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英語閱讀中詞匯附帶習得的學習者因素

2018-12-06 07:40吳華蘭
青年與社會 2018年31期
關鍵詞:投入量詞匯量閱讀能力

摘 要:詞匯是語言學習的關鍵,在閱讀中附帶習得詞匯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詞匯方式。文章主要分析影響詞匯附帶習得的主觀因素,即學習者因素:學習者的詞匯量、文化背景知識、閱讀能力、猜詞能力以及對閱讀任務的投入量。教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需要對詞匯附帶習得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調控,幫助學生有效習得詞匯。

關鍵詞:詞匯附帶習得;詞匯量;投入量;閱讀能力

詞匯習得研究是二語習得領域研究的熱門話題。詞匯習得分為有意習得和附帶習得。前者指學習者刻意地背記單詞,如通過背單詞表、詞匯練習等形式來記憶單詞。學習者在短時間內能記住較多的詞匯,但保持效果較差,容易遺忘,不利于詞匯的長期記憶。詞匯附帶習得是指學習者在進行閱讀文章、交流、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等其他學習活動時,在不刻意背單詞的情況下附帶習得了詞匯。學習者在聽、說、讀、寫中都會附帶習得一定的詞匯。閱讀被認為是詞匯附帶習得的最有效的途徑。研究發現,學習者在進行廣泛的以獲取意義為目的的閱讀過程中能接觸大量的語言輸入,從而附帶習得詞匯。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 認為“閱讀是培養閱讀能力、發展寫作方式、擴大詞匯量、學好語法知識和掌握拼寫的唯一途徑”。

在閱讀中附帶習得詞匯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受多種學習者因素和語篇因素的影響。學習者因素包括:學習者對閱讀材料熟悉程度、詞匯量、猜詞能力、對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投入量)、閱讀理解能力等。語篇因素主要有: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生詞的復現率、對生詞的注釋、生詞語境線索的豐富度等。文章主要分析學習者因素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以期能讓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找到調控這些影響因素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習得詞匯。

一、影響詞匯附帶習得的學習者因素

(一)詞匯量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Krashen 認為,詞匯附帶習得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學習者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作為語言輸入的閱讀材料不能太難或太簡單,其難度應略高于學習者現有的語言水平。詞匯量大小是造成閱讀理解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詞匯量大的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充分利用上下文線索推測生詞詞義,更好地附帶習得詞匯。而詞匯量小的學生則很難有效的運用語篇線索進行猜詞,因為這些線索本身對他們來說也是陌生的。根據Laufer的“詞匯臨界值”假說,3000詞族或者5000詞項是促成詞匯附帶習得的最低臨界值,即學習者需要認識文中95%的詞匯,才能充分理解文本并有可能成功推測文中生詞的詞義。低于這個臨界值,學習者就會在理解文本時產生困難。國內很多學者的研究也發現了詞匯量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蓋淑華對57名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在閱讀中的詞匯附帶習得研究發現,詞匯量大的學生在各項測試中得分都高于詞匯量小的學生,這說明學習者詞匯量越大,詞匯附帶習得效果越好,且記憶保持的時間也越久。

(二)學習者的背景知識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背景知識決定了學習者對閱讀材料主題的熟悉程度。在閱讀中,如果學習者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就難以理解語篇的深層含義,也會影響其猜詞的正確率。學習者掌握的相關背景知識越多,就能越好的理解閱讀材料,從而產生較好的詞匯附帶習得。Pulido就學習者對閱讀材料的主題熟悉度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進行了幾年的考察和研究。結果表明,話題的熟悉度和詞匯附帶習得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如果學習者越熟悉閱讀材料的主題,其附帶習得的詞匯相對就越多,記憶保持效果越好。鄒啟明、郭進軍對39名成年英語學習者進行的一項實驗結果顯示,受試對文章的熟悉程度或他們的背景知識對詞匯附帶習得有顯著性影響,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習者對新詞匯的識別和記憶。

(三)閱讀理解能力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學習者閱讀水平的高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在詞匯的附帶習得。Pulido考察了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Pulido發現受試者的二語閱讀能力越強,附帶習得的詞匯就越多,而且記憶保持效果也好。Bengeleil、Paribakht的研究發現,在閱讀說明文的時候,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比閱讀能力弱的學生更容易推測目標詞詞義。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上下文之間的關聯和語境線索,能較好地利用語境線索猜測生詞詞義,附帶習得詞匯的效果也會更好。

(四)猜詞能力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在閱讀中附帶習得詞匯強調的是學習者的上下文猜詞能力,也就是學習者根據生詞所處語境線索,結合已知的內容和已有的知識,對生詞詞義做出合乎邏輯的推測。猜詞能力通常與詞匯的語境線索和學習者的詞匯量有關。研究發現,語境線索越豐富,學習者更容易猜出生詞詞義。Knight對閱讀中猜詞能力和詞匯記憶力保持時效的學生進行的優差對比研究,發現詞匯量大的學生在閱讀中的猜詞能力更強,且詞匯記憶的保持效果也優于詞匯量小的學生。Hulstijn對學習者進行了猜詞能力測試和詞匯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在猜詞能力測試中得分高于平均分的學生比低于平均分的學生在詞匯測試中表現得好,前者在詞匯測試中的分數比后者要高,而且差別顯著。語言學家Rubin認為,成績優異的學生通常都是聰明的猜詞者。Stemberg曾指出,通過語境線索猜測習得的詞匯記憶效果保持得更好。以上研究說明猜詞能力強的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習得更多的生詞,比猜詞能力差的學生更容易擴大詞匯量,而且保持效果好。

