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黨發展農業的幾個政策研究

2018-12-05 10:58宮安琪管恩琦
青年與社會 2018年32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宮安琪 管恩琦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切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為促進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黨中央頒布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權分置、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多項農業政策,以此推動我國農業發展。

關鍵詞:黨的十八大;農業政策;鄉村振興戰略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苯鉀Q“三農”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為此,黨中央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笔舜笠詠?,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系列發展農業的政策,這些政策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對新時代中國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頒布,標志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實施。

(一)主要內容

2015年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和結構性矛盾也在積累集聚,統籌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保收入的壓力越來越重,迫切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薄兑庖姟吠瑫r指出:“力爭到2020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取得顯著成效?!闭呙鞔_了為使農業發展更加合理化,農村不僅僅要發展糧食、蔬菜種植,還要發展多品種水果種植,并且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技術通過網絡推銷產品,逐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2016年12月31日,黨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指出:“推進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性過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面臨許多重大考驗。必須直面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陣痛,盡力降低改革成本,積極防范改革風險,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鞭r產品市場除國家宏觀調控外,農民對農產品德自主把控格外重要,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對于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提高農民自身生活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

2017年9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指出,發展農村糧食產業經濟,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產業之間相互協調發展,提高農業創新能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政策首先,鼓勵糧食相關企業的發展活力,并且鼓勵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各個市場主體形成糧食產業聯盟,創建自主糧食品牌、提高技術、擴大融資,實現糧食資源優勢互補;其次,政府支持發展糧食循環經濟,鼓勵相關糧食企業建立綠色、環保的經濟循環系統,促進節能減排、提高糧食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再者,隨著近年來網絡科技的發展進步,“互聯網+糧食”的行動得到政府的提倡與支持,我國糧食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與完善將會進一步拓寬糧食的物流運輸渠道,加強對糧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最后政府對我國糧食產業的金融、科技、人才等保護政策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重要意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符合了農業發展客觀規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將過去經濟增長主要通過強調擴大由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凈出口增長“三駕馬車”構成的總需求拉動,調整為更加注重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以此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轉換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確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基礎,也是短板和關鍵領域。

二、打好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一)主要內容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國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了全面把準特色產業,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大力整合鄉村要素資源,協調推進特色產業,有利于穩步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2016年12月2日,黨中央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锻ㄖ返挠“l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對《“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認真貫徹執行的決心?!兑巹潯返哪繕耸且_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能夠實現脫貧,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真正實現共同富裕?!兑巹潯芬螅骸霸诿撠毠哉哌^程中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堅持統籌推進改革創新,堅持綠色協調可持續,堅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活力的原則?!薄兑巹潯芳毣宋覈瓿擅撠毠哉叩穆窂?,即通過產業發展、就業轉移、易地搬遷、健康、教育、生態保護等多重路徑落實農村扶貧政策。尤其是教育扶貧工作,“受教育程度能夠表現出一定的貧困差異,貧困人口的平均上學年數普遍低于非貧困人口平均上學年數?!币虼?,優先發展教育,提高農村人口基本素質及自我發展能力,使其能夠通過自己能力增加收入擺脫貧困極為重要。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問題。他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責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边M一步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于農村脫貧政策實施的決心和力度。

(二)重要意義

推行精準扶貧政策機制通過有效、合規程序識別出農村真正的貧困居民,開展到村到戶貧困狀況調查等首先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農村基層民主,保證程序公正透明,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保證了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其次精確幫扶的關鍵是在貧困居民識別出來后,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了農村貧困戶的幫扶效果,使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真正落實到戶、到人,做到了“因戶施策”;最后精準扶貧政策的精確管理制度,對農戶的信息進行了實時動態、有序管理計劃,施行陽光工程,保證扶貧資金公平公正。精準扶貧政策是國家扶貧計劃的進一步推進,政策落實極大地解決了我國農村地區的貧困問題。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個場合、多次講話中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

(一)主要內容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把解決好此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背浞终f明在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時,重視人才的培育。農業科技人才是整個人才隊伍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迫切的需求是人才,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薄兑庖姟愤€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p>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召開,審議并通過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兑巹潯芬粤暯娇倳浻嘘P“三農”工作的主要論述為核心,根據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生態進步、鄉村文明建設、農民生活富裕等方面作出總體要求及戰略部署,并對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階段性謀劃,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黨在2022年召開二十大的任務目標。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第八次集體學習會議,在會議中,習近平同志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并具體闡述了這一戰略的豐富內涵,并正式印發了此規劃。這一《規劃》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年規劃,提出了系統解決鄉村振興“人、錢、地”的難題,為接下來五年的鄉村發展畫出了藍圖,對于我國“三農”政策進一步向前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二)重要意義

《意見》和《規劃》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實施,為破解我國當前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進一步化解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正確路徑。這一政策的實施,為徹底解決好“三農”問題,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充分保障。一方面,為全面提高中國農業科學技術整體水平,推進鄉村經濟快速發展,推動鄉村社會治理和生態環境全面進步,提升廣大農民綜合素質,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順利實現提供堅實物質基礎,而且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人力資本的合理開發、利用,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促進了鄉村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將會為我國農業帶來新的前景,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同時,拓寬農村投融資渠道為我國實現農村新型經濟體制,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適應經濟全球化具有重大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農業政策,為解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重要基礎,同時,為實現我國農民在農村產業發展中參與度和受益面不斷提升,徹底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確保農村居民穩定增收、安居樂業的目標得以實現提供了保障,為黨中央引領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李培林,陳光金,張翼,等.當代中國和諧穩定(當代中國調查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宮安琪(1993- ),女,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政黨史;管恩琦(1972- ),男,博士,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國際政治。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改革四十年的演變軌跡及其新時代新征程
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及舉措
新農村呼喚更多的知識型“新農人”
鄉村振興戰略中傳統民居的保護與開發
哪些農村民生問題亟待解決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