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摜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制研究——基于體育文化和科技創新的視角

2018-12-13 03:55王懷建林小美
中國體育科技 2018年6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機制科技

王懷建,林小美

?

中國摜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制研究——基于體育文化和科技創新的視角

王懷建1,林小美2

1.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嘉興 314036;2.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 體育學系, 浙江 杭州 310028

在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背景下,重塑與創新中國摜牛文化保護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文獻資料研究、實地考察、專家訪談、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結合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理論對中國摜牛的保護機制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認為:1)中國摜牛政策性保護應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協調的國家戰略和最大限度地放寬地方性經濟創收機制;2)中國摜牛體育文化保護應注重生態構建與社會參與機制,推動文化生產性和社會化保護的實現方式;3)中國摜??萍紕撔卤Wo應開發信息資源互聯和科技生產性保護機制,加大科技人才和服務資金的投入,建立現代化數據服務平臺,促進中國摜牛體育文化、經濟與科技的共同發展。

中國摜牛;體育文化;科技創新;保護機制;文化遺產

1 中國摜牛非遺保護的背景分析

2003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以公約形式,督促各國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次年,我國財政部與文化部聯合制定并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要求各地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3];同年5月,文化部辦公廳確定并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2008年6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0項)公布;2011年5月,摜牛列入第3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1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項目類別;2014年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53項),將先前使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4]。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既要注重社會與經濟效益同發展,更要注重體現精神價值的重要內涵,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制度[10]。因而,中國摜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摜牛非遺”)也將面臨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新情況和新問題:1)保護主體界定不明。摜牛文化保護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仍采用自身認可的方式進行保護,導致保護主體中的傳承者和管理主體機構有著較多的意見分歧,最為直接的體現是摜牛非遺保護主體眾多、執行過程尚未明確由誰來統籌全局,導致現階段摜牛體育文化與科技資源的管理分散與利用困難。2)保護理論研究滯后。2017年6月25日,中國摜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嘉興舉行,會上討論了摜牛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的產業化路徑,以及第2代傳承人能否接替當代傳承人的非遺文化重任。因為真正的摜牛傳承人長期從事武術與摜牛技術訓練,缺乏摜牛理論研究的基礎,特別是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的角度;然而,從事摜牛文化理論研究者又缺乏摜牛實戰的經驗和能力,很難深入體會到摜牛非遺的體育文化內涵,以及在研究人員上缺乏團隊協作,致使摜牛文化保護的實踐工作缺少科學理論指導,摜牛文化理論研究成果缺乏操作可行性,進而影響摜牛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的開展。3)保護環境有待改善。首先是摜牛的傳統文化和社會記憶已不僅僅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必須轉化為經濟創收的生活文化,其次是現代社會的人性取向也使摜牛的文化內容風格與形式嚴重缺失,完全脫離了回民族摜牛項目身體文化信仰的宗旨,且以摜牛聯盟現有財力進行保護和傳承工作有一定的難度。4)傳播方式不足。摜牛發展至今,了解的人不多,參與的人很少,長期從事的人少之又少,而摜牛非遺保護信息在社會公眾和科研機構等地的有效傳播、表演展示、文化宣揚等技術和領域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5)體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保護機制亟需創新。根據當前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現狀,摜?,F有的社會、體育文化和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摜?,F有研發體制和支撐體系未能完全適應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的歷史趨勢,更無法體現社會、體育文化對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科技發展對社會、體育文化的推動作用。

2 中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創新訴求

中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是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范疇內,針對摜牛的文化傳承與發展需求和社會化作用,通過對摜牛保護工作中各類要素的作用分析得出:1)摜牛非遺保護機制是在摜牛文化各形態實然存在的前提下,通過已定規則協調各形態之間的關系,產生可預見性結果的具體運作方式;2)摜牛保護機制不單單是簡單的摜牛文化外部生存環境的建設,更是為了摜牛非遺項目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目標;3)基于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視角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是在保護工作中依照浙江嘉興文化管理體制和制度精神,運用數字科技創新手段,遵循摜牛非遺動態演變的規律,協調處理社會系統在摜牛非遺保護工作中的相互關系,從而保證和推動摜牛非遺的保護工作有序進行;4)基于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視角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是為了提升摜牛非遺保護、傳承與發展的文化與科技創新能力,并對摜牛非遺保護的現有結構做進一步完善與優化(圖1)。

