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針結合電子艾灸治療項背部筋膜炎的臨床觀察

2018-12-07 10:09雒仁國王軍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1期
關鍵詞:電針

雒仁國 王軍

【摘 要】

目的:探討電針結合電子艾灸的作用規律及其與背部筋膜炎作用的特異性。方法:對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間來康復科就診的90例項背部筋膜炎患者,采集其病史、臨床體征。治療上采取電針結合電子艾灸治療,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表面肌電RMS變化,疼痛視覺評分變化,治療過程中3天、6天、10天后收集患者主觀癥狀緩解情況,VAS評分及表面肌電RMS值。前后相減得到差值,患者有效率100%,顯效率95%,治愈率90%。同時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電針結合電子艾灸組療療效及療程優于電針組及電子艾灸組。結論:電針結合電子艾灸治療項背部筋膜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電針;電子艾灸;項背部筋膜炎

【中圖分類號】R245.8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209-01

項背部筋膜炎,又稱為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或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引起局部肌肉筋膜僵硬,局部疼痛、按壓可觸及局部硬結或條索等。項背部廣泛的疼痛多酸脹,沉重,麻木感、僵硬、活動受限,可向后頭部及上臂放射,疼痛呈持續性,可因感染、疲勞、寒涼、潮濕等因素而加重。肌肉僵硬,肌肉呈條索狀,斜方肌、菱形肌局部壓痛,不沿神經走形放散,該病發病緩慢,病程多較長,影像學多無陽性診斷。

1 臨床資料

1.1 全部病例均來自于2017年1月-2017年10月大慶市中醫醫院康復科門診及住院部,共90例,按照就診順序,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病例分為3組,每組各30例,入組患者VAS評分均在中度及中度以上,3組項背部筋膜炎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較性。

1.2 診斷標準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9年頒布實施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肩背部筋膜炎診斷標準。1.在局部有明顯壓痛,以肩部及肩胛內最為主,勞累后可使癥狀加重;2.有慢性勞損或外感風寒病史;3.疼痛多為自發性局部酸痛、脹痛或俯仰、旋轉時疼痛;4.疼痛常與天氣變化有關;5.肩背肌肉按之僵硬,觸診可及局部有條索或硬結;6.頸肩部運動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礙;7.X線或CT檢查或檢查一般無異常。[1]

2 治療方法

2.1 電針組 主穴取頸夾脊穴、肩中腧穴、肩井、肩外腧、天宗穴、秉風穴、阿是穴。針具選用0.3mm×40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選用長城牌KWD-808I電針儀,針刺以直刺斜刺或平刺手法,針刺到經筋結點,手法以提插捻轉,平補平瀉,以患者能承受為度,手法行針后連電針,留針30分鐘。

2.2 電子艾灸組 主穴取頸夾脊穴、胸夾脊穴、肩中腧穴、肩井、肩外腧、天宗穴、秉風穴、阿是穴等,電子艾灸儀(型號DAJ-10),操作采用俯臥位,每次將電子艾灸柱固定相應穴位,調好溫度45℃,治療30分鐘。

2.3 電針結合電子艾灸組 取穴同上兩組,電子艾灸治療方式同上述電子艾灸組。電針治方法同針灸組。以上3組治療均為1次/天,每周5次,2周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3 療效標準與結果

3.1 觀察指標 1.主觀癥狀改善度。2.VAS評分變化情況。3.表面肌電RMS變化情況

3.1.1 癥狀體征分級根據患者疼痛癥狀程度,判斷主觀癥狀是否好轉。

治愈:項背部疼痛消失,活動自如。顯效:項背部疼痛明顯減輕,偶有局部疼痛。

有效:項背部疼痛減輕,活動受限改善。無效:項背部疼痛無緩解,活動無改善。

3.1.2 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價疼痛視覺評分對照法(VAS)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等級(分為0-10分,10個等級),在一張白紙上畫一條長10cm的粗直線,兩端寫上無痛(0分)到劇痛(10分)字樣,被測試者根據感受程度在相應部位做記號,0-3分為輕度疼痛,3-6分為中度疼痛,6-10分為重度疼痛,本課題觀察治療前后得分變化及減分率[2]。

