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機械通氣患者院內外出檢查護理風險分析及管理對策

2018-11-26 01:32丁菊紅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8年46期
關鍵詞:呼吸機通氣風險管理

丁菊紅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危重患者通常需要機械通氣幫助通氣,保證其呼吸道的通暢性[1]。而對于急診科患者而言,不管是對于呼吸道疾病患者、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均需要保證患者患者機械通氣的通暢性[2]。而ICU機械通氣在外出檢查過程容易出現一些護理風險,因此,本文主要探討ICU機械通氣患者院內外出檢查護理風險以及相關管理對策,為減少外出檢出ICU機械通氣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提供合理的參考意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ICU機械通氣患者院內外出檢查的42例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45.26±8.32)歲。疾病類型主要包括溺水、腦出血、重癥顱腦損傷、胸骨骨折以及急性中毒等。所有患者均給予機械通氣治療,經口插管27例;氣管切開15例。

1.2 方法

1.2.1 提升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

ICU機械通氣患者比較特殊,護理人員需要提升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在尊重患者合法權利的基礎上,也要善于應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首先,醫院加強??萍膊∫约靶轮R宣傳講座,明確護理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并給予相應的預防與處理對策。其次,邀請一些護理年資比較長的護理人員進行新技術探討,共同參與制度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并組織成立ICU機械通氣護理風險小組。再次,為提升護理人員護理風險防范意識,則可請相關法律專家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用實例對護理人員進行引導。最后,本科室護士長需要加強抽查科室護理人員護理流程掌握強度,開展機械通氣患者外出檢查情景演練。

1.2.2 充分做好外出檢查準備

在患者外出前,護送人員則要提升安全意識,對患者病情以及檢查途中可能會出現的意外進行預測,避免患者出現一系列并發癥。給予患者充足的吸氧與吸痰,保證患者氣道以及靜脈通道均處于通暢狀態。同時,觀察患者痰液的性質和量,確保ICU機械通氣的應用儀器性能良好,對各種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需要服用降壓藥、利尿藥或是鎮靜藥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確定患者是否服用這些藥物。準備好急救盒,盒內包括簡易呼吸囊、腎上腺素、阿托品以及地塞米松等。將便捷式心電監護儀器連接好,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地監測。

1.2.3 確保運轉過程中呼吸機的正常應用

結合患者的病情狀況,選擇切當的機械通氣模式。運轉過程中可適當地將高陽濃度調高,注意氣管插管固定的牢固性,避免氣管導管脫位。保證呼吸機管理處于通暢、不漏氣以及不堵塞。密切地對患者呼吸機運轉、氧氣剩余量以及電池能量進行觀察,并準好相應的準備。當呼吸機報警、患者呼吸頻率加快時,護理人員要及時查明原因并妥善處理。在情況必要的狀況下,可以為患者選擇比較簡單的呼吸器。運轉過程會發生顛簸,易導致患者出現人機對抗現象,則需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給予患者鎮靜劑。

1.2.4 安全搬運患者

在搬運患者過程中,至少要有3-4個工作人員協助完成,保證搬運動作的一致性,用力均勻。在搬運患者的過程中注意對患者頭部以及肢體部分進行保護,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對于脊柱損傷或者其他傷害的患者,需要保證搬運過程中患者軀體維持一條直線。在搬運前對各類管道進行整理,牢固固定,減少患者在搬運過程中出現牽拉與脫落的情況。搬運的床需要加床欄。

1.2.5 陪同人員的分工

在外出途中做好陪同人員的分工協作以確?;颊叩陌踩?。外出途中至少保證護理人員,醫生,工友及家屬各一人。護士做好途中監護儀及注射泵的報警處理,出現報警時及時查看原因及時處理:心率、血壓報警及時調整藥物的輸入速度,液體輸注完畢及時更換補液。醫生負責呼吸機的監護,如出現電源低壓報警時立即啟動簡易呼吸器輔助通氣,保證患者呼吸。工友及家屬做好途中人員的疏導確保外出途中暢通無阻,以減少患者外出時間,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

1.3 評價標準

(1)護理風險管理前后風險發生率比較:其主要包括管道扭曲、呼吸機障礙以及躁動風險事件。(2)護理滿意度比較:采用自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其主要包括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這幾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x±s)表示計量資料的標準差,用t進行檢驗,x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護理風險管理前后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

管理后護理風險發生率(1例,2.38%)明顯低于管理前(7例,16.67%)(P<0.05)。見表1。

2.2 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40例,95.24%)明顯高于護理風險管理前(34例,80.95%)(P<0.05)。見表2.

表1 護理風險管理前后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

表2 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3 討 論

機械通氣外出檢查患者容易出現各種護理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醫護人員沒有對外出檢查患者進行充分的病情評估[3]。由于缺乏對患者病情充分評估,其準備的搶救設備以及藥物會存在著不足性[4]。在檢查路途中沒有有效地落實監護措施,沒有及時地注意到患者的病情變化,最終也會延誤患者搶救時機。例如:在轉運過程中患者發生意外事件,其心臟驟?;蛘吆粑艿烂摮?,而沒能及時地對患者進行急救,這患者生命受到威脅,其產生的不良后果,醫護人員便容易產生矛盾。(2)人工氣道移位:在轉運過程中,患者人工氣道出現移位或者阻塞,搬運時牽拉會導致固定不牢固以及促使管道扭曲或者移位,這些均會影響患者氣道呼吸的通暢性[5]。再者,在對患者檢查前,沒有徹底地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人工氣道因為牽拉刺激最終促使患者分泌物通道支氣管中,分泌物向人體氣道中流入,最終會造成分泌物阻塞氣道。(3)管道脫落:在搬運患者之前,沒有調整好輸液管、鼻胃管、尿管以及胸腔引流管,或者在搬運患者過程中,患者出現煩躁、牽拉,這也會導致管道脫落或者分離,最終發生護理風險。由此可見,ICU機械通氣患者院內外出檢查容易出現各種護理風險,醫院需要加強護理風險分析,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如:組建護理風險小組,提升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保證轉運中呼吸機正常應用以及加強護理人員急救技能培訓,最終減少外出檢查護理風險發生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管理后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管理前,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護理風險管理前。這說明對ICU機械通氣外出檢查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其有助于降低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呼吸機通氣風險管理
PB840呼吸機維修技巧與實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機質量控制
俯臥位通氣對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響
呼吸機日常養護結合護理干預對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作用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患者的凝血功能
對企業合規風險管理的思考
不通氣的鼻孔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