圖1 中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創新要素結構

Figure 1. The Innovated Protection Mechanism Structure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ushing Bull

2.1 基于國家政策視角下的保護機制

國家政策與制度建設是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重要保障?,F行的摜牛體育文化管理體系中,行政化占有率較高、社會化與科技使用率則較低,必須盡快建立一個行之有效、高效運作的摜牛非遺文化行政管理體系或者專門的體育文化保護機構。一方面,可以從科學研究和系統保護的角度對摜牛體育文化摸底調查、評選登錄等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摜牛體育文化保護的綜合服務體系,還可以對摜牛體育文化保護制度進行完善和提升,推進各項體育文化保障制度的不斷優化,推動摜牛體育文化產業在不同社會領域內的全面拓展,不斷促進摜牛體育文化業態的創新發展,同時激發摜牛文化產業創設新服務、開發新技術、探索管理新舉措的積極性,也可以使摜牛體育文化創新者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超額利益,促進社會各界參與和融入到摜牛體育文化保護工作之中。

2.2 基于體育文化視角下的保護機制

2.2.1 摜牛非遺的體育文化生態保護機制

文化生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與特征的重要表現形式。摜牛項目的民族特征與抽象意義文化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圖2),它既可以附著于摜牛運動形式之上,也可以體現出摜牛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并在摜牛發展的歷史與文化環境中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利用價值。然而,摜牛文化作為少數民族凝聚力的結晶,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文化主權和文化個性[2],當前摜牛文化生態缺乏對浙江嘉興城市文化與歷史文化的系統凝練,也不能作為摜牛體育文化的典型代表,難以獲得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文化價值體系認可,必需要綜合摜牛體育文化運動、傳承人設想、城市與歷史文化、民族與國家形象等要求,建立具有物質形態穩定性的摜牛體育文化生態環境,促進摜牛非遺文化的原真性保護。

圖2 當前中國摜牛體育文化形象標志

Figure 2. The Current Image Symbol of Pushing Bull

2.2.2 摜牛體育文化保護的社會參與機制

中國摜牛體育文化生成于回民族日常生活,在我國元朝時期得到各民族的文化認同,生存、發展起來并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大一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與地方優秀非遺文化項目的推廣,以及自2012年以來一年一度全國摜牛邀請賽與爭霸賽的舉辦,摜牛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且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趽ヅ7沁z體育文化保護的社會參與機制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1)摜牛體育文化的政策性保護,在優先保證摜牛文化保護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兼顧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地適度開發摜牛體育文化資源;2)摜牛體育文化的社會性保護,在滿足摜牛傳承人的物質生活需求外,從摜牛體育文化的特質、文化符號、體育活動、文化表演等方面體現文化公共性,科學合理地進行摜牛體育文化整體保護的空間布局。根據在浙江嘉興摜牛實地考察了解到,對中國摜牛歷史資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主要是從2007年開始,傳承人韓海華在中國摜牛被列入浙江嘉興第2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前期,個人出資采訪與中國摜牛有淵源的師傅并拍攝記錄視頻,完成多篇有關摜牛師傅的回憶材料,收集個人早年摜牛時各方媒體報道的材料等。然而,歷史與現實具有流失性,要實現中國摜牛非遺保護的有效性,做好規范化保護是其前提和基礎。當前摜牛保護的相關內容不全、歷史資料保管欠佳、傳承人建檔不完善,人為主觀保護因素重于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規律,迫切需要進行摜牛非遺保護的規范化管理和科技、數字化的應用,確保有價值的摜牛非遺文化資源能夠被科學、規范地建立、管理和保護下來。

