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研究

2018-12-05 10:58黃婭蓉
青年與社會 2018年32期
關鍵詞:組織力基層黨組織

摘 要: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是基層黨建最薄弱的領域之一,目前組織力提升面臨部分企業、組織負責人,黨務工作者,黨員認識重視不足;黨組織體量小、變化快、人員散;組織建設經費場地保障不足等問題,通過強化認識、提升能力,強化保障等方式提升組織力。

關鍵詞:組織力;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

繼黨的十九大之后,2018年7月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再次強調:“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要加強企業、農村、機關、事業單位、社區等各領域黨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要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探索加強新興業態和互聯網黨建工作?!?/p>

一、組織力及其內涵

“組織力”是基層黨組織憑借自身的組織體系和組織資源對社會引導、整合和動員的能力。具體而言,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主要是指基層黨組織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主要包括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等多種能力。組織力是組織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具體體現,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強弱直接關系到黨在社會基層發揮作用的能量大小。1906年列寧曾指出:“工人階級的力量在于組織。不組織群眾,無產階級就一事無成。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就無所不能?!泵珴蓶|也曾在《論持久戰》中將政治組織力作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予以深刻論述。

近年來,非公經濟體已經成長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組織也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兩股力量必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黨組織的組織力強弱直接關系到黨組織功能在這些領域的發揮。目前,通過對石柱縣743個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進行調研,發現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呈現出數量龐大、從業人數眾多、人員龐雜、分布范圍廣泛、運營狀況良莠不齊、人員流動性大、黨組織規模不一等特征,加上身處體制外的非規范性和獨自面對市場競爭的特殊性,使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成為廣大一線勞動者最集中且思想和意識形態最復雜、最不穩定的領域之一,也是基層黨建最薄弱的領域之一,提升黨在這一領域的組織力,必須以強化組織建設為載體,提高黨在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中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能力。

二、當前影響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最近幾年,各級黨組織全面推行黨建在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中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基本構建起了黨在這些領域發揮組織力的工作機制,部分非公黨組織在企業和社會組織中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等組織力已經凸顯。但對絕大多數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而言,實現組織、工作全覆蓋與具備良好的組織力還不能簡單等同,這需要有質量的組織建設來實現。而當前,在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中,以提升組織力為核心的組織建設還面臨諸多難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認識偏差導致行動遲滯,組織力難顯

首先,非公主體單一的“逐利”目的導致對黨建重視不夠。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主要包括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行業性非公組織等,出資人將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作為首要甚至唯一目標,面對自身體量普遍偏小、市場競爭激烈等現實,出資人的逐利目的和急躁心理更加凸顯。一些非黨員的業主認為非公企業或個體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只要依法依規辦事、按時按量納稅便可,黨的建設與己關系不大,組織建設和黨建活動不僅無益于企業和組織實際創收,更需花費時間、場地、人力、財力等“額外開銷”,因此內心上不愿過多牽涉,但迫于工商、組工等部門的壓力,他們口頭上支持、表面上應付、行動上流于形式。

其次,黨務工作者的“邊緣”思維和“畏難”情緒導致簡單應付黨建。一般情況下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中的黨員人數較少,在對石柱縣的非公組織調查中,80%以上的黨組織僅有3至5名黨員,因此黨務工作者的選拔范圍相對狹小,作為黨務工作者,一些人的政治思想、角色定位、能力素質均顯不足。首先,絕大多數黨務工作者將自己的身份定位為企業職工,認為生產管理才是自己的主業主課,黨建只是副業和附帶,面對從企業主到黨員,很多人對黨建工作缺乏積極支持和主動參與的現實,一些黨務工作者對待黨建工作既不主動作為,也不用心用力。其次,絕大部分組織書記由非公企業或組織的中、高層干部擔任,一些人存有開展組織建設會耗時、耗財、耗精力,難向業主交代而恐自身工作不保的顧慮,黨組織工作尚少開展,便更難談以黨組織身份去爭取業主對黨建工作的支持。再次,有的黨務工作者自身素質難當重任:不僅對黨建的目的、內容、方式、方法等無思路缺想法,而且又不善于積極主動學習。

再次,黨員的“雇員”思想導致黨建參與積極性不足。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的部分黨員黨性意識弱化,在思想上認為,體制內的黨員參加黨組織建設本身就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是有工資收入的,而作為非公組織和企業員工而言,他們只有努力工作,干出實績才有收入,而自身“受雇于人”便是“受制于”人,少分心、做業績、多賺錢才是正事,黨員身份與組織生活不僅無法帶給自己任何實質性利益,還會占用自己的時間、精力,甚至必要時還要犧牲自身利益而成全他人。因而在行動上只顧埋頭工作而不愿袒露黨員身份,既不愿行使黨員權利也不愿承擔黨員義務。

(二)體量小、變化快、人員散等特征使非公組織黨建工作難開展

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體量普遍偏小,市場優勝劣汰變化快,使非公黨組織呈現以下特點:首先,黨組織規模太小難于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中發揮組織力作用。在對石柱縣的非公組織調查中,只有3名黨員、僅達到建立支部最基本標準的黨組織占非公黨組織總數的27%,僅有3至5名黨員的黨組織占非公黨組織總數的80%,單薄的組織力量使他們很難在當下市場氛圍濃厚的企業或組織中施展組織力的拳腳,而一旦有黨員流出,黨組織就將面臨被撤銷的尷尬。其次,有的企業運行具有季節性和生產時間的不確定性,黨員職工或在假期另謀兼職;部分行業(如:運輸)工作的時間地點均不固定,導致黨組織活動難于集中開展,通過現有微信、QQ等網絡方式開展組織工作又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管。而在諸如鄉鎮工商聯等社會組織黨組織中,個體生產經營相對零散,思想覺悟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黨員長期養成的個體自由自主習慣和隨著經濟實力增強而形成的自我膨脹,給開展集中的組織建設和組織活動帶來難度。

