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文明的流域治理模式與路徑分析

2018-12-15 05:09程柳
中國綠色畫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

程柳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也隨之提高,但有一部分的經濟增長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而取得的。近年來我國很多流域的污染狀況都日益凸顯,存在水資源污染嚴重,部分支流斷流的現象。如何很好地治理流域的種種問題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筆者通過對生態文明的流域治理模式的優缺點進行探討,最后對生態文明治理路徑進行分析說明。

關鍵詞:生態文明;路徑;流域治理模式

進入新時代后,我國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對于流域治理模式的改革創新與路徑的選擇上,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維持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形態,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流域治理模式和路徑。

一、生態文明的流域治理模式分析

(一)直接治理模式

政府作為權力機關,在生態文明的流域治理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直接治理模式就是通過政府的強制力為基礎的,對流域的相關活動進行直接約束和調節。這種治理模式有利于調節流域治理活動中各方面的需求,如:人力資源、物質資源、財力資源等。在治理流域的同時確保社會的公平性,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而且政府直接治理也具有及時性,及時把握解決問題的黃金時期,使流域治理在合理的時間里確保效率。但是直接治理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一方面政府擔任流域治理的主要責任,這種流域管理相對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政府的管理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流域治理的各個任務分擔給不同的管理部門,表面上體現出了靈活運轉的特性,然而在實際工作容易出現任務工作重復,分工不清楚,部門協調出現困難等問題。

(二)市場調節治理模式

市場治理模式是以政府指導為輔,市場調節為主利用市場正常的運轉進行調節和控制,從而使市場參與到流域治理的過程中。同時對于污染排放的企業加強監管,對企業法人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也要加大罰款力度。從一個角度來說,追究污染企業的法律責任能使企業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將罰款作為流域治理的部分資金,也能減輕政府的財務壓力。市場治理模式的優點在于減小政府在生態文明流域治理的財政壓力,同時參與流域治理相關活動的企業也能從中獲利,為流域市場體制的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場體制起步較晚,具有片面性強、建議成本高的因素,因此市場治理模式不宜過于依賴,否則容易造成流域治理的社會公平性的不穩定。

(三)協商治理模式

所謂協商治理就是重在參與的一種治理模式,包括公民、社會組織、企業等在內的社會團體對流域公共事務進行有必要的活動。比如說開放聽證會、建議投票表決、排污制度等。流域管理機構定期開展民意調查活動,廣泛聽取民意,做到面對面交流。通過公民選舉流域管理委員會成員,創建流域多元化交流體制,從而體現公民參與性。簡單說協商治理模式就是推動流域公民對流域治理活動的參與度,進一步了解相關事宜并參與流域治理的管理事務。在當代,協商治理模式在世界上也成為一種主流治理模式,英國和美國的主要流域都有公民的參與。我國作為民主國家,本著以人為本的角度考慮,使公民參與到流域治理的活動中去,有利加強公民的自覺性和管理性,促進流域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二、流域治理路徑的選擇分析

(一)流域內協調與合作制度的建立

通常來說,流域的是一種整體性極強的區域,流域內上中下流的自然環境也相互聯系密切,整體性是不可分割的。但在實際中一條流域流經多個不同的行政區域,流域各個沿途主體把流域分割成不同的板塊。由于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的重重壓力,地方政府在維護各自經濟利益的同時,把流域中不同區域變成各自獨立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于治理問題時要考慮每個區域的種種問題,在協調環境與經濟利益的關系時,總會存在難以兼顧調節的矛盾,嚴重的話還會產生沖突,影響流域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這無疑加大政府的工作壓力和治理難度。因此建立一個可行的流域協調與合作制度變得尤為重要,由流域行政政府、公民代表、相關專家等成立流域協調治理委員會。用以協調各個區域的矛盾,保障流域內各地區的合作關系。

(二)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

隨著流域沿岸人為活動的影響,帶來的流域問題也日益嚴重,尤其是水土流失問題,我國政府為此每年的支出也很龐大。在保護環境的措施中,很多時候由上游地區負責造林、營林等保護水土的工作,所以上游地區的經濟布局會受到嚴格的制約。長期以往限制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上中下游的貧富差距的拉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補償,那么將對上游公民保護環境的心態造成損害,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置環境不顧,快速發展經濟效益高而過度污染環境的低端產業,這樣就違背了初衷,也對流域生態造成巨大的破壞。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賠償上游因保護生態環境付出的成本,這一措施可以很好地緩沖流域上中下各個地區的矛盾和沖突,使流域生態建設進入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狀況。

三、總結

綜上所訴,生態文明的流域治理是一個艱巨而長遠的道路。在此道路中除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以外還要建設好市場調解制度,利用市場的調控來幫助政府解決問題。另外政府要廣泛聽取民意,使公民參與到治理的過程中,促進流域問題更加完善的解決。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采取多種有效的方法對流域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成立流域調節治理委員會協調流域各個地區的管理關系,以便解決因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種種問題。此外政府對生態環境作出巨大貢獻的地區進行適當的補償,肯定他們為流域治理作出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泓波,賈長安.基于生態文化和多元治理雙重視閾中的漢水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評估指標構建[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 (09):112-115.

[2]鄭曉,黃濤珍,馮云飛.基于生態文明的流域治理機制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6 (04):37-40+91.

[3]曹洪華.生態文明視角下流域生態—經濟系統耦合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4]鄭曉,鄭垂勇,馮云飛.基于生態文明的流域治理模式與路徑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4 (04):75-79+101.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態文明發展水平測度評價
讀《有機馬克思主義》
論周秦生態倫理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淺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落實策略
淺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落實策略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發揮檢察職能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