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躍平:花11年時間給“中國天眼”找個“家”

2018-12-24 09:57王小梅
創新時代 2018年10期
關鍵詞:中國天眼平塘洼地

王小梅

如今,被譽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安放在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境內一處被當地人稱為“大窩凼”的喀斯特洼地中,探尋來自宇宙深處的奧秘。

凡是親臨“大窩凼”的人幾乎都會問:是誰發現了這個人跡罕至的好地方?他又是怎樣找到的?

為FAST找到“家”的,是FAST系統總工程師、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非再生資源遙感應用研究室主任聶躍平。他的另一個頭銜,是中科院、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遙感考古聯合實驗室副主任。

為尋找、確定FAST的落戶地址,聶躍平前后花了11年時間,其中的酸甜苦辣鮮為人知。

深厚的鄉土情懷和扎實的跨學科積累,讓他與FAST結緣

之所以能夠與FAST結緣,用聶躍平自己的話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聶躍平出生于毗鄰平塘縣的貴州獨山縣。1977年,他考入原貴州工學院地質系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畢業后分配到貴州省地礦局科研所。剛踏上工作崗位,聶躍平所在的課題組就接到了原地礦部下達的“黔南巖溶研究”任務。這個項目持續了近5年,研究范圍涵蓋整個黔南地區、安順地區和部分黔東南地區。在參與該項目研究的過程中,聶躍平踏遍了這些地區的山山水水,對區域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了如指掌。

1988年,聶躍平到南京大學地理系讀碩士,畢業后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巖溶學家任美鍔、余錦標先生。1993年博士畢業后,他進入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博士后工作站,師從我國遙感奠基人陳述彭先生,研究遙感技術在地質領域中的應用?!敖佑|到遙感技術后,我對地學的認識從地面轉到了空間平臺,整個視野煥然一新?!?/p>

1994年夏,國家天文臺南仁東副臺長帶隊到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商討在全國范圍內尋找適合建造大射電望遠鏡洼地事宜,聶躍平恰巧被推薦參加。根據天文臺對臺址的特殊要求,聶躍平提出了利用貴州巖溶洼地作為臺址的設想。在聽取了他對貴州巖溶地貌發育和巖溶洼地的工程地質特征的匯報后,天文臺決定由他到貴州做一次有針對性的野外調查。

同年8月至9月,在原貴州省科委的支持下,聶躍平到平塘、普定等地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實地調查,調查報告得到國際同行的肯定。聶躍平因此被推薦為臺址評價組組長,開始了漫長的臺址探尋之路。

從幾千個洼地里遴選出幾百個候選洼地,最后圈定了平塘大窩凼

雖然貴州巖溶洼地眾多,但要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地形復雜的山區尋找一個適合于建造FAST工程的洼地,絕非易事。具備視野廣闊、覆蓋范圍大、時空分辨率高等獨特優勢的遙感技術,這時派上了大用場。遙感技術能從高空俯瞰,既可以做地質填圖,又能評估工程地質環境、土地利用等,可謂“神通廣大”。

根據以往在貴州的工作經驗和巖溶洼地的發育規律,聶躍平的目光聚焦在苗嶺分水嶺兩側的黔南州和安順地區,利用遙感技術手段進行先期普查。他和同事首先應用TM遙感影像圈定洼地發育地區,然后再用航空照片選擇基本符合條件的洼地,并在1∶10000地形圖上進行標定。在半年的時間里,他們從幾千個洼地里遴選出近400個候選洼地,并建立了能夠進行各種指標查詢的巖溶洼地信息數據庫。

數據庫的建設細致入微。聶躍平介紹說,根據選址要求,選擇的洼地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地形盡可能圓,既要交通方便又要相對隔離,地質穩定,沒有無線電干擾等。最終,聶躍平完成了“大型射電望遠鏡中國貴州選址研究報告”。

聶躍平介紹說,當時FAST的各項參數都沒有確定,選址是真正的“海選”?!按蠛漆槨辈粌H需要遙感技術,還必須到現場考察、實地觀測。他和團隊成員應用三維技術,優選出若干個適合于建造FAST的洼地。隨后,他們又對候選區的電噪環境、氣象、資源環境、地震、工程水文地質及社會發展狀況等,進行了綜合分析評價。