3.1.3 采用表面肌電圖記錄治療前后均方根值作為對照 。治療前后比較。

主要選取2塊肌肉左側斜方肌、右側斜方肌、每塊測試肌肉貼2個電極片,中心距離2cm,與測試肌肉長軸方向平行,電極間用導線連接,受試者取直立位,雙上肢放松下垂,目視前方。首先做低頭動作,向前方低頭至最大限度,持續5秒,然后回到中立位,記錄表面肌電信號。分別向左右側旋轉,記錄測試肌肉RMS值[3]。

3.2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 檢驗

3.3 治療結果 治療過程中3天、6天、10天后收集患者主觀癥狀緩解情況、VAS評分及表面肌電RMS值。前后相減得到差值,治療結束后再次收集以上數據?;颊哂行?00%,顯效率95%,治愈率90%

3.4.1 各組治療前后疼痛視覺量表評分及表面肌電均方根值比較

3.4.2 各組治療前后疼痛視覺量表評分減分率比較

4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項背部筋膜炎,是一種綜合臨床癥狀,有研究證實,非特異性炎癥變化引起的滲出液中的纖維蛋白,積聚引起組織粘連,形成條索,結節,刺激神經引發肌肉痙攣、疼痛。中醫學認為本病屬于“肌筋病”范疇,多因年齡變化,外感風、寒、濕等外邪,或慢性勞損,久病成瘀、或陽氣虛衰,肝腎虧虛,復感風寒濕邪,留置于肌筋,氣血瘀滯,經筋不通,不通則痛?!端貑?舉痛論》:“經脈流行不止,還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猝然而痛” [4]。表面肌電圖是一種安全有效,操作簡單,容易被接受的評價方法,即可在靜止又可以在運動情況下持續觀察。肌肉張力越高,RMS值越高,隨癥狀改善RMS值逐漸變小,為臨床療效提供了比較客觀的觀察指標。

電子艾灸是當代針對傳統艾灸的改良,遵循祖國醫學精髓,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的治療原則,艾灸有針刺、藥物、皆所不及之功效。電子艾灸模擬艾灸,在選取的穴位進行熱刺激和藥物刺激,達到了通絡止痛、溫經散寒、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與傳統溫和灸治療相似,前者能恒溫發熱,不產生濃煙,溫度可調、無需手持,可多個穴位同時進行,尤其對局部瘀阻經筋病有優勢。電針是傳統針刺基礎上結合低頻脈沖電治療,使局部軟組織粘連得到松解,針刺激活內部軟組織,使氣血通暢,改善病灶周圍血液循環,加速炎性物質吸收,改善病變組織營養,緩解或治愈疼痛。電針及電子艾灸在治療項背部筋膜炎中均有療效,但二者結合后療效顯著增強,縮短療程節約成本。

綜上所訴,電針結合電子艾灸治療項背部筋膜炎明顯優于單純電針或電子艾灸,既提高了療效,又縮短了治療時間,節省了大量支出,值得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世軒,楊陽,趙雙利.鉤針配合砭石治療頸背部筋膜炎5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02):71-72.

[2] 李建華.表面肌電圖的康復臨床評估應用進展[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05):4-6.

[3] 黃萍,錢念東,齊進,羅仕華,陳博,鄧廉夫.頸肩痛患者頸肩部肌肉的表面肌電圖特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4):3855-3862.

[4] 楊永勝,郭凱慶.推拿治療頸背部筋膜炎34例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3):240-241.

猜你喜歡
電針
電針八髎穴治療混合痔術后肛門墜脹驗案1則
俯臥位手法整復結合電針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
電針與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電針改善腦卒中患者膝過伸的效果
低頻電針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30例
電針及高頻熱療機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5例
電針“遠心”穴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療效觀察
電針治療嚴重功能性便秘1例體會
電針配合高壓氧治療神經性耳鳴27例觀察
福爾電針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