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中小學生非致死性傷害流行病學研究

2018-12-08 11:13彭娟娟高寧喻彥周德定蘇慧佳徐乃婷施燕仲偉鑒
上海預防醫學 2018年9期
關鍵詞:流行病學上海市學生

彭娟娟 高寧 喻彥 周德定 蘇慧佳 徐乃婷 施燕 仲偉鑒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學生非致死性傷害發生狀況和流行特征,為制定傷害預防干預策略提供依據?!痉椒ā坎捎枚嚯A段抽樣的方法,在上海市隨機抽取60所全日制學校的8 555名在讀中小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問卷調查過去12個月內非致死性傷害發生情況和相關行為的危險因素?!窘Y果】在過去12個月內上海市中小學生非致死性傷害發生率為9.3%。其中,男生為10.1%,女生為8.5%,男女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80,P=0.173);小學生為9.4%,初中生為9.4%,高中/中職校為8.9%,不同學段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5,P=0.911);城市中心地區為9.7%,城郊結合地區為9.7%,遠郊地區為7.3%,不同區域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7.05,P=0.415)。跌倒/墜落為首位傷害發生原因,占59.2%,其次為刀/銳器傷,占10.2%,第三位為道路交通傷害,占8.8%;傷害發生時活動主要為休閑活動(24.8%),其次為體育活動(22.1%),此外行走占21.9%、駕乘交通工具占7.6%;傷害發生時間以7、8、9、10月份較高;最主要的受傷地點是家中(33.4%),其后依次為學校(24.3%)、公路/街道(20.1%),體育和運動場所(11.0%);致傷意圖非故意傷害為主(97.7%),其次為故意(暴力、攻擊)傷害(1.1%);自殘/自殺占0.5%;因傷住院比例為1.8%,因傷住院10天及以上占0.3%,10天以下占1.5%?!窘Y論】上海市中小學生非致死傷害問題應引起重視,學校、家庭、社會應攜手合作預防中小學生的傷害。

關鍵詞:傷害;中小學及高中職校;學生;流行病學;上海市

中圖分類號:R1;B845.6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802

引用格式:彭娟娟,高寧,喻彥,等.上海市中小學生非致死性傷害流行病學研究[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9):723-72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fatal injuries among students in Shanghai,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inju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Using multi-stage sampling to select 8 555 students from 60 elementary,middle and high/vocational schoo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fatal injuri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ast 12 months in Shanghai. [Results] Non-fatal injury incidence of Shanghai students was 9.3% during the past 12 months,of which the incidence of male students was 10.1%,and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8.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χ2=5.80,P=0.173);the incid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as 9.4%,middle school students 9.4%,and high/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8.9%.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 stages (χ2=0.25,P=0.911);the incidence of urban area was 9.7%,suburban contiguous area 9.7%,and exurb area 7.3%.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χ2=7.05,P=0.415).Fall was the first leading cause of injuries,accounting for 59.2%;followed by cut/pierce,accounting for 10.2%;the third leading cause was road traffic injuries,accounting for 8.8%. Jnjuries occurred with leisure and play (24.8%),sports (22.1%),walking (21.9%) and transports (7.6%).The time of injury occurrence was in July,August,September and October.The most important injury places were home (33.4%),followed by schools (24.3%),road / Street (20.1%),sports places (11.0%).And 97.7% of injuries was unintentional injury,1.1% intentional injury (violence,assault),0.5% self-harm or suicide.The proportion of hospitalized injuries was 1.8%,hospital stay for 10 days and above accounted for 0.3%,and less than 10 days accounted for 1.5%. [Conclusion] Schools,families and society should take injury problems with students seriously,and prevent students from injuries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

Keywords:wounds and injuries;elementary,middle and high/vocational schools;students;epidemiologic studies;Shanghai

兒童青少年傷害是一個廣受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95萬兒童青少年死于傷害和暴力事件[1]。兒童傷害不僅造成死亡,更多的是受傷和殘疾,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顯示,對于18歲以下的兒童,每1人因傷死亡,將伴隨12人住院或永久性殘疾,34人因傷害需要治療或缺課[2]。然而,傷害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從1970年至1995年,經濟與發展合作組織成員國通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將15歲以下兒童因傷害死亡數量降低了近一半[2-3]。鑒于目前上海市中小學生傷害發生數據更多是基于部分醫院的傷害監測系統,并非覆蓋全市范圍內的非致死性傷害,由此對傷害發生流行特征的描述仍缺乏完整有效的數據。本項目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病學調查,旨在進一步掌握上海市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現況,為制定傷害預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上海市17個區縣中小學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中職?!保┑闹行W生。

