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3]陳小英.幼兒教師教學語言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

猜你喜歡
語言教學幼兒園
幼兒園里歡樂多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對喬姆斯基普遍語法的認識及其與語言習得和教學的關系探究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遷移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