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與管控分析

2018-12-15 05:09潘明紅
中國綠色畫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重慶市

潘明紅

摘要:伴隨城市化進程與現代農業的協同發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日漸嚴重,對于農作物生產銷售以及人體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本文以重慶地區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市的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并從構建重金屬污染監測體系、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理念、建立重金屬污染評估機制以及采用適宜土壤修復治理技術等四個層面入手,探討強化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防治與管控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重慶市;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污染治理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便深入開展了有關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研究。據調查顯示,我國重慶農業區的土壤中主要含有Cd、Cu、Hg、Pb、Zn、As、Cr、Ni等八種重金屬,其中以Cd、Hg、Pb、Cu為代表的重金屬污染程度超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監測單元的61.5%,對農作物生長與人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一、重慶市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分析

(一)重慶市農用地監測概況

本研究監測區域覆蓋了重慶市的20余個區縣的農業用地,覆蓋面積超過1.5萬hm2,監測點覆蓋城市的遠近郊區,囊括山區、丘陵、平壩等地貌類型。該監測區域隸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長達1327h、平均氣溫接近20°C,主要灌溉水源來自于江河、溪流與地下水。其土壤類型以紫色土為主,質地主要為沙壤土,以氮磷肥、鉀肥為主要的化肥類型。

(二)重金屬污染情況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了原子吸收光譜法與原子熒光光譜法作為分析方法,以土壤背景值作為衡量參照,其中Cd、Hg、Pb與Cu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285mg·kg-1、0.080mg·kg-1、26.262mg·kg-1以及23.387 mg·kg-1,遠高于土壤背景值,由此可判斷造成重慶市農用地土壤污染問題的主要重金屬為Cd、Hg、Pb與Cu[1]。

二、強化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防治與管控的具體措施

(一)構建重金屬污染監測體系,完善制度保障

鑒于當前我國并未成立完備的土壤監測體系,受經費不足的影響,導致相關檢測設備難以得到及時更新,缺乏相關土壤環境的監測計劃指導具體實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夠完備,導致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相關數據信息難以得到實時更新。在此基礎上,應當以區縣為單位,將研究重點落實到農產品生產基地中,強化農作物重金屬含量的監測工作,并追蹤相應受重金屬污染的農用地土壤,以此來進行生態臨界值的設定,用于針對農產品及土壤進行有效評價,從源頭強化污染問題的治理力度,確保能夠有效分析污染源,并由專業人員提出土壤整治與修復的意見,從而借助健全的體系與制度為污染防治與管控提供有效保障。

(二)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理念,健全種植管理

應當健全現有的農作物種植管理機制,據調查顯示,葉菜類蔬菜的重金屬吸收能力最強,其次是根莖類蔬菜與瓜果,因此應當依據不同農作物針對重金屬的吸收情況進行種植作物種類的合理規劃安排,在輕度重金屬污染的農用地中種植瓜果類蔬菜,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的重金屬含量,還可以借助硅肥、石灰等添加劑最大限度降低重金屬對于農產品的影響。此外,還應當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理念的宣傳,引導農民加強環保意識,并針對農民開展專項農業清潔生產與種植技術的培訓教育活動,使污染防治與管控理念有效滲透進生產環節,進一步提升重金屬污染的治理與管控實效。

(三)建立重金屬污染評估機制,提高防治效果

一方面,我國應當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重金屬污染治理經驗,推動土壤重金屬污染評估機制的建設,由專業科研技術人員負責針對目標農用地的土壤進行監測,借助體外模擬實驗評估農產品的經口攝入量,進而借助健康風險評估模型的建設,實現對于受重金屬污染土壤所涵蓋的生態風險的有效預測與評估,以此為依據進行農用地功能的調整,進一步推動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

另一方面,還應當推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建設,深入到土地規劃與開發項目的動工前,針對污染源、污染程度與范圍等內容進行有效預測,并根據所得數據判斷采取何種措施加以管控,實現對于具有潛在污染風險建設項目的及時有效制止,并提出相應整改意見,最大限度降低土壤污染[2]。

(四)采用適宜土壤修復治理技術,實施生態補償

一方面,要想最大限度提高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與管控的力度,還應當應用多項土壤修復與治理技術,確保能夠最大限度實現土壤的改良,提升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實效,保護土壤生態平衡。首先,可以結合重慶地區所種植農作物的自身特性,著重強化農作物的品種選擇,選用重金屬吸收與積累程度較低的農作物品種,從源頭減輕農作物污染;其次,可以適當應用重金屬鈍化劑用于改良土壤,使其生物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降低,也可以采取輪作、施加有機肥等農業措施,降低農作物的重金屬吸收量;最后,還可以采用生物治理手段,進一步提高污染治理速度與質量,降低重金屬對于農業土壤與作物的影響。此外,還應當加強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深入開展土地修復技術的國家交流與技術研發,選取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進一步強化重金屬污染治理與管控的專業性、技術性、有效性。

另一方面,還應當采取相應生態補償措施,要求地方政府將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中,設立專項污染防治基金與生態補償基金,并向全社會擴大基金的征收與籌措渠道,使得污染治理與管控的責任由社會共同承擔,進一步解決土壤污染修復的成本問題,有效實現生態補償。

三、結論

總而言之,本文針對重慶市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提高數據分析的精度與有效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進行有效預防、治理與管控,最大限度控制污染源、提高治理水平,為農作物品質、人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提供穩固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石棋.北碚區菜地土壤重金屬含量分析與環境質量評價[D].西南大學,2013.

[2]黃燕華,張娜,劉麗.我國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探析[J].化工設計通訊,2017,43 (09):192-193.

猜你喜歡
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重慶市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 2020年立法計劃
重慶新一屆地方國家機構領導名單
試論如何提高水質檢測的準確性及穩定性
重金屬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工業氧化鉬生產工藝及污染治理分析
十堰市畜禽養殖場周邊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
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生物修復防治對策
正陽縣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狀況分析與研究
環境經濟學視角下養殖業負外部性分析及治理
重慶市首屆市民健康知識有獎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