1.2 抽樣方法

第一階段:學校的確定,按照學校所在街道的地區性質將學校分為3層,即城市中心地區、城郊結合地區和遠郊地區,根據小學(1~5年級)、初中(6~9年級)、高中(10~12年級)各層學生數所占比例,按各校學生數采用概率比例規模抽樣(PPS)方法,抽取小學、初中、高中,全市共抽取20所小學、20所初中和20所高中。第二階段:班級學生的確定,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從抽取的小學、初中、高中各年級抽取1個班級的全體學生進行調查。

1.3 調查內容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1~3年級小學生調查問卷由其本人及其家長共同完成,4~5年級小學生和初、高中學生由本人完成填寫。調查內容[4-7]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傷害認知和行為以及傷害發生情況。

1.4 相關定義

① 到醫療單位診治(不含學校醫務室),被診斷為某一類損傷;② 因傷休息(休學)或活動受限半天以上。具有上述2種情況之一者被定義為傷害病例。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數據庫建庫錄入問卷信息,綜合抽樣設計權重、無應答權重,采用復雜抽樣設計的樣本加權方法進行統計分析[3]。采用SPSS 19.0進行兩組或多組構成比比較的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非致死性傷害發生率

由表1可見,本次共調查8 555名在讀中小學生,其中男生4 487名、女生4 068名;小學生3 486名、初中生2 833名、高中/中職校生2 236名,應答率為100%。在調查前12個月里,上海市中小學生非致死性傷害發生率為9.3%(95%CI:7.9%~11.0%)。其中,男生為10.1%,女生為8.5%,不同性別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80,P=0.173);小學生傷害發生率為9.4%,初中生傷害發生率為9.4%,高中/中職校為8.9%,不同學段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5,P=0.911);城市中心地區傷害發生率為9.7%,城郊結合地區傷害發生率為9.7%,遠郊地區為7.3%,不同地區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7.05,P=0.415)。

按傷害發生人次來計算,本市中小學生過去12個月內非致死性傷害人次發生率為12.2%,男生為13.8%,女生為10.3%。城市中心地區中小學生傷害人次發生率為13.0%,城郊結合地區為12.2%,遠郊地區為8.3%。本市小學生傷害人次發生率率為12.3%,初中生為12.2%,高中/中職校生為11.4%。見表1。

2.2 非致死性傷害發生原因

由表2可見,非致死性傷害發生原因前三位為跌倒/墜落、道路交通傷害和刀/銳器傷,其構成分別為59.2%,10.1%和8.8%。

男生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刀/銳器傷和鈍器傷,其構成分別為56.5%,12.0%和11.2%。女生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道路交通傷害和燒燙傷,其構成分別為63.2%,8.9%和8.4%。不同性別傷害原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 980.67,P<0.01)。

小學生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道路交通事故,鈍器傷,其構成比分別為65.5%,8.1%,7.7%;初中生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刀/銳器傷、鈍器傷,其構成比分別為48.5%,15.0%,10.2%;高中/中職校學生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刀/銳器傷、道路交通事故,其構成比分別為53.0%,12.8%,11.1%,不同學段傷害原因差異也存在統計學意義(χ2=6 363.89,P

城市中心地區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刀/銳器傷和鈍器傷,其構成比分別為60.5%,11.0%,9.1%;城郊結合地區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道路交通事故和鈍器傷,其構成比分別為58.5%,9.7%,7.8%;遠郊地區前三位傷害原因為跌倒/墜落、道路交通事故和燒燙傷,其構成比分別為51.5%,18.3%,11.1%,不同地區傷害原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 609.61,P<0.01)。

2.3 傷害發生時活動

中小學生傷害發生時休閑活動占24.8%、體育活動占22.1%、行走占21.9%、駕乘交通工具占7.6%等。不同學段前三位的傷害發生時活動,小學生依次為休閑活動(29.8%),行走(22.3%),體育活動(18.7%);初中生為體育活動(24.5%)、行走(21.3%)、休閑活動(19.1%);高中/中職校生為體育活動(34.4%)、行走(21.1%)、休閑活動(11.9%),不同學段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 116.3,P<0.01)。見圖1。

2.4 傷害發生時間和地點

全市中小學生在調查前12個月內傷害發生較為集中在7、8、9、10四個月份,其中9月份占17.2%, 10月份占16.1%,7月份占14.3%,8月份占13.4%。小學生傷害發生最多的月份是7月份,初中生傷害發生最多的月份是9月份,高中/中職校生傷害發生最多的月份也是9月份,不同學段傷害發生時間存在統計學差異(χ2=4 274.74,P<0.01)。見圖2。