云服務功能的強大計算能力,它會根據企業的各類、各項數據信息和資料進行自動化分析和處理,并進行風險識別快速幫助決策者掌握決策依據,會計信息化效率將飛速提升。

2.3 基于科技創新視角下的保護機制

2.3.1 摜牛非遺的信息資源互聯機制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收集到的中國摜牛數據資料都由摜牛傳承人韓海華及南湖區武術協會共同進行管理和保存,且現有的摜牛保護體系偏重于對遺產項目和遺產項目代表傳承人的保護[9],僅有極少數圖書影像資料保存在浙江嘉興南湖區文化局等機構,中國摜牛資料的檢索和查閱非常不便,并且在保護工作中涉及摜牛文化品牌開發的法律法規、科研理論與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等內容缺乏科學的規劃管理。因此,打造科技智慧平臺是當前中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對比研究中國摜牛非遺與我國文物、民俗等各類典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際情況,針對摜牛非遺的價值內涵和文化特征,提出必需構建符合社會化需求的摜牛非遺保護的互聯機制,保證社會公眾可以在各大網絡視頻、聊天交友、游戲開發、文化學習等互聯網平臺分享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各項成果,并在開放性、兼容性、互聯性和普適性的前提下,以摜牛保護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功能可用性為前提,以安全易用為目標,以規范摜牛非遺數字化保護標準、研發摜牛非遺數字化保護技術、拓展摜牛非遺數字化保護方式、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創新性保護平臺,同時要求提高平臺管理效率和平臺建設、維護與更新的可擴展性,保證基于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長期發展和有序運行。

2.3.2 摜牛非遺的科技生產性保護機制

2017年中國摜牛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現有的摜牛非遺靜態保護必須增大科技含量投入,加強摜牛非遺文化再生能力的塑造,以求獲取更多的社會與經濟價值。尤其是當前文化與科技融合已經成為摜牛非遺保護的必然趨勢,就如阿爾溫·托夫勒的預言:高技術與高文化將整體推進未來社會的平衡發展[1]。中國摜牛文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進化的,摜牛保護的實踐行為也是走在摜牛理論研究的前面,但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廣度、深度、高度和跨度還較為欠缺,迫切需要新的創意產品、文化制度和發展觀念的涌現,延伸出更多新的文化要素和形態,通過全球價值鏈網絡和社會網絡動力作用,催生城市新興產業價值鏈,提升摜牛文化的影響力、表現力、傳播力和吸引力,提高摜牛體育文化與科技服務的體驗性與功能性,助推摜牛體育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我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生命力。如此往復,摜牛體育文化借助科技創新實現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同時摜??萍嫉膭撔乱矊⒔柚谌祟愃季S和文化的進步得到升級,從而產生一個全新、有機的摜牛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系統,提升摜牛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科技能力,增強摜牛體育文化產品表現力的優化升級能力,加強摜牛體育文化創意設計的業態發展能力,以及摜牛非遺體育服務的公共文化能力,從而激發摜牛非遺保護的再生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體制的不斷深化,中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創新訴求,必須牢牢把握科技創新與傳統文化發展的時代契機,從國家政策引領的高度形成有利于融合發展的研究方法和工作體系;必須根據中國摜牛非遺保護的社會環境、地域資源與文化生態氛圍等,按照摜牛非遺保護的現實需求來創新、構建和完善保護機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可操作實施措施;必須以科學技術創新為推動,創設以中國摜牛聯盟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社會服務為支撐的一體化互動、持續穩定的科學技術創新合作機制,從而發揮科研機構在中國摜牛產業化發展的不同產品類型的科技創新及科技創新不同階段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中國摜牛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3 中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實現方式

