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潔而有活力,扎實而有實效
——淺談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營造

2018-11-28 09:59
兒童大世界 2018年9期
關鍵詞:筆算例題課件

曾 云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市山鎮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500)

新課改以來,我們的課堂曾經一度活力有余而偏煩冗,一個導入像講故事一樣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大量的時間都被無效的情景所占據,使數學課缺少了數學味;我們的課堂也曾經一度民主有余而少實效,學生喜歡怎么做就怎么做,缺少對知識脈絡的構建和解題方法的優化,盡管老師們很努力,但由于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做課件上,而缺少對教材、對學生、對教學方法及練習作業的研究,結果課堂停留在“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境地。那么如何營造有效的數學課堂呢?

一、有效地研讀教材

研讀教材,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備課中常談到的對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們在說課的時候經常要求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前后聯系,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這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是檢驗一位教師對教材解讀鉆研的程度,把教材鉆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名師名家常把復雜的內容教得很簡單,而平庸的教師卻會把簡單的課上得很復雜,原因就在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實現對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學也才不至于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但部分老師在研讀教材中往往對兩塊內容進行曲解:其一,對例題的曲解。大家可能會認為例題只是一個載體,換成其它事例而不改變數據,例題的作用不會改變,因此常有老師把它改換成與學生生活更貼近的事例,對這節課而言,改換確實無可厚非,但對整個單元來說,改換例題是典型的不了解編者意圖的做法。這一單元第一節“口算”中的一個例題,第二節“筆算”中的三個例題,都是以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作為事例,那么“速度x時間=路程”這一數量關系的概括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二,對三種算法處理上的曲解。有老師認為教材中的三個學生分別用估算、筆算和計算器計算,那是體現算法多樣化,學生喜歡哪種方法都可以,殊不知這是計算題的估算、計算和驗算的三個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對題意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識進行估算,如果要比較準確可以用筆算,然后用估算的算理作為筆算的算法,并把筆算結果與估算結果進行比對,觀察是否接近,最后可以用計算器驗算筆算的正確性。因此,只有有效地研讀教材,才有可能營造“簡潔而有活力,扎實而有實效”數學課堂。

二、有效地分析學情

我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既要吃透教材,又要了解學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有的放矢,課堂教學才能有效開展。一個教學內容的安排對于全班學生來說,有哪些學生已經達到會“飛”的程度,又有哪些學生已經會“跑”,還有哪些學生需要“攙扶著走”,這些我們教師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做到“目中有人”,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定位才會高屋建瓴,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老師才會有“為了一切孩子的發展”的思想。我們在課堂上不能只按部就班進行教學,我們一定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情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性地選擇適當的形式進行學,正確的廢話少說,教師可說可不說的不說,學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師絕不包辦。

三、選擇有效的手段

在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花俏的今天,我們更應注重手段的有效性。并非所有內容都需要電腦課件演示,有時即時的板演繪圖更有效。我的主張,電腦課件可用可不用時堅決不用。電腦課件在教學內容呈現效率上占有很大優勢,但從學生內化知識、形成能力的角度看,有時還不如低成本的樸實的板演。如用線段圖分析題意,學生通過觀察教師作圖的肢體語言,更容易理解和內化,并形成自己的作圖分析能力。

四、設計有效的練習

練習是鞏固已學知識、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設計練習作業也要講究有效。我們設計練習,不能光做裁縫,通過剪刀加膠水剪切復印,使練習作業成為學生過重的負擔,成為學生厭學的導火索。我的主張,每一道練習教師都需精心設計,不同的題目有不同的教學意圖;所有的學生練習作業不能一刀切,有人可以只做基礎題,有人可以只做提高題,有人也可以免做作業;作為課堂延伸的課外作業,可以適當布置具有一定實踐性的綜合題,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猜你喜歡
筆算例題課件
由“知識本位”到“能力習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教學實踐與思考
“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從“法”到“理”悟本質——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實踐與思考
口算 筆算 估算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題的推廣及應用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