最主要的受傷地點是家中(33.4%),其后依次為學校(24.3%)、公路/街道(20.1%),體育和運動場所(11.0%)。小學生前三位地點構成依次為家中(34.7%)、公路/街道(21.0%)、學校(18.4%);初中生為家中(32.9%)、學校(30.3%)、公路/街道(19.0%);高中/中職校生為學校(41.1%)、家中(27.4%)、公路/街道(18.2%),不同學段傷害發生地點存在統計學差異(χ2=8 116.28,P<0.01)。見圖3。

2.5 致傷意圖

中小學生最主要的致傷意圖為非故意傷害,占97.7%;其次為故意(暴力、攻擊)傷害,占1.1%;自殘/自殺占0.5%;不清楚占0.7%。本次調查發現18位學生發生故意(暴力、攻擊)傷害,其中2例為小學生,7例為初中生,9例為高中/中職校生,其中與同學發生暴力傷害占44.4%,與陌生人發生暴力傷害占33.3%,與父母或其他人占22.2%;共8位學生致傷意圖為自殘/自殺,其中2例小學生、2例為初中生、4例為高中/中職校生;男生6例,女生2例,傷害原因為刀銳器傷、跌倒/墜落和燒燙傷等。

2.6 因傷缺課/住院天數

3 討論

傷害是兒童青少年致傷、致殘、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據WHO統計,全球范圍內約有半數兒童的死亡是由傷害所致[8]。有報道意外傷害是世界范圍由于10~24 歲的殘疾而導致年度損失的第二大原因,占兒童和青少年殘疾總損失的12%[9]。我國5歲以下兒童非致死性傷害的發生率為16%(95%CI:13.6~18.4)[10],一項Meta分析估計我國10~19歲青少年傷害發生率為26.4%(95%CI:21.8~31.1 [11]。采用1996年或2004年提出的傷害的流行病學界定標準[ 12-13],即“經醫療單位診斷為某一類損傷或因損傷請假(休工、休學、休息)半天/一日以上,國內部分省市或地區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傷害發生率大約為5.47%~46.7 %[14-19],存在較大地區差異。本次傷害調查病例定義為凡具有下列2種情況之一者,納入傷害病例統計:① 到醫療單位診治(不含學校醫務室),診斷為某一類損傷;② 因傷休息(休工或休學)或活動受限半天以上,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小學生過去12個月內非致死性傷害發生率為9.3%(95%CI:7.9~11.0),非致死性傷害人次發生率為12.2%(95%CI:9.7~14.6),男生傷害發生高于女生,小學生高于中學生,但無論性別、學段和地區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根據此次調查的結果可以推算,全市中小學生每年因傷害就診或因傷休息半天以上病例數約14 121人次,其中因傷住院254人次,平均每天有39名中小學生發生傷害。

本次調查發現中小學生傷害主要原因為跌倒/墜落、刀銳器傷、道路交通傷害等,尤其無論男生或者女生、小學生或初、高中學生其首位傷害原因均為跌倒/墜落,與國內多項城市學齡兒童青少年傷害調查或研究結果類似[20-21]。北京市中小學生各類型傷害中,跌傷發生率占總傷害類型的57.22% [15]。傷害發生時活動主要在休閑活動、體育活動以及行走、駕乘交通工具等。隨著學段上升,體育活動時發生的傷害比例增加。中小學生非常樂于從事器械類運動、高低杠、輪滑等各類體育運動,如果防護不當,往往易從運動設施上或/和從樓梯/臺階上跌倒/墜落發生傷害,學校操場和家中院落是孩子最常見的活動場所[22],許多國家都有相關規定高度超過0.5 m的器械都應配備適宜材質的保護地面或地墊[23-24],以避免跌落導致兒童頭部外傷等嚴重傷害。上海地區依托醫教結合模式試點開展小學生跌倒/跌落傷害干預項目,通過探索風險評估、環境改造、制度完善、健康教育等綜合性干預措施與技術,干預組跌倒傷害發生率比干預前下降比為69%,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5]。

本次調查發現,小學生道路交通傷害發生的交通方式主要為乘坐電動自行車,中學生主要為騎自行車,而碰撞對象最主要的都是電動自行車,發生道路交通傷害的受傷學生中因傷缺課比例,要高于發生跌倒/墜落傷的因傷缺課比例。交通事故是兒童傷害中后果最嚴重,疾病負擔最重的一種,提示應進一步關注學生道路交通傷害的預防,特別是中小學生上放學途中的交通保護性措施與策略。安全頭盔使用是最為有效的減少頭部和致命性道路交通損傷的手段[26-27],鼓勵與倡導學生乘坐或騎行電動車/自行車時佩戴頭盔,同時要加強學生道路安全守法教育與安全出行技能培訓。

