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段生命化音樂課堂中唱游活動的研究

2018-11-19 03:29孔嫄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38期
關鍵詞:低年段音樂課堂

孔嫄

摘 要: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這也是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有的心理特征。如何讓低年段的孩子在音樂課上得到全身心的“活動”是一個難題,而孩子們通過音樂課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更是兒童得到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讓孩子們充分的動起來,讓音樂真正深入到孩子們的心靈,歌唱活動的感受比概念性的灌輸教學得到的感受要深刻的多。在音樂課中,適當的唱游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更有效果,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創編動作或創編歌詞等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從而讓我們的音樂課堂在客觀上降低對技能的要求,更強調讓孩子在音樂課堂上得到情感的體驗和知識的累積。將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運動覺有機的聯系在一起。

關鍵詞:低年段 唱游活動 音樂課堂 生命化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在2001年以前,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中,包括唱歌(小學低年級加有“唱游”)、欣賞、器樂和識譜四項。隨著時代的進步與學科的發展,為了突出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強調音樂課程的人文屬性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潛能開發的課程價值,這一標準將原有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為“感受與欣賞”和“表現”兩個教學領域,并將原本隱含在教學中的音樂文化知識和分散的音樂創編活動,加以集中并拓展為“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兩個領域。[1]

雖然在現階段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不再出現“唱游”這種說法,但它在小學低年段的音樂教學中仍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內容。唱游約占整個教學內容的30%,比重較大。

在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材中,在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手拉小手》的簡短介紹中就寫到“音樂娃娃手拉手,唱歌跳舞交朋友。聽音樂,打節奏,拍手踏歌樂悠悠?!边@里說到的音樂娃娃分別是聽聽(聽音樂的音樂娃娃)、唱唱(唱歌的音樂娃娃)、奏奏(演奏樂曲的音樂娃娃)及動動(跳舞的音樂娃娃)。其實,這里的“奏奏”和“動動”就是唱游活動中提到的律動、歌表演、音樂游戲和集體舞等等。

而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主編的《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教材中也提到:剛進入小學的孩子經常會出現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剛入學就厭學、無自控能力、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與老師溝通們不能與同學相處等等。因此,“新體系”教學通過創設有意義的音樂活動,讓孩子們在聽、動、唱、創的預約中獲得音樂情感體驗,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共同參與音樂活動中,初步養成音樂學習的習慣和紀律。其實,“新體系”中的“聽、動、唱、創”就是以前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中提到的唱游活動,包括:律動、歌常表演、音樂游戲和集體舞等等。

一、音樂課堂中的唱游活動具有以下的這樣四個特點

1.游戲性和趣味性。游戲是孩子學習生活和表達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唱游活動中,老師必須創設大量的音樂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提高了“動”的欲望。這樣,課堂氣氛就會更加生動,活動也就更加活躍了。

2.音樂性和形象性。唱游教學必須以音樂為主線,通過情感的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語言來打動學生,教師必須善于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來。

3.即興性和創造性。唱游最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參與,即興發揮。因此,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要給學生以創造主題和表演的時間,要善于創設情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發展和改進的。

4.自信心和自主性?!皩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唱游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想象,創造,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和自主的個性。我在教授低年段音樂課中,一直都會在每個學期末留出1至2節課的時間,開展“小小音樂會”的活動,孩子們可以給大家表演學的樂器或、歌曲或者是舞蹈。有些孩子說自己也想成為小小音樂家,但自己并沒有學樂器或者舞蹈之類。這時,我就會告訴他們,課堂中學到的歌曲也可以,但是需要加上自己的一些的創造。而孩子們的這種“創造”就來自于音樂課中老師給予學生的鍛煉及引導。經過第一個學期開展的“小小音樂會”的活動,經常會有學生問,什么時候能再次開展“小小音樂會”?學生為什么會這么期盼這樣的活動,是因為他在這樣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了自主性,建立了自信心,收獲了成就感。

唱游教學所具有的這些特點,完全符合一、二年級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需求。通過唱游教學學生不但能發展音樂素質,還可以對學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加以培養,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全面的和諧發展。[2]

二、音樂課堂中的唱游活動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

1.它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企及的優勢,它變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為富有情緒的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既符合音樂藝術的運動特性,又滿足了兒童的趣味和運動特點,并充分展示了快樂的教導。

2.音樂課堂中的唱游活動實現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每位學生都成了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創造者,讓學生做了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上的引導者,而不是只是得灌輸者;體現了生命化課堂的特點;使學習不再成為負擔,融洽了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一部分不喜歡音樂的兒童也愛上了音樂課,并能及早發現一些有特殊音樂才能的學生。并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

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創編的動作不太準確時,教師不要輕易地否認或者取而代之,應該引導和啟發他們改進動作,鼓勵他們做更大的嘗試,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創編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表揚積極參與創編的學生,更重要的是鼓勵那些膽怯或能力較弱的學生,探索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低年段的學生是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學生,我們不能讓這樣的學生在統一、固定的模式中得到那些只會說、只會寫而不會用的知識。我們需要給學生的是一個由教師引導、他們自己創造的、充滿樂趣的音樂課堂。這樣的課堂我們可以通過有選擇的加入唱游活動來實現。讓學生們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上體驗到更多、更好的音樂之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7.

[2]張麗.《兒童音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猜你喜歡
低年段音樂課堂
巧用動畫歌曲優化音樂課堂
適應性教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用性
談低年段學生書法興趣的培養
設計趣味化作業,促進低年段學生有效發展
低年段兒童“唱讀”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低年段書法課激趣法寶之甲骨文
淺談小學低年段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
低年段閱讀教學激趣策略淺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