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區域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互動關系的思考

2018-11-20 10:50劉懷剛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關鍵詞:互動關系區域經濟發展職業教育

摘 要:職業教育是連接社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最直接教育模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特征??傮w而言,云南職業教育存在體系較為割裂、行業企業參與不足、職業教育層次偏低、國際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闡述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對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職業教育;互動關系

一、區域經濟的發展與職業教育的發展互相依存

云南背靠中國西南腹地,北上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東向連接長江經濟帶,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和印度洋周邊經濟圈開放。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把云南建設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要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明確了云南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更是云南互聯互通建設的重大機遇。

當前云南經濟發展呈現區域性,滇中產業新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滇西經濟圈、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職業教育是連接社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最直接教育模式。一般認為,職業教育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消除貧窮、保持和平與穩定、防止社會失調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區域經濟的發展與職業教育的發展互相依存,服務區域經濟理應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

二、職業教育根據區域經濟支柱產業的發展而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特色性,職業教育的相關專業也必須根據區域和地方支柱產業的發展而發展,轉變而轉變,升級而升級。比如處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職業教育,有關學校就要構建裝備制造類、電子信息類為主導的專業群,盡量與區內主導產業完全一致,實現了專業鏈與區域產業鏈的融合發展。

多年來,職業教育一直是財政的“投入部門”,單向承擔教育和培訓任務,在滿足社會用人需求上下足了功夫。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院校要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教學核心,致力滿足云南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人才使用需求,從而推動云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尤其是對于有扶貧攻堅任務的職業院校,更要根據自身優勢和受援地職業院校發展需要,科學制訂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對口支援工作方案,確定工作重點和分步推進的時間表,確保對口支援工作扎實有序開展。受援地職業教育要構建起全覆蓋機制。扶貧攻堅任務的職業院校要全方位支援,必須從師資、硬件、理念、專業建設、課程體系等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支援,深度和廣度都要拓寬。

三、以“外語+職業技能”高職教育為例,構筑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首先,要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辦學體制機制。

深化改革“專業+技能+語言”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逐步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協調發展,且專業結構合理。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具有“現代素質、精英才智、國際視野”的管理和服務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其次,細化改革服務項目、改革措施。

第一,努力打造職業教育“外語+職業技能”的辦學特色,選擇一批國外高水準院校進行合作,加快學院發展步伐。

措施:①加強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理論學習,保障合作有效開展;②根據品牌特色需要及各專業自身建設情況進行選擇;③ 加大國際合作管理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確保各項計劃方案的落實;④擴大歐美、南亞、東南亞、南澳洲國家市場,著力打開與印度、馬來西亞、老撾及緬甸等的合作渠道,同時借鑒其他高校合作辦學經驗,完善涉外制度。

第二,積極組織有條件的學生到國外合作院校學習、實踐,從課程、專業建設等多方位考慮,完善合作項目。

措施:①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就業創業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對現有職業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再完善;③積極探索與國外合作院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推進聯盟建設;④積極在廣大學生中宣傳,盡快選定優秀項目,組織專業教師團隊指導。

第三,充分利用海外合作院校軟、硬件資源,實現圖書、科研、實訓設備的共享,搭建起網絡授課平臺。

措施:①加大資金投入,統一規劃、整合資源逐步健全數字化校園網絡基礎平臺;②加強信息化管理服務人員工作培訓、網絡授課教師信息化教學和微課教學培訓;③建立網絡授課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學生座談會和教師座談會等方式了解網絡授課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貢獻度;通過質量報告和各項反饋信息,作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壓力和動力。

第四,院校的技術技能積累通過與企業、教育部門與產業之間的合作與互動來實現。

措施:①從課程與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及具體培養工作的實施,都需要企業與行業的參與;②企業技術標準與技能規范的完善與創新,也應充分吸納不同知識來源、不同利益立場的獨立創新主體的創新性要素,實現共同提升;③依托職教集團建立一批校企技術技能積累創新平臺,形成大批高水平的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建的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

參考文獻

[1]季小立,龔傳洲.區域創新體系構建中的人才集聚機制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0(4)

[2]侯長林.技術創新文化: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培植的生態基礎[J].中國高等教育,2012(12)

[3]許金招,左曉琴.貢獻度視閾下高職教育面對經濟社會轉型的發展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3(36)

[4]楊勇,趙曉爽.京津冀職業教育規模與區域經濟適應性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

作者簡介

劉懷剛,男,中共黨員,1982年生,山東聊城人,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互動關系區域經濟發展職業教育
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探討
我國創意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如何服務于汽車經濟發展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傳統政治文化與協商民主制度的互動關系探析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轉變與中國宏觀經濟波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