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2018-12-13 06:40練明建王前明曾秀雅劉樹業洪國粦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年23期
關鍵詞:滴度免疫性肝病

練明建 王前明 曾秀雅 劉樹業 洪國粦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福建 廈門 361003)

自身抗體檢測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硬化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然而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均能檢出自身抗體〔1〕。肝硬化是肝炎損傷由量變到質變的結果,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中扮演重要角色。自身免疫現象在肝病患者中常被發現,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調節性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受損、B淋巴細胞激活因子升高、病毒的分子模擬、固有免疫、基因因素〔1〕。免疫耐受破壞可能在疾病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故對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至關重要。正確地將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其他肝病區分,對臨床治療起關鍵作用。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檢測的相關報道較少,不同研究報道的陽性率差異較大,而且自身抗體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也存在爭議。本研究探討自身抗體在肝硬化診療中的檢測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回顧性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肝硬化患者270例,男149例,女121例,平均(57.84±12.30)歲。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67例,丙肝抗體陽性32例,HBsAg和丙肝抗體均陰性171例。肝硬化診斷均符合2004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排除已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肝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體陽性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

1.2方法 入院24 h之內檢測自身抗體、血常規、肝功能、凝血常規、免疫球蛋白、補體和甲胎蛋白(AFP)。 間接免疫熒光法、免疫印記法和酶聯免疫斑點法檢測抗核抗體(ANA)、雙鏈DNA抗體(dsDNA)、線粒體抗體(AMA)、平滑肌抗體(ASAM)、AMA-M2、肝腎微粒體抗體(LKW)-1、肝溶質1型抗原抗體(LC-1)、可溶性肝抗原抗體(SLA)、Jo-1抗體、硬皮病(SCL)-70抗體、史密斯(Sm)抗體、干燥綜合征(SS)A抗體、SSB抗體、U1核糖核蛋白(U1RNP)抗體、核孔蛋白gp210抗體、核點型抗體sp100。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膽堿酯酶、堿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轉肽酶(GT)采用羅氏P800生化分析儀測定;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和血小板計數(PLT)采用西門子ADVIA 2120i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時間(TT)采用 STA-R血凝儀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補體C3采用貝克曼Immage特種蛋白儀檢測;AFP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行t、χ2檢驗。

2 結 果

2.1自身抗體檢測結果 以任一項自身抗體陽性為自身抗體陽性,270例不同的肝硬化患者中自身抗體陽性患者101例(37.41%)。ANA、AMA及AMA-M2陽性率最高,見表1。自身抗體陽性患者年齡為(61.73±10.83)歲,陰性患者的年齡為(55.51±12.57)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38,P<0.05)。自身抗體陽性患者男37例,女64例,陰性患者男112例,女57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455,P<0.05)。三組陽性率:丙肝抗體陽性肝硬化>其他肝硬化>HBsAg陽性肝硬化(χ2=13.89,P<0.05)。自身抗體陽性患者均伴隨ANA陽性,ANA滴度以1∶100常見,核型分布:胞質顆粒40例(39.60%)、核均質10例(9.90%)、核顆粒12例(11.88%)、核仁7例(6.93%)、著絲點8例(7.92%)、肌漿纖維1例(0.99%)、兩種核型23例(22.7%),以胞質顆粒型常見。

表1 自身抗體陽性結果〔n(%)〕

2.2肝功能指標和自身抗體的關系 自身抗體陽性組和自身抗體陰性組的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肝功能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血常規與自身抗體的關系 自身抗體陽性組WBC顯著低于自身抗體陰性組(P<0.05),見表2。

2.4凝血常規與自身抗體的關系 血漿APTT、TT和Fib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PT在兩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5Ig、C3、AFP與自身抗體的關系 兩組間IgG、IgA、IgM、補體C3及AFP均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陽性組和陰性組的血液檢測指標比較

與自身抗體陽性組比較:1)P<0.05

3 討 論

本研究中自身抗體陽性率高于其他研究(2.0%~6.6%)〔2,3〕,以ANA、AMA和AMA-M2為主,ANA以低滴度、胞質顆粒型為主。張利方等〔4〕研究發現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核型主要以核仁型(50%)和核膜型(25%)為主,認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體均以高滴度(1∶160)出現〔2〕,報道稱自身免疫性肝炎1型以均質型為主〔5〕,劉燕敏等〔6〕認為高滴度(>1∶320)自身抗體對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有意義,可見ANA核型和滴度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鑒別診斷。肝硬化的發展與年齡相關,隨著年齡增長,肝硬化風險也增高。吳云忠等〔7〕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自身抗體,發現自身抗體檢出率與年齡明顯有關。陳大為等〔8〕研究發現慢性乙型肝炎兒童自身抗體檢出率低于成人。本研究說明自身抗體的出現可能與肝硬化患者年齡有關。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高于男性,可能與女性激素分泌水平有關。本研究中女性患者自身抗體陽性率高于男性,龔希平等〔9〕研究發現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體陽性率女性也高于男性,國外也有文獻報道非酒精性肝炎女性自身抗體檢出率高于男性〔10〕,可見對老年女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的檢測應予以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有自身抗體陽性患者均伴隨ANA陽性,可能與樣本的選取、檢測方法及檢測員熟練程度不同有關。許多研究表明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病自身抗體陽性率不同〔11~13〕,其中丙肝患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乙肝患者高,已經在多篇文獻中報道〔2,14〕。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印度慢性肝病自身抗體檢出率與肝病的病因無關〔15〕,本研究以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病情可能較其他研究患者嚴重,且肝病自身抗體的陽性率可能與人種有關。不同肝硬化自身抗體產生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自身抗體與慢性肝病嚴重程度的關系不同研究結論不一,Ig是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球蛋白的升高很可能源于Ig升高。本研究說明自身抗體不只是一種Ig,而是多種Ig。肝硬化患者往往伴隨脾大和脾功能亢進,從而導致血細胞破壞增多,最突出的表現為血小板減小。Lian等〔16〕研究表明在酒精性肝病自身抗體陽性組球蛋白高于陰性組,白細胞低于陰性組,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可能自身抗體的致病與脾功能亢進有關。大部分凝血因子都是由肝臟合成的,肝硬化時肝臟合成能力下降,凝血發生異常,PT作為外源性凝血功能的指標,反映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量和活性。本研究自身抗體陽性組PT比陰性組低,但均高于本實驗正常參考值上限:15.4 s。其他血液檢查指標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差異,一般認為自身抗體滴度是自身免疫和疾病的標志,不直接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在高滴度時才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Cotler等〔10〕也發現ANA與非酒精性肝炎病理表現不相干,所以不能簡單說自身抗體陽性肝病越嚴重。

總之,肝硬化患者中較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現象,自身抗體檢出率與病因有關,ANA作為主要的檢出抗體與自身免疫性肝病滴度和核型均不相同,有助于鑒別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對于高滴度的ANA肝硬化患者可能與自身免疫性肝病重疊。不恰當地使用干擾素治療可使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惡化;而盲目地應用免疫抑制劑又可加重病毒血癥,所以應加強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鑒別診斷,重視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的檢測。自身抗體與肝硬化的關系多表現在球蛋白、PT和WBC上,具體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滴度免疫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醫治療
不同富集培養方法對噬菌體PEf771的滴度影響
兒童自身免疫性腦炎的研究進展
重組腺相關病毒基因藥物三種滴度的比較與分析
葛根素抑制小鼠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的作用
抗核抗體熒光模型與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臨床分析
胸腺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進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探討
膽汁酸代謝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進展
GP73在HBV相關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