(五)閱讀任務的投入量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閱讀理解是讀者與文本之間的一種互動,是讀者對文本信息進行加工和解碼的過程,加工程度越深,對文本的理解就越深。根據這一原理,Laufer&Hustijn;提出了“投入量假設”。該假設認為,閱讀中詞匯附帶習得和保持的效果與閱讀任務有很大關系。對于不同的閱讀任務,學習者對詞匯加工程度,即對任務的“投入量”也不同,詞匯附帶習得的效果也會不同。投入量越大,記憶效果越好。學習者對任務的“投入量”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量化:需要、搜索和評估?!靶枰笔侵笇W習者學習動機方面的情感因素,“搜索”指學習者通過查閱字典、資料或向老師求助等方式來尋求生詞詞義,“評估”主要探索生詞與其他單詞的比較、該詞的一個詞義與其他詞義的比較以及該詞與其他詞搭配起來是否符合其所處的語境。

Laufer&Hulstijn;把186名英語學習者隨機分成三個組,并給他們分別設計三個不同的閱讀任務:(1)閱讀理解;(2)閱讀理解加完形填空;(3)用目標詞寫作文。及時測試和延時測試的結果顯示:“用目標詞寫作”的學習者表現最好,詞匯附帶習得和保持最多,其次是“閱讀理解加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促成的詞匯附帶習得效果最差。這一結論與他們提出的“投入量假設”一致。國內許多學者也對投入量假設進行了實證研究。黃燕給三組實驗對象分別了多項選擇題、選詞填空和用詞造句三個閱讀任務,測試結果發現:造句和填空任務比選擇題的投入量大,產生的詞匯習得和記憶效果都顯著大于后者。吳建設的研究支持了投入量假設:詞匯在投入量高的任務中比低的任務中習得更好。

二、詞匯附帶習得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一)結合詞匯教學,擴大學生詞匯量

詞匯附帶習得需要有一定的詞匯量作為鋪墊產能產生,教師應該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詞匯教學。對于生詞較多的文章,學生難以判斷哪些生詞應該重點掌握,哪些生詞只需簡單熟悉或者直接忽略。教師應該著重講解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詞匯,培養學生的生詞意識,讓學生慢慢學會辨識重要詞匯。教師還需向學生傳授一定的詞匯技能,即運用詞匯的能力,比如辨別生詞詞義、在語境中猜測生詞詞義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詞匯量進行測試,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詞匯閥門,鼓勵學生背誦常用基本詞匯,不斷擴大詞匯量,從而促成更多的詞匯附帶習得。

(二)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在閱讀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強化學生對文本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地把從閱讀材料中獲得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如果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不熟悉,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或者引導學生去主動挖掘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豐富文化背景知識,如報刊雜志、小說、網絡、圖片、英文電影、手抄報等。

(三)講授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猜詞能力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直接影響詞匯附帶習得的效果,而學生對閱讀技巧的使用又極大地影響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向學生講解一些常用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分析語篇結構和推斷語篇深層次含義的能力。常見的閱讀技巧有:尋找主題句、略讀、跳讀、精讀、分析篇章結構、歸納、推理等。在語境中猜詞需要尋找語境線索,并結合猜詞技巧。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猜詞的技巧,常用的猜詞技巧有:根據定義猜詞,根據重述法猜詞,根據近義詞或反義詞猜詞,根據舉例法來猜詞,根據因果關系猜詞,根據構詞法猜詞等。

(四)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影響學生猜測生詞的語境構建。教師需要清楚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并針對性的選擇趣味性較強的閱讀材料。其次,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還要看文本是否滿足閱讀課的目的,是否有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閱讀技能。此外,閱讀材料的難易度也是影響學生閱讀理解和猜詞的重要因素。材料中生詞不宜過多或過少、難度適中。閱讀材料的難度應該略高于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如果難度太低,文中的生詞不會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學習者也不會關注生詞,詞匯附帶習得無法產生。如果文章難度太高,較多的生詞會極大阻礙對文章的理解,學生就會產生挫敗感,從而失去閱讀興趣,不能附帶習得詞匯。

(五)設計合理有效的閱讀任務

在設計閱讀任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閱讀能力,結合“投入量假設” 中的需求、搜索和評估這衡量標準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任務的設計應該隨著閱讀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具有針對性,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原則。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語言水平和閱讀能力的差異,給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

三、結語

在閱讀中附帶習得詞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而反復循環的過程。它需要學習者在具備一定基本詞匯量的基礎上,通過廣泛大量地閱讀趣味性強的、難易適度的文章,在完成不同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慢慢積累。詞匯的附帶習得需要學習者長期的堅持和努力,也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教師需要結合一定的詞匯教學,幫助學生擴大基本詞匯量,給學生介紹閱讀中所需要的閱讀策略,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設計合理有效的閱讀任務。

參考文獻

[1] Anderson,N.J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issues and strategie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2] Krashen,D.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 [M].London:Longman,1985.

[3] Laufer,B & J.H.Hulstijn.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load [J].Applied Linguistics

[4] 蓋淑華.英語專業學生詞匯附帶習得實證驗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4):282-286.

[5] 黃燕.檢驗“投入量假設”的實證研究——閱讀任務對中國學生詞匯記憶的影響[J].現代外語,2004(04):386-393.

[6] 吳建設.詞匯附帶習得與“投入量假設”[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04):360-365.

[7] 鄒啟明,郭進軍.英語閱讀中影響詞匯附帶習得的因素[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02):97-100.

作者簡介:吳華蘭(1983- ),女,貴州遵義人,碩士,遵義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投入量詞匯量閱讀能力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詞匯量測試對語言水平的預測性的實證研究
任務投入量對英語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元認知策略對閱讀詞匯量的補償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