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觀幸福度及相關因素

2018-12-13 06:39齊明山王曉娟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年23期
關鍵詞:健康狀況慢性病總分

齊明山 王曉娟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寧夏 銀川 750004)

我國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1〕,主觀幸福度是失能老人對身體狀況、心理功能、社會能力和個人綜合狀態的一種體驗,是衡量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指標。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觀幸福度及相關影響因素。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選取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住院的60歲及以上慢性病失能老人492名。納入標準:選擇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前五位的病種:高血壓、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2〕;能正常交流;Barthel 指數≤95分;失能時間>6個月;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語言表達及交流障礙者。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92份,有效率98.4%。

1.2研究工具 ①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曾從事職業、月經濟狀況、婚姻狀況、醫療付費方式、每周外出次數、輔助器具使用等。②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含24個條目,包括正性情感(PA)、負性情感(NA)各5個條目,正性體驗(PE)和負性體驗(NE)各7個條目,總分等于正性因子分與負性因子分之差加上常數24??偡?~48分,≤12 分表明幸福感低;≥36 分表明幸福感高,13~35分為中等水平。③健康自評:回答“與同齡人相比,您覺得您的健康狀況怎么樣?”,評分分為5 級:“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由于自評“很好”和“很差”的人數極少,故分別合并入“好”和“差”組。④Barthel 指數:包括進食、洗澡、穿衣、修飾、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入廁、床椅轉移、平地走及上下樓梯10項內容,每個條目分值為5分、10分、1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強。61~95分為輕度失能,41~60分為中度失能,21~40分為重度失能,≤20分為極重度失能。

1.3調查方法 課題組成員在老人入院1 w內進行測評,測試前告知研究目的、保密原則。對自行填寫困難者,由老人回答,調查者協助填寫問卷。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觀幸福度水平狀況 總分(28.30±11.66)分,處于中等水平,其中正性情感(5.31±2.84)分,負性情感(3.43±3.32)分,正性體驗(7.84±3.76)分,負性體驗(5.41±4.20)分。

2.2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觀幸福度的影響因素 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居住方式、健康自評、失能時間、失能程度、每周外出次數、輔助器具對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觀幸福度的影響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觀幸福度影響因素

3 討 論

主觀幸福度是評價老年人心身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3〕,本研究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觀幸福度處于中等水平,但低于其他研究報道的一般老年人幸福度水平〔4,5〕。慢性病病程長,病情反復和并發癥多,老人的生活和社會適應能力減退,在生活照顧和疾病管理方面對他人有較強的依賴性,降低、甚至喪失了自己的人生和社會價值,故幸福感比一般老年人低。高齡組失能老人幸福度明顯高于中、低齡組,與胡善菊等〔6〕研究結果一致。低齡組剛進入老年階段,從社會回歸家庭,但因疾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老人短時間內快速過渡到被照顧的角色,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反應,而高齡組經歷逐步衰老的過程,接受和適應了患病和失能的老年生活,幸福感相對更高。研究表明〔6,7〕,老年人的幸福感與文化程度、經濟水平、居住方式有關,本研究呈現了相同的結果。文化程度低的老人幸福度較低,高學歷的老人主動獲取疾病相關知識、注重人際交往、富有生活情趣、因而幸福度更高。在目前居家養老服務制度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的現況下,經濟收入高的失能老人可以憑借優裕的收入購買醫療和照護服務,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政府應完善社區養老的各項配套設施,如建設社區老年食堂、老年活動中心、日間養老中心等,可提供多項日常生活及醫療護理項目的上門服務,滿足失能老人多樣化的養老和照護需求,提升老人的幸福度。

健康狀況及社會交往與幸福感關系密切。老年人的軀體健康對心理健康有較大影響,失能、疾病所帶來的軀體痛苦和經濟負擔將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8〕。本研究中自評健康狀況差、失能時間長、失能程度重、使用輔助器具、每周外出次數少的老人主觀幸福感得分相對更低。當老人處于健康狀態時,相對能體驗到生活的快樂,則主觀幸福感較高〔9〕;而當老人因為各種慢性疾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時,需要借助輔助器具如手杖、輪椅、助行器等行動,感覺自己成為家人和社會的負擔,則傾向于體驗生活中的不幸,主觀幸福度會明顯下降。外出次數反映了失能老人的社交程度,老人與外界溝通交流和互動的頻率越多,就越能得到更多理解、支持和幫助,從而越有信心去從容面對疾病和失能,幸福感也隨之升高。

綜上,無論是家庭成員還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對慢性病失能老人照護過程中,關注老人生理健康的同時,也要積極關注其精神層面的需求,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社區中應建立老年活動中心、開展志愿者服務〔10〕,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增強老年人之間的聯系,克服孤獨寂寞心態,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身心健康,提升失能老人主觀幸福感。

猜你喜歡
健康狀況慢性病總分
肥胖是種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應用
昆明市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健康體檢常見慢性病及指標異常流行病學分析
第59屆IMO團體總分前十名的代表隊及總分
逆轉慢性病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慢性病候選人!
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
一年級下冊期末復習題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關心健康狀況的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