(三)組織建設的經費場地等保障有待增強

自2014年以來,在對各級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規范化建設中,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返還并下撥了一定數額的活動經費,但相對組織陣地建設和組織活動等組織力提升的開銷而言還顯不足,比如在石柱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中,80%以上的黨組織下撥的活動經費為每年2000元左右,黨員活動經費每年每人100元,這與規范的組織陣地建設和活動開展等資金需求還有較大差距,而差額部分需由非公黨組織自籌補貼。然而一方面一些企業和組織由于規模有限,在整個經濟形勢趨緊的大環境下對于組織經費解決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極少有非公業主自愿從經營所得中抽取補貼黨費。這使非公黨組織在黨建工作中捉襟見肘,束縛手腳,組織力難以提升。此外,非公企業規模參差不齊,許多企業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特別是聯合組織組建的非公黨組織,缺少固定的辦公場甚至無辦公場所,難以解決活動室等組織陣地問題。

三、推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組織力提升的實現路徑

(一)轉變認識解決不愿做

思想決定行動,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從企業主到黨務工作者再到普通黨員,對組織建設的態度起關鍵作用的是企業主,比如在對石柱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組織力調研中明顯感受到,重慶神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石柱生活網等先進黨組織由于業主積極支持抓黨建,黨務工作者和普通黨員的參與積極性、思想覺悟及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明顯比其他支部更強。所以要轉變非公企業或社會組織對黨建工作的態度,必須從轉變業主的態度入手。

轉變出資人的態度,一方面需疏導,另一方面需約束。從疏導方面看,首先,在組織力提升和企業發展中尋覓價值共同點。如:將黨組織建設工作融入企業文化或組織文化中,使其在推動發揮政治核心和組織引領作用的同時與謀求企業發展相結合等。其次,對缺少企業文化的企業或組織而言,加強對出資人的經常性教育培訓,如納入黨校的專題培訓,著重讓其領會筑牢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的積極意義。再次,暢通意見訴求渠道,如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出資人制度,經常聽取出資人對加強黨建工作的意見建議。最后,對于非黨員業主或企業、組織負責人,積極培養其向黨組織靠攏,條件成熟的優先發展成黨員,同時,在選優選先的人選上征求非公工委的意見。黨員出資人的政治安排,由組織部門、非公工委推薦提名。從約束方面看,調整充實非公經濟組織黨建責任主體,如,將工商部門作為非公組織的黨建責任主體,屬地鄉鎮街道(工業園區)、稅務等部門配合,將黨建完成情況與企業或組織的相關權益掛鉤。建立黨組織書記工作津貼制度,并隨著經濟發展而合理增長。

在轉變出資人態度的同時,也需提高黨務工作者和黨員對黨建工作的重視度,積極探索黨組織書記和黨建指導員更好更快的成長路徑,如適時出臺從優秀黨組織書記、優秀黨建指導員中招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措施,讓他們做事有底氣、干事有條件、成事有榮譽、干好有出路,對黨員可采用特殊身份嘉獎等方式增強積極性。

(二)提升能力解決無力做

加強非公黨組織建設,需建好黨組織書記和黨建指導員兩支隊伍。首先,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和黨建指導員。建立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和黨建指導員后備人才庫,有針對性地重點培養,如:在熟悉黨建的黨校、老干部局等黨的系統部門選拔并培養一批熟悉黨務工作的優秀干部,對非公黨組織結對指導。其次,對黨務工作者實施旨在提升黨務工作能力素質的教育培訓。如:將黨組織書記和黨建指導員納入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和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做好普遍輪訓與新任書記任職培訓,提高黨務工作和群眾工作本領。再次,加強黨組織特別是人數較少的小支部與“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聯合開展黨建活動。此外,加強黨建指導員日常管理,明確職責任務,嚴明工作紀律,督促其真正在一線搞好指導工作。

(三)強化保障解決難于做

首先,做好制度經費保障,落實稅前列支制度,將黨組織工作經費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3‰標準,納入企業管理費用實行稅前列支。其次,落實上級補助制度,財政部門做好上級專項資金配套的保障工作,同時加大黨費支持力度,除非公組織黨員繳納的黨費全額返還外,組織部門在留存黨費支出上可向非公組織黨建工作傾斜。再次,積極探索、交流學習節約組織建設的開銷經驗,如:在展板制作上,前期設計好模板結構和布局,部分內容定期更新,便不必每次更換整塊展板,以節約開銷。最后,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研究開發一款專門針對工作時間、場地較靈活的黨員開展組織活動、黨員管理的黨組織建設軟件,增強非公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和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同時有利于組工部門對基層非公黨建的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 本報特約評論員.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四談組織部門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N].中國組織人事報, 2017-11-24(03).

[2] 趙大朋.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N].學習時報,2017-11-29(02).

[3] 于翰濤,王相府,張旭.關于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新長征黨建版,2013(10).

[4] 高剛.認清問題,找準對策,全面加強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J].法治與社會,2011,02(下):214-215.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7年重慶市黨校系統學習貫徹宣傳闡釋十九大精神專項委托課題,重慶市委黨校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QDXZXY-044。

作者簡介:黃婭蓉(1981- ),女,土家族,重慶石柱人,研究生,黨校教師,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

猜你喜歡
組織力基層黨組織
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力提升路徑探究
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雁”作用
如何提升二級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基層黨組織如何提升組織力
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