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即墨柳腔的藝術特色

2018-12-12 08:20李楊青島大學音樂學院山東青島266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鼓子小調劇團

李楊(青島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光彩奪目的瑰寶,它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式,匯集了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門類于一身。[1]柳腔藝術以演出劇目為根基,以地方性語言為貫穿,以完整的曲式結構為基礎,劇情的穿插,融匯了大多的民俗的音樂成分,靈活的結合了旋律,劇情,人物,以及語言來刻畫出這一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音樂藝術方式。并且隨著民族樂器的伴奏之下,旋律的起承轉合使得柳腔的音樂感貫入人心,帶給我們充足的視覺與聽覺以及感官的審美滿足感。

1 柳腔的產生及演變

乾隆十三年,自然災害頻發,人們生活困苦。即墨縣以西的人離開家鄉,流浪到各地,有的來到即墨。他們沿路乞討:邊演唱家鄉小調遍乞討。本地人稱他們乞討時所唱的小調為“肘鼓子”。這種小調受當地群眾的歡迎,逐漸傳唱開來,形成了一股潮流。隨著時間的推移,肘鼓子受即墨當地的民間花鼓秧歌,小調的影響,不斷吸收精華,不僅聲調更加生動形象,而形成一種新的樣式板腔體。最初肘鼓子的演出形式簡單,伴奏樂器只有兩樣,一個手鼓一個快板。演員極少,一個劇目中一般都是一人多角兒。到了20世紀前后,四弦胡琴加入到伴奏當中去了,并配以嗩吶配合伴奏。由于剛采用四胡伴奏,沒有樂譜固定旋律,每次演奏都不同,伴奏和演唱者不能很好的配合,他們便相互配合往上“溜”,因此這種新的演唱形式被稱為“溜腔”,而“溜”字難登大雅之堂,藝人們就找了“溜”的同音字“柳”字作為替代,正式將肘鼓子“溜腔”定名為“柳腔”。

柳腔在即墨地區廣泛的流傳開來,越來越多的藝人也被吸引到此,人們便將即墨叫做“柳腔之鄉”,自然而然柳腔也就稱為“即墨柳腔”了。

2 柳腔的藝術特色

2.1 唱詞的藝術特色

腔藝術是在膠東地區形成,因此柳腔的語言特點充分帶有膠東地區方言的特征,使得柳腔在風格上大放異彩。

即墨方言有四個音調,分別是陰平(例字非、邊),陽平(盤、男),上聲(本、米),去聲(去、固)通過下面的表格做一個對比:

方言 普通話 方言 普通話固(去聲)涌(去聲) 蠕動 約(陰平)么(去聲) 大約瞎(去聲)黑(陰平) 晚上 歪(陰平)快(去聲) 半趟

此外,很多俗語在表達情感或心情時有獨特的優勢,如“你好比蟈蟈腚上一根毛”那就是獨一無二的意思,表明憐愛珍惜之情。這些語言對于當地百姓來說,是貼近生活,對于外來人群,就是生動幽默,自然很受人們歡迎。

2.2 伴奏樂器

在柳腔藝人對伴奏樂器的不斷探討和變革中,1900年前后,柳腔受萊陽一帶“四弦小調”用四胡伴奏的影響,柳腔開始采用四弦胡琴為主要伴奏樂器,嗩吶幫腔,并由郭鳳鳴進行改進,使得它更適合為柳腔伴奏。

《即墨柳腔劇團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書》中曾記載,“四胡有四根弦,一、三弦(內弦)和二、四弦(外弦)各為一組,每一組音高相同。馬尾毛分成兩段,分別加在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間。四胡被確立為主要伴奏樂器后,柳腔在唱腔、過門以及伴奏音樂方面都有了較大的變化,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地方劇種。由于四胡和柳腔不可分割的聯系,有人稱四胡為“柳腔胡琴?!?/p>

