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社會實踐與專業課程結合的實踐育人探究

2018-11-20 10:50沈婧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關鍵詞:實踐育人專業課程

沈婧

摘 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大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的重要途徑,更是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平臺。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將環境設計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和人民的實踐,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構建生態武漢東湖活動,社會調研、文化宣傳等與專業能力密切結合的多樣性實踐教學形式,將專業育人、文化育人與實踐育人進行交融,實現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課程化、項目化和基地化。

關鍵詞:暑期社會實踐;實踐育人;專業課程

一、研究意義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各類環境藝術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名學習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光學習理論知識是不夠的,要在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多去了解社會及市場的需求。同時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上,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將專業知識回歸到實踐中去。

實踐教學是培養大學生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實踐育人模式,無疑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嘗試。專業實踐教學與暑期社會實踐結合的方法,作為一種適應于社會發展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要求中需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調研、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培養學生人際交往、溝通及協作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實踐教學,將本科教學計劃中的專業實踐教學與作為第二課堂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從而培養全面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效的結合,能讓大學生在校期間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捕捉所學專業的前沿信息,了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從而縮短從校園走向社會的心理轉型期。

二、實施過程

暑期設計實踐與專業實踐課程相結合,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為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部分。按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實踐形式:大一暑期著重專業認同感教育,與專業學習相結合開展專題調研實踐形式;大二暑假著重專業能力培養,重點開展專題調研等實踐能力;大三暑期實踐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下面將以環境設計專業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例,進一步探討專業課程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對接。

結合環境設計專業《綜合設計2》景觀設計專業課程,以武漢東湖景觀項目,讓學生完成景觀規劃設計。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調研東湖綠道、分析測量、繪制圖紙等方式進行研究與設計,同時也讓學生深入了解武漢近幾年的發展和變遷。然而現代中國城市景觀設計水平相對較低,群眾的環保理念和生態意識也不高,改革開放40周年中環境生態問題也在十九大改革措施中占重要的比例。因此,學生結合專業課程中所研究的成果,將江城東湖作為實踐的主要地點,通過多元化的專業形式展示東湖魅力,反映武漢在經濟建設、文化生活、人文風貌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變化,呈現武漢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就。

學生們結合課程成果在暑期完成了一系列東湖文化創意產品,并赴武漢東湖綠道,開展了改革開放40周年東湖文化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調查活動采用采訪的方式,給游客宣傳講解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弘揚傳播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據統計發現,當前東湖較前幾年相比有很大的改觀,多數群眾表示對東湖文創產品有興趣。此次活動在錘煉隊員意志的基礎上,展示了良好精神風貌,體現了學生們走進社會的信心與決心。同時還參加《滄桑局變大江奔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紅鋼城藝術展》,將創作作品走進社區進行義賣,售賣所有的資金全額捐贈給紅十字會。本次活動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項目評選,獲得校級三等獎。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把社會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依托專業知識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和人民的實踐,在實踐中感受專業的魅力,加深對專業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未來城市生態發展理念,并結合十九大生態改革措施,將創意貫穿實踐,推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實踐。

三、實踐模式

為了保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為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采用“課程化、項目化、基地化”的模式開展實踐育人活動。

(一)課程化

暑期社會實踐屬于高校的“第二課堂”,要保證實踐的效果,就要在此基礎上加強對“第一課堂”的建設,科學設置暑期社會實踐的相關課程,將實踐內容有效融入課堂教學。結合專業課程開展不同的實踐活動,比如下鄉支教實踐形式,社會調研服務實踐形式,專業展覽實踐形式,文化宣傳及媒體宣傳實踐形式等。因課堂走向社會,借實踐理解課堂,將學生奇妙的設計構思及創新精神在實踐中發揮出來,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增強專業服務社會的認知。

(二)項目化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項目化的形式開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首先申報項目立項階段。由專業老師為學生提供與專業相結合的暑期項目任務,學生們自愿結合并組成項目團隊。由專業老師指導學生團隊開展項目申報立項工作。其次項目調研實施階段。學生在完成項目申報立項后,根據實施方案進行項目分工,團隊成員利用暑期開展項目實施工作。最后項目結題評比階段。項目團隊系統整理調研資料并完成項目成果報告,參加校級優秀項目評比。

(三)基地化

暑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是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穩定性、長期性和可持續性的保障。通過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地方共建等多種形式建立固定的暑期實踐基地。注意實踐基地建設的層次和質量,要將暑期社會實踐基地與專業教學實習基地、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相結合,為大學生畢業后正式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暑期社會實踐是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充分鍛煉自我的有效方式,是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積累社會經驗的有效形式,同時也是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徑。專業課程融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實踐育人模式,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能夠將專業教學服務社會,面向市場。

參考文獻

[1]姜建成.論社會實踐課程化的價值意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

[2]焦滿金.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對策思考[J]. 中國青年研究.2007(7).

基金項目:

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精品立項支持項目“專業班主任特色創新工作申報—四專育人階梯式培養模式”(2017XGJPB4003)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

猜你喜歡
實踐育人專業課程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中的“雙創”教育與實踐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與專業課程思政的融合實踐探究
“立德樹人”理念下動畫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進課堂的思考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
課程思政視域下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建設探索
以“耕讀會”為依托探索實踐育人新思路
基于實踐育人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
共青團在地方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