為了進一步預防控制中小學生傷害的發生,建議:第一,發揮政府、學校、社區和公共衛生機構的優勢,踐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共同制定和實施兒童傷害預防控制策略,推動上海市兒童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執行。出臺保障學生上下學途中的交通安全和體育運動/娛樂活動場所安全設施相關政策、標準并監督執行,從而降低學生跌倒/跌落、道路交通傷害的發生;第二,在學校開設傷害預防課程,納入常規教育課程中,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開展以生活技能與心理引導為基礎的健康促進活動,促進其安全行為的養成和身心健康的成長,降低不安全行為[28];第三,建立學校-家庭-社區聯動平臺,提高學生家長傷害預防知識和技能,重點做好學生的安全看護和關心教育,購置電動車/自行車頭盔和運動護具并監督使用,減少學生校外傷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WHO UNICEF.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EB/OL].[2018-02-20].http://www.oalib.com/references/8432563.

[2]LINNAN M.Child mortality and injury in Asia: survey results and evidence[EB/OL].[2018-02-26] http://www.unicef-irc.org/publications/pdf/iwp_ 2007_ 06.pdf.

[3]A league table of child deaths by injury in rich countries.Innocenti report card No.2[EB/OL].[2008-01-22].http://www.unicef-icdc.org/publications/pdf/repcard2e.pdf.

[4]WHO.傷害與暴力社區調查指南[M].吳凡,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

[5]疾病控制基本數據集第6部分: 傷害監測報告:WS 375.6—201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1-12.

[6]ICECI Coordination and Maintenance Group.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external causes of injury (ICECI)[R].AIHW,2004.

[7]KANN L.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YRBSS)[EB/OL].[2008-01-22].http://www.cdc.gov/healthyyouth/data/yrbs/index.htm?s_ cid=hy-homepage-002.

[8]SALAM R A,ARSHAD A,DAS J K,et al.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mong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Adolesc Health,2016,59(4):76-87.

[9]胡國清,朱松林,王琦琦,等.中國五歲以下兒童非致死性傷害發生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8):773-776.

[10]張譯天,萬幸,余小鳴,等.2005—2015年中國青少年傷害發生率的Meta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10):1062-1064,1069.

[11]王聲湧.傷害流行病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J].預防醫學文獻信息,1998,4(3):299-300.

[12]王聲湧.傷害流行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13]馬文軍,許燕君,李劍森,等.廣東省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特征[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47-49.

[14]周月芳,羅春燕,陸茜.上海市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11):1369-1372.

[15]符筠,段佳麗,律穎,等.北京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11):1604- 1606,1069.

[16]馬雙雙,郝加虎,萬宇輝,等.中國部分地區2012—2014年中學生意外傷害流行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2):174-180.

[17]楊劍,劉曉玲,周亞敏,等.澳門地區中學生傷害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1):98-101.

[18]曾寒君,許韶君,萬宇輝,等.中國六座城市中學生意外傷害流行現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2):177-180.

[19]曾光,耿玉田,荊瑞巍,等.北京市兒童青少年傷害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12):1024-1028.

[20]余小鳴,王璐,徐海鵬,等.我國城市學齡兒童青少年傷害現狀及特征[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1):52-55.

[21]諶丁艷,周麗,吳宇,等.深圳市中小學生傷害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11):1737-1739.

[22]喻彥,黃麗妹,楊琛,等.上海市不同戶籍小學生跌倒傷害流行特征分析[J].傷害醫學(電子版),2016,5(2):27-32.

[23]MARTIN J,COOPER C D.Playground safety in south western Sydney[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5,41(11):587- 591.

[24]李思杰,段蕾蕾.兒童跌落傷害預防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11):873-876.

[25]閆蓓,黃麗妹,彭娟娟,等.上海市兒童跌倒傷害干預項目效果評價[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7,21(8):775-779.

[26]LIU B C,IVERS R,NORTON R,et al.Helmets for preventing injury in motorcycle rider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1):CD004333.

[27]THOMPSON D C,RIVARA F P,THOMPSON R.Helmets for preventing head and facial injuries in bicyclis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0(2):CD001855.

[28]彭寧寧,羅春燕,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現狀淺析[J].上海預防醫學,2003,15(4):163-167.

(收稿日期:2018-04-13)

猜你喜歡
流行病學上海市學生
小兒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預防分析
斯諾醫生——流行病學調查基本方法創立者
健康體檢常見慢性病及指標異常流行病學分析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上海市房地產學校
趕不走的學生
照片墻
學生寫話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