3.1 基于國家政策保護機制的實現方式

在前文論述中,明確了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提出和保護措施是植根于特定國家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過程,是基于法理層面保護和傳承各國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法律依據和總體制度。我國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確立了從國家層面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方針[11],然而,根據當前浙江嘉興摜牛體育文化保護工作的現狀發現,僅從國家層級對摜牛體育文化保護提出總體性的要求略顯不足,在省市級和省際之間的摜牛體育文化保護的法規制定方面尚有較大空白,應將保護的原則、運行方式、管理制度等增設到各級體育文化保護立法進程中,同時盡最大限度地放寬地方性的經濟創收保護體制。響應國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政策號召,在嘉興市及南湖區政府的引領下建立了南湖區非遺保護中心,制定了“摜牛非遺保護五年計劃”和“國家級非遺項目——摜?!藗€一’保護措施”。在此基礎上,南湖區政府先后出臺了《南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和《南湖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兩份文件,文件明確要求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強對摜牛體育非遺文化保護的全方位指引。為此,中國摜牛傳承人韓海華與中國孔子基金會聯合創建了嘉興首家孔子武學堂,進行中國摜牛非遺文化展示、體育文化教學和中國摜牛對外交流等學習內容,其中,中國摜牛教學基地被列入嘉興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并與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建立了“嘉興摜牛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基地”。同時,中國摜牛體育文化的發展堅持統籌協調,服務國家戰略;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堅持科學發展,促進全民健康,積極配合國家及地方政府做好摜牛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統籌規劃和體育賽事的舉辦與文化交流工作,大力發展摜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

3.2 基于體育文化保護機制的實現方式

3.2.1 加快摜牛體育文化保護的理論體系建設

在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的歷史背景下建立摜牛非遺文化保護的支撐理論體系,既是開展中國摜牛體育文化生態保護的基礎條件,也是推進摜牛非遺保護進一步深入發展的基本保證。為此,正在逐步完善摜牛非遺文化保護的特色理論體系建設,包括摜牛體育文化保護與發展的本質與主題,近期及未來各階段摜牛文化保護與發展的根本任務和動力機制等,以及區域性協同的摜牛體育文化保護模型建構,特別是省市和省際間各級摜牛民間體育文化保護工作的文化差異與認同,提倡摜牛體育文化理論創新的百家爭鳴;其次,拓寬摜牛體育文化研究的空間和思路,將多學科、多門類的研究領域、科學技術和表現手段引入摜牛非遺保護體系之中,打通體育文化與科技協同發展的創新之路;第三,逐步完善摜牛非遺名錄體系,推動中國摜牛體育文化保護工作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并借鑒國外成功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例如:西班牙斗牛成功的文化產業營銷案例),以彌補摜牛體育文化保護的國內不足之處。

3.2.2 深化摜牛體育文化保護的社會共享意識

社會體育共享意識是體育文化視角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中國摜牛非遺社會化、大眾化保護的關鍵,其中包括國家及政府的政策與財力支持,民間組織機構的大力協助,以及社會公眾的參與等。自2011年摜牛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在浙江嘉興市委、市政府、文化局、傳承人、中國民族民間體育開發研究會等的共同努力下,關于中國摜牛文字、錄音、錄像、紀錄片等資料的挖掘、收集、整理成果在不斷地完善,共收集整理相關圖片10 000余張,訪談錄音146 min,訪談錄像126 min,宣傳片1部,視頻資料104 min,收集文字資料10萬余字,釆訪記錄手稿1萬余字。同時,中國摜牛傳承人韓海華及團隊實地調研了國內外摜牛項目保護和開展的實際情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書寫和展示了摜牛體育文化分布地圖、摜牛文化傳承人關系圖譜和摜牛體育運動3D網絡圖譜為代表的非時序圖譜,并結合浙江嘉興摜牛體育非遺文化的保護現狀,與各國各地摜牛保護組織圍繞提高社會公眾參與摜牛體育文化的熱情提出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7],推動摜牛體育文化社會化保護和生產性保護,促進社會公眾對摜牛體育文化的體驗和感知,達成摜牛體育文化的社會公眾保護意識和行為,保障摜牛體育文化保護機制的順利運行。