經過反復的實地考察和綜合論證,他們最終在幾百個洼地中,確定了最適合建造該望遠鏡的平塘大窩凼洼地。這個天然洼地,5公里半徑之內沒有一個鄉鎮,25公里半徑之內沒有一個縣城,無線電環境相當理想。

與此同時,團隊對大窩凼洼地進行了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填圖、土地森林賠償和開挖量計算,為該項目的初設和論證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依據,也為FAST項目獲批和初步設計通過驗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7年FAST項目批復后,聶躍平繼續參加工程建設,并在2008年被任命為FAST7個系統之一—臺址勘探與開挖系統的總工程師。

他就是想著“一定要把這件事做成”,沒有錢也要做

如今從貴陽去大窩凼,有寬闊平整的高速公路,下了高速再有十幾分鐘車程就能抵達??僧斈甑那仙絽^,交通十分不便。雖然當地政府專門為他們爭取了一輛吉普車,但是多數地方車開不進去,還得靠腿。他們考察的地方都是喀斯特洼地,有的洼地從底部爬上來就需要1個多小時。多數情況下,科研人員每天最多走1—2個洼地,晚上回到駐地,白天再出發到另一個考察點。就這樣,從1994年到2005年的11年間,聶躍平的足跡遍布了這里的上百個洼地,翻越了無數山嶺。

“說不辛苦,是假的?!甭欆S平說,“但你得相信理想和魄力這件事?!彼嘈胖魏芏嗳藞猿窒聛淼?,就是一份信念。

FAST從最初的設想到立項,其間歷時11年。FAST的主體單位是國家天文臺,聶躍平其實更像是“乙方”,該工程在未立項前沒有固定的經費支持,國家天文臺當時也是到處湊錢開展各項預研究,給選址組的經費十分有限。但是他就是想著“一定要把這件事做成”,沒有錢也要做。

對此,聶躍平非常感謝當時的中科院院長周光召和科技部副部長徐冠華,他們的“慷慨解囊”使得選址工作得以持續下去。后來,時任中科院遙感地球所所長的郭華東去了一次現場,“回來后給我們立了一個20萬元的所長創新基金,使我們能放心地做下去?!?/p>

其實,這些經費遠遠不夠。聶躍平一年有大半年都在外面跑,最初的時候,用車、用人全靠當地的朋友贊助,后來當地政府給了他很大幫助?!爱敃r負責這個事的貴州省科委,可以說全力投入,只要是這個項目的,車子、后勤保障統統跟上,毫不含糊?!甭欆S平說,“所有的實地調研,縣政府都派專人跟隨,選址組去哪兒,他們就保障到哪兒,后來很多地方的同志也成了半個專家?!?/p>

當地老鄉們樸素的熱情,讓聶躍平至今倍感溫暖。他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國慶期間來自8個國家的30多位天文學家和射電專家到普定和平塘的洼地實地考察?!暗搅似教恋牡谝粋€鄉鎮,專家們嚇了一跳。老鄉們穿著嶄新的衣服,拉著橫幅、拿著彩旗在那兒歡迎?!彼貞浾f,國家天文臺的王綬琯院士年紀大、身體不好,熱情的老鄉們砍了竹子做成擔架,把老先生抬上山去。

選址的11年間,聶躍平認識了很多當地老鄉。有時跑洼地,吃住都在老鄉家,和老鄉們一起殺土雞、喝土酒?!澳猛牒染?,兩碗就暈了,都是老鄉半背著給弄出來的?!甭欆S平笑言。

因為FAST選址,聶躍平也對養育自己的這片熱土有了更深厚的感情。這份深情既鼓舞他“一定要把這個事做成”,也讓他有所歉疚?!拔壹以讵毶娇h,其實我是有‘私心的,很想在那里找到合適的地方,可惜沒找到?!彼f,“十來年里我把平塘和普定兩個地方走了個遍,最后定在了平塘,我甚至覺得有點對不起普定?!?/p>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猜你喜歡
中國天眼平塘洼地
世界最高混凝土高塔橋平塘特大橋建成通車
平塘甲茶
特提斯女神的壯舉——平塘國家地質公園
平塘甲茶
非洲 直銷的投資洼地
認證,拯救“品質洼地”
峰叢洼地農作物面向對象信息提取規則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