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重慶市開州區新時期茶產業發展瓶頸及創新策略

2018-12-15 05:09郭進李洪陳義嘉
中國綠色畫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茶產業瓶頸創新

郭進 李洪 陳義嘉

摘要:茶葉是開州區傳統特色農業產業之一,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產業發展受產業基礎薄弱、組織化程度低、產業融合不夠、品牌包裝打造乏力等因素影響,逐漸萎縮。針對產業現狀,下步茶產業發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推進茶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優化產業鏈條,穩步提升茶產業發展綜合競爭能力,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茶產業;瓶頸;創新;策略

一、產業現狀

開州區位于重慶市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境內氣候四季分明,冬暖春早,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地勢北高南低,具有獨特的高、中、低立體差異性氣候特征,北部中山、深丘土質深厚肥沃,土壤PH值呈弱酸性,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自然資源亶賦,是優質茶葉的最適種植區。歷史名茶“龍珠茶”曾位列唐、清時期宮廷貢茶,上世紀九十年代榮獲全國第二屆農博會金獎。茶產業是開州區傳統特色產業,種植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受加工工藝技術落后、設備設施陳舊老化、品牌包裝打造乏力等影響,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制約,導致產業發展逐漸萎縮。據統計,開州區茶園種植面積約1500hm2,產量650t,產值近4000萬元。

二、發展瓶頸

(一)茶產業發展基礎薄弱

產業基礎差體現在:一是茶樹品種老化,低產茶園比例過高。 老茶區的茶園建成后都有30年以上,茶樹已過盛產期,單產較低,平均不足100kg/667m2。二是基礎設施落后,標準化程度不夠。老茶園都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設的,道路、排灌條件都比較差,遇到旱季或暴雨造成減產,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善。三是技術力量缺乏,生產加工科技含量低。沒有茶葉專業技術人才,科技推廣力量薄弱,茶產業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示范、茶產品加工研發等方面極度滯后。四是茶園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成本增加。由于茶園標準化程度不夠,在茶園修剪整形、除草施肥、采茶制茶等以人工為主,機械化使用率不高,導致管理難度加大,成本升高。五是加工水平低,產品競爭力弱。設施配套不足,加工技術落后,茶產品品質較差,競爭力不強。

(二)茶產業組織化程度低

茶園基地規模小,布局分散,以農戶分戶種植為主,管理落后,收益較低,組織化、規?;图盒€沒形成。茶葉生產加工企業產銷模式落后,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意識,標準化生產、規?;洜I、組織化發展、市場化營銷體系還沒形成,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比較突出。

(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

茶產業發展局限在“為了喝茶而做茶”的層次上,功能單一,缺乏把產業做大盤強的觀念和意識。在產業延伸、產品研發、市場營銷、茶旅融合等方面發展相對滯后,與旅游觀光、特色文化融合度不高,沒有觀光體驗園、休閑養生園。

(四)品牌整合度不高

茶文化價值挖掘力度不夠,宣傳不力,茶品牌文化內涵不深。茶葉品牌管理散亂,品牌整合力度不夠,區域內缺乏有影響力的公共品牌,影響到茶產業的長遠發展。

三、創新策略

(一)確定產業目標,夯實基礎

按照農業部茶葉標準園創建方案要求,結合生態環境,集中連片、合理規劃,發展標準化生態茶園。一是堅持高標準建園,提高機械使用率。在茶園規劃建設中,堅持等高線整地改土,便于推廣機械化生產和使用肥水一體化技術,實現茶園建園標準化。二是引進新品種。推廣“巴渝特早、福鼎大白”等高產、優質的新品種,加快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實現茶園良種化發展,提高茶園競爭力。三是加大低產茶園改造力度。 通過改園、改土、改種等綜合措施,完善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調優品種結構,提升茶園生產能力。四是引進培養專業人才。通過引進人才、創新技術和教育培訓、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推進茶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培養產業發展領軍人才。

(二)規范質量標準,提升品質

茶葉種植按照《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規程》要求,規范茶產業技術標準,在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和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嚴格控制化肥用量,大力推廣“畜—沼—茶”生態循環、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確保產品的優質、高效和安全,茶鮮葉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綠色質量要求。茶葉初加工按照《茶葉加工技術規程》相關質量標準執行,推廣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設備,實行連續化、清潔化、標準化的茶葉生產,提升茶葉初制、精制加工技術及裝備,推進茶葉現代加工進程,提高茶產品內在質量,提升茶產品競爭力。

(三)培育新型主體,創新模式

培育茶葉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農民以轉包、出租、入股、托管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推進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和支持種植能手、社會能人和工商企業,創辦、領辦、聯辦投資茶產業。創新 “企業+基地”、“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基地+家庭農場” 、“企業+基地+合作社”等為主的產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四)加強文化挖掘,培育品牌

深度挖掘開州區茶歷史文化,培育茶葉特色品牌。一是宣傳區域品牌。積極組織茶企參加各類博覽會、展銷會和推介會,借助廣告平臺和媒體,大力宣傳區域特色品牌。二是打造企業品牌。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市場融資、連鎖加盟等方式組建大集團,做大盤強企業品牌。

(五)鼓勵產品研發,延長鏈條

延長茶葉產業鏈條,提升茶產業附加值。按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對研究開發茶產品、新技術的企業和其他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扶持,鼓勵精深加工和產品研發。到2020年,力爭培育日加工鮮葉能力達30t以上的加工企業10家以上,帶動開州區茶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六)加速產業融合,拓展功能

以茶產業為主題,打造“美麗鄉村、觀光休閑、體驗養生”為主的綜合示范區,實現農業生產示范、農產品加工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產接二產連三產”的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

四、結論

在茶產業生產發展中,以現代農業科技為支撐,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按照“種植標準化、產品多樣化、加工精深化、營銷品牌化、產業融合化”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茶產業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型發展,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茶產業瓶頸創新
突破鄉鎮地區幼小銜接的瓶頸
在突破瓶頸中成長
點擊圖象問題突破圖象瓶頸
宣城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和建議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淺析以恩施旅游業助推茶產業的發展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