在國家政策與社會公眾保護的基礎上,傳承人韓海華及團隊于2014年10月14日在浙江桐鄉開發了以摜牛旅游資源為主題的浙江烏鎮東方斗牛園,通過保護摜牛文化精神內涵、展出摜牛文化物質形態等多種方式對摜牛非遺文化空間進行保護的工作方式,將摜牛文化有意識的保護同日常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其成為斗牛園居民社會體育生活的一部分進行設計和搭建[6]。在物質層面保護上要求:1)為摜牛非遺文化傳承者提供適宜的活動空間,注重場景意境的布置與體育文化氛圍的烘托;2)對摜牛非遺文化的物質實體各要素進行保護,其中有傳統建筑物、體育文化結構等;3)制定斗牛園內專門的摜牛體育文化保護規則和政策,加強對摜牛傳承者的體育文化工作保障。在精神層面保護上要求做到:1)提升摜牛文化傳承者的社會地位,制度化地確立其在斗牛園博物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將有保護價值的摜牛文化物品與歷史體育文物設置固定的斗牛園博物館進行展出;3)運用虛擬現實等技術對摜牛非遺進行再現與恢復,做到象征性與表意性的展現,讓社會大眾在游戲中體驗摜牛體育活動的樂趣,激發其參與的興趣。

3.3 基于科技創新保護機制的實現方式

3.3.1 搭建摜牛體育科技數據化服務平臺

科技服務創新是體育文化與科技融合下摜牛非遺保護機制的源動力。相對于摜牛體育文化創新能力而言,摜牛的科技服務與創新技術顯得極為欠缺,僅僅以面向摜牛體育科技保護和社會服務需求來講,必須以摜牛體育文化的個性屬性、所屬類型和文化空間為基礎,合理利用現有科技知識獲取、吸收和內化新興科學技術實現摜牛體育科技保護的創新服務平臺。1)在中國摜牛體育文化數字化保護程度較低的前提下,創生出摜牛體育科技保護的復合型數字化信息模型;2)加快摜牛體育文化內容的數字轉換進程和電子檔案的積累,為滿足社會公眾參與摜牛體育科技服務體驗和服務水平的要求,建成基于摜牛體育科技服務的一體化應用平臺[5];3)通過互聯網數字化技術,采用網站、微博、微信等公眾傳播平臺介紹摜牛非遺文化保護的重要活動及事件,以及與央視、浙江衛視、阿里體育、愛奇藝等多家網絡直播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實時播放中國摜牛邀請賽、爭霸賽等多個比賽的現場畫面,不斷提高摜牛體育文化與科技傳播的廣度和大眾認可的深度。

3.3.2 加大摜牛體育科技創新資金和人才投入

響應國家“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政策號召,中國摜牛嘗試性地參加了一些經濟類、文化類的創新項目挑戰,但限于摜牛體育科技人才、資金與技術等的缺乏,競爭力略顯不足。為此,中國摜牛團隊根據體育科技創新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地結合師徒傳承、學校教育、網絡培訓等手段,建立摜牛體育文化保護科技人才庫,并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吸收更高水平的摜牛體育科技創新人才投入其中;其次,積極與行政管理部門、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等院校合作,推動摜牛體育科技創新保護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建設和完善,目前已獲得嘉興市科技局項目資金支持,以及南湖區政府摜牛體育科技服務項目扶持,同時,各高校摜牛研究團隊也取得了國家級、省部級及市廳級自然和社會科學項目資金資助;第三,努力實現摜牛體育文化保護領域內的跨行業、跨領域、跨文化的科技創新,與嘉興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摜牛智能裝備和體育科技產業投資兩大業務板塊,逐步健全摜牛發展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摜牛體育文化與科技的生產經營機制,培育新型的摜牛體育文化業態;最終,由于摜牛體育科技人才的缺乏,當前中國摜牛體育服務的業務僅有中國式斗牛表演,武術表演,體育運動的技術咨詢,體育用品銷售等,而桐鄉東方斗牛園的建設略帶科技創新能力:1)摜牛非遺博物館:將摜牛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展示和利用,以傳承人現場表演和實物展示為主,融入體驗型、科普教育型等科技方式進行的摜牛實戰體驗;2)水幕太極:融合先進的水幕科技和太極武術理念,經過精細設計和巧妙組合,集人景一體,將太極文化與水的靈動、幻象、神韻結合起來,營造出新、奇、特的視覺效果,創造新式游客體驗;3)科技型酒店:擬建成利用水力和太陽能混合自發電的現代化科技體驗式酒店,配建高科技養?;?,形成穩定的生態牛產業鏈供應體系,使東方斗牛園成為烏鎮的附屬景點。

