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如何正確處理幼兒之間的沖突

2018-11-19 03:29周子琪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38期
關鍵詞:同伴沖突家庭

周子琪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獨立面對社會,并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但在幼兒的同伴交往中往往容易出現很多問題,交往中發生爭搶甚至大打出手也屢見不鮮,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認識及處理同伴之間的交往呢?本文對于面對幼兒的同伴交往,家長應做好哪些準備,在面對幼兒沖突時又該如何正確處理等都做出了闡釋。

無論是在幼兒園中還是在社會場所中,幼兒同伴沖突隨處可見,有些網絡上大量轉載的視頻中也會發現因幼兒沖突引起的成人沖突,因為瑣事,幼兒之間的爭斗,甚至打架,對成年人來說似乎無關緊要,但這也是一種消極的交往方式,甚至會為成人之間的交往帶來障礙,所以面對幼兒之間的沖突應該予以禁止。

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場所,同時也是幼兒扮演社會角色、了解社會規范、掌握社會技能的物質環境。兒童不但可以從家庭中獲得親情,還可以在與家庭成員互動中習得社會知識、社會行為以及社會規范,那么在幼兒之間發生沖突行為時,家長應如何應對呢?

一、摒棄傳統觀念,用積極的態度解讀同伴沖突的價值

受傳統思想影響,很多家長認為無論是成人的沖突還是幼兒的沖突都是消極的,而且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主要教養人有多位隔輩親屬,所以當幼兒間發生沖突時,家長多會因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欺侮和委屈轉而責怪他人,灌輸給孩子的教育也多為報告老師、以牙還牙,或者就是遠離沖突幼兒等,這些大多是一些負能量的方法,甚至稱不上是一種“方法”,更像是逃避,孩子通過這些“方法”并不能獨立且有效地解決沖突。進入幼兒園后,兒童的交往關系開始向同伴關系過渡,同伴沖突也會隨之增多。許多家長并不真正了解兒童同伴沖突的發展價值,所以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同伴沖突是兒童成長中的正?,F象。而幼兒消除自我中心的關鍵、人際交往的基礎、社會性格的發展也有部分來源于同伴間的沖突。

因此,家長應正確看待兒童同伴沖突的教育價值,認識發展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父母應該正視孩子之間的矛盾,注意觀察其同伴交往方法,做得好的要及時表揚,給幼兒以正面強化,做的不盡如人意的也應立即進行指導和糾正。因此,面對幼兒沖突,家長的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開門交友,為幼兒提供同伴交往的機會

不同于過去“串胡同”、“大雜院”式生活,現代社會的封閉式生活環境大大縮減了幼兒與同齡兒童的交往的空間和時間?,F在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大多也都是獨生子女,造成了社會中普遍的6:1式家庭,孩子在家庭生活環境中與成人交往多,與同齡人交往很少甚至為零,而交往方式也多為在家長的保護下或權威中,包辦代替的內容也正在從生活自理逐漸擴大到同伴交往中,這就加大了孩子們的依賴性,兒童缺乏獨立性,不善于交際,這也嚴重影響兒童良好社會人格的形成。

家長應從家庭的結構和家庭溝通的環境中,為幼兒營造與同伴交往的和諧空間和充足時間。其一,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環境和合作伙伴,歡迎孩子們到家里來做客,不包辦、少干預。另外,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也要適當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到社會環境中接觸同齡的孩子或尋找同伴。例如,成人可以邀請自己或幼兒的朋友,在拜訪中為幼兒創造模仿及習得經驗的環境。當兒童與同伴互動時,家長應注意觀察、及時總結。好的交往習慣及時表揚,出現問題立即引導改正。一些家長在看到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立即介入,這樣很難培養孩子的交流能力。事實上,父母不能時刻陪伴在幼兒身邊,因此就有無法及時介入沖突的可能,所以就需要孩子擁有獨立解決沖突的能力。5-6歲的兒童可以更全面地描述事物的發展歷程,父母應該傾聽孩子們的意見,鼓勵和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同齡人的沖突問題。當孩子們發生沖突時,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爭辯,從而學會接受、容忍、與同齡人談判;給孩子機會去體驗沖突的后果,并讓他們思考應該如何通過與同伴商量解決問題。

三、采取積極地教育方式,為幼兒樹立親社會形榜樣

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環境,讓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活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喜好和觀點,從而使他們的個性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展。孩子從小到大,父母的一舉一動對他們品格和品德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應該有健全的人格、積極的人生觀和高度的責任感。孩子能夠在的父母的言傳身教中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完整的社會認知能力。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了解他們內心世界,盡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以幼兒的視角思考問題。同時,家長應嘗試感受孩子的情感,鼓勵孩子表達意見,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激勵他們自信地與父母溝通,信任和接受孩子。此外,父母可以通過故事、繪本、社會中的親眼所見,自然地幫助孩子樹立親社會行為的榜樣。

四、“授之以漁”,向幼兒示范社會交往及解決沖突的方法

家長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可以告訴孩子如何在伙伴的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不能忽視發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因為這些都會成為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紐帶”。當然,單方面的說教是不夠的,要結合具體行為指導和體驗,否則幼兒到了真實情景里他們會不知所措,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應首先提高兒童的社會認知,通過認知影響幼兒的行為,從而習得解決沖突的技能,最終將二者結合起來。

五、用環境感染幼兒,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愛是對父母最有效的教育,孩子最需要愛。在愛的教育中成長的孩子也會以積極的方式去愛他人,以友好的方式解決沖突。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通過和諧的相處關系,幫助孩子體會和習得與他人友好相處的方式,在愉快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幼兒,也更愿意采用積極地凡是來解決同伴沖突,排斥“以暴制暴”。因此,良好的家庭關系會影響幼兒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模式。

六、集合社會力量,與幼兒園形成合力

家長和教師應多交流,尋求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幼兒園是幼兒重要的社交場所。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這體驗會遷移到幼兒園并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們可以討論、傾聽別人的想法、修改他們想要的東西,使目標接近他人的要求,從商討中習得與同伴交往的方法。

大多數兒童的沖突不是惡意的,主動沖突解決的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用以平衡和協調幼兒與同伴間的關系,逐漸也會使幼兒在更良好的、更積極的氛圍下成長,對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人格有所幫助。

猜你喜歡
同伴沖突家庭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家庭“煮”夫
尋找失散的同伴
戀練有詞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鄰避沖突”的破解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