柳腔和其他唱腔一樣也有武場和文場之分。武場是表演武戲的,伴奏以打擊樂器為主。文場伴奏多絲弦樂器,并根據主要人物的不同,每一場主奏的絲弦樂器也會有所改變,以更好的突出人物特點、音樂特色。弦樂中除四胡還有琵琶、三弦、一類的伴奏樂器,管類樂器有嗩吶、笛子等。

2.3 柳腔的唱腔特點及類型

柳腔的唱腔類型分為兩類:基本腔和曲牌腔。不過曲牌腔應用的很少,基本腔的運用相對廣泛,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唱腔特點。

就柳腔的基本腔具體分類來說,“悲調”是柳腔中非常特別的一種類型,俗稱“哭腔”,在柳腔角色中是小生,旦角的專有唱腔。一般是一板一眼,整個節奏是起在眼上在落到板上。另一種是“花調”,俗稱“花腔”。它截然相反,十分歡快,有快有慢,整個音樂的律動性很強。從唱腔的節奏上來看,節奏是從眼或者閃板上起,最終還是落在板上。在柳腔主要的類型基本腔之中,“悲調”與“花調”的應用是十分豐富的,這也代表了柳腔演繹的主要類型。

3 柳腔的現狀及保護

3.1 柳腔的現狀

1949年后,柳腔藝術蓬勃發展,在膠東地區出現很多柳腔劇團,1950年,青島地區在人民政府的協助下成立了“金星柳腔劇團”,四年后,由著名的劉作連老師帶隊組成了“即墨民藝柳腔劇團”。藝術是具有反應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功能的,并有形無形的給予社會和人們一定的影響,傳播新的思想。同時藝術也會帶來經濟效應,比如通過商業演出獲取利潤,帶動著經濟的發展。然而任何事物都會面臨著更新換代,柳腔也處于一種不斷興衰存亡的過程之中。隨著高科技時代的來臨,現場觀眾開始慢慢流失。由于這種戲曲類的藝術屬于現場藝術,因為觀眾的減少,演出就會變少,劇團的收入也變少,就導致柳腔藝人慢慢流失,整個藝術行業呈現一種下滑的趨勢。

3.2 柳腔的保護及傳承

我國的大多數地方戲曲雖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護,在不斷發展,但更多的地方劇種的保護是有所不足的。[2]柳腔藝術面臨失傳的危機,因此對柳腔藝術進行一定的保護及傳承是必要的。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成度提高,即墨柳腔也被國家列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政府開始投資,通過電視臺、通過組織一些現場的活動或者是通過媒體將柳腔不斷推廣。柳腔有著深厚而又豐富的群眾基礎,政府應該把握好這個有力的資源,大力推廣柳腔藝術,并定時組織一些演出,并鼓勵私營的演出劇團。讓柳腔藝術進社區,進校園。平時開設柳腔班,教社區的百姓演唱柳腔,這樣一來,柳腔藝術不但不會銷聲匿跡,反而會讓感興趣的人加入到其中,保護了柳腔的傳承。

柳腔藝術從肘鼓子慢慢的、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一路坎坷大起大落經歷了很多風雨,柳腔藝術想要更好的發展下去少不了我們后代人對柳腔的保護和傳承。今天的柳腔藝術仍然用其淳樸的語言、生動形象的表演給大家帶來視聽盛宴,為人們增添了豐富的元素。

綜上所述,地方性語言特點的使用,使得柳腔唱腔的傳播更具與地方性色彩。柳腔的現狀和傳承發展問題還是需引起人們高度的重視的。所謂變則通,在傳承的基礎上,應當對柳腔的發展做出適當的調整,使之更符合現代大眾的地方性藝術文化的審美情趣。這也是在柳腔的傳承和發展中值得我們更多人思考的問題之一。

猜你喜歡
鼓子小調劇團
蘭州鼓子傳習所調研報告
蘭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滄桑情懷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鼓子
五河小調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