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的對策

2018-12-24 09:58高瑜
法制與社會 2018年31期
關鍵詞:法律素養時代新人依法治國

摘 要 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有著重要的意義。理工科高職院校強調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包括法律素養在內的人文素養的關懷,對學生成長成才產生負面影響。因而,本文認為需要從教育理念的糾正、活動載體的搭建與環境的營造、基本能力的培養與內化等方面加強對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實現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統合,培養擔任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 依法治國 時代新人 法律素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依法治國背景下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提升對策研究——以廣西高職院校為例(項目編號KY2016YB72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高瑜,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100

法律素養