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中生視角解讀我國經濟法視野中的“公平”

2018-11-27 03:18石為
消費導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經濟法公平價值

石為

摘要:公平二字對于我們高中生來說并不陌生,但究竟什么才是經濟法中的公平卻少有人知。在亞當斯密看來,所謂的公平就是人們在進行利益交換時的平等,由此可見,公平與經濟之間緊密相關。從政治課上的“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到“效率優先,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足以看出,公平與效率,同自由、秩序一樣,是經濟法所追求的獨特價值,而公平則是經濟法的基礎和出發點,唯有更加增進公平,才能提高經濟效率,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經濟法 公平 價值

—、經濟法與公平的概念探析

經濟法,簡單來說,就是國家在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過程中所運用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它最早產生于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1979年才在我國出現,如今已經成為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我國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建設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何為公平?所謂的公,是指大家,平是指平等。顧名思義就是指大家平等。公平這一觀念由來已久。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推崇的崇高價值,但由于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差異,使得世上只有相對的公平,而無絕對的公平。

而經濟法中的公平。則是將經濟法作為國家管理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并在此基礎上將公平原則貫徹到社會利益的分配中。從而使人們的付出與所得相對稱.確保社會整體利益的公平分配,以推動各項政策及改革措施的執行,并不斷促進社會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

二、公平準則在經濟法中的內涵解讀

(一)公平是經濟法的價值基礎。是對人與人之間先天不平等的有效彌補

所謂公平,即公正,平等,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公平,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們所有法律的精神及靈魂所在,是法律價值的基礎(一切社會經濟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法律的永恒追求(經濟活動的目標所在)。在經濟法的視野中,我們所追求的公平不是人人之間的絕對平等,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社會層面的平等。即我們每個社會成員都能享有均等的機會。享受與自身付出相對應的應有的福利待遇。因為,無論在什么時代,社會總會存在貧富差距的。這些差距來自于人與人之間家庭環境、智商情商、教育情況、社會地位、經濟能力、發展起點等因素之間的差異,由此造成彼此之間財富占有份額的不同。在經濟學里。這種現象叫做經濟參與者之間的不平等。而面對這樣先天的不公平,市場卻無能為力。唯有通過法律、公約等形式進行權利保證。才能最終實現“人人平等”的目標。

而為了從制度上消除這種先天的不公平,國家以法律形式制定了各種制度和規范,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如《經濟法》中國家干預政策、為人們公平提供信息并要求他們堅持誠信原則的政策、對弱勢群體進行幫扶的政策等。目的都是為了確保交易雙方能有最起碼的公平可言.從而促使人們為了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共同遵循市場準則,規范自身的行為。確保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公平與效率互不矛盾?!靶蕛炏?,增進公平”方能促進社會和諧

對于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很多人認為它們之間是矛盾的,而在筆者看來,其實不然。雖然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與公平相關的各種問題。但我們并不能單純為了公平而忽略效率。更不能為了效率無視公平,否則將會滋生諸多的社會矛盾。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矛盾的不斷轉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也應適時地進行改變,只有“在效率優先的基礎上,更加增進公平”,使兩者并進,合理地拉開差距.才有利于激發人們參與經濟建設的熱情;此外,在當今這個以“公平”為主流的社會中,如果僅僅兼顧公平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合理地增進公平才更能體現我國以人為本政策的人文關懷。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霸鲞M公平”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斷更新經濟法律法規,以更加公平地解決經濟問題,促進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規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會出現私人壟斷或侵犯他人權益等不公平競爭的行為,只有結合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這些具體問題。不斷地以立法的形式去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問題。即通過《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更多的法律手段保障.才能防止壟斷狀態的形成.確保經濟活動過程的公平。

第二,不斷采取宏觀政策,以更加公平地進行收入分配??s小貧富差距。在追求市場主體機會公平的基礎上.收入分配公平和結果公平歷來是一大難題。經濟法反對分配時的平均主義,通過采取合理的政策保障人們的合法所得,讓先富起來的人有高收入;又通過勞動權益保護、最低工資保障、農村社保、社會救助等制度,對處于弱勢地位的人進行補償。讓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從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以矯正利益失衡。增進社會利益的公平分配。

第三,市場主體參與經濟活動時,在起點平等、機會平等、結果平等的基礎上。才能激發其進一步參與經濟建設的熱情,進一步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自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主動承擔起對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的義務——在經濟活動中自覺規范自身行為、對其他人及政府的行為進行正義的監督。以確保其正義性和合法性。敦促全體社會成員朝著“誠信”和“正義”的方向發展,促使社會經濟有序運行和發展。

結語:總之,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經濟法視野中的公平也是相對而言的,它是對人與人之間先天不平等的有效彌補,是以人為本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公平與效率互不矛盾。只有不斷以立法的形式、國家干預的形式、政策激勵的形式增進公平。才能進一步激發人們經濟建設的熱情,提高效率,最終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猜你喜歡
經濟法公平價值
公平對抗
怎樣才公平
笨柴兄弟
論經濟法的憲法性
經濟法在我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分析
公平比較
一粒米的價值
公安高等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給”的價值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經濟法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