全球視野角度分析得出,目前各國摜牛非遺文化保護主要由國家政策和政府管理執行,其中優勢在于摜牛非遺體育文化保護可以達到“頂層設計”的高度,也可以在保護實施過程中在政策引導下形成一整套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舉措。但就摜牛體育文化資源本身而言,只有通過挖掘其體育文化價值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并運用多種手段體現其社會能效,才能最終實現摜牛非遺文化的有效傳承;而當前摜牛非遺科技創新保護需要的是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推動摜牛文化產業與計算機產業、科技文化服務產業、數字化信息產業的聚合,開放和創新摜牛文化的多種表達形式和文化功能的實現,促進摜牛文化與科技、經濟的共同發展。此外,摜??萍寂c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優化和塑造[8],合理應用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表1)。

表1 文化與科技融合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模型

4 結束語

摜牛運動是一項展現人類身體與精神特質的文化資源,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多樣化的精髓,也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無限創造力?;隗w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視角下的摜牛非遺保護機制及其實現研究涉及諸多理論、方法和技術,且還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在實踐應用中不斷積累、完善和解決,諸如摜牛體育文化的保護環境、技術與政策的不斷變化,會長期對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下中國摜牛保護機制的修正與完善產生動態性的影響;摜牛體育科學技術和研究成果的研發、轉化,摜牛體育文化與科技保護機制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突破,將是未來攻克的重點方向??傊?,基于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下中國摜牛保護機制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中國摜牛體育文化社會化、大眾化、科技化、服務化的過程,終而推動摜牛體育文化保護事業長足發展,并由此推動體育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的快速發展。

[1] 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黃明堅,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0-23.

[2] 樊炳有,李建國.城市體育文化記憶的內涵、特征及類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1):5-8.

[3]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937.htm.

[4]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2/03/content_9286.htm.

[5] 林小美,林天孩.“摜?!边\動文化生態要素分析與結構模型建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8):36-41.

[6] 林小美,林天孩,陳玉玲.江浙地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涉入路徑與要素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5,51(5):72-77.

[7] 林小美,周清志,趙寒治.摜牛產業化開發模式及發展策略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7,39(2):27-33.

[8] 倪依克,胡小明.民族傳統體育的走向[J].體育科學, 2014, 34(12):3-7.

[9] 王懷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興摜?!钡膫鞒信c發展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2):34-36.

[10]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

[11] 朱兵.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的建構[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2):2-9.

[12] 張華新.摜?!蔽幕w育品牌建設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 2013,35(4):5-7.

Protec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ushing Bull——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Culture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NG Huai-jian1,LIN Xiao-mei2

1.Jia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314036, China; 2.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various forms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hinese cultu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Pushing Bulldog protection. The article adopts documentary material method, practically inspecting method, visiting-experts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so on, to analyze synthetically the protection of Pushing Bulldog, combined with sports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Pushing Bulldog protection should adhere 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national planning and local economic income-generating policy. 2)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ushing Bulldog protection,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protection with the help of production and society. 3)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rconnection, more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service funds and a modern data platform of Pushing Bulldog protection should be applied for development of Pushing Bulldog cultur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G85

A

1002-9826(2018)06-0136-06

10.16470/j.csst.201806018

2018-02-28;

2018-10-09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6NDJC093YB)。

王懷建,男,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中國摜牛研究,E-mail:517527409@qq.com。

林小美,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傳統體育學,E-mail:Linxm66@163.com。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機制科技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ough Nut to Crack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建立激勵相容機制保護數據安全
科技助我來看云
文化遺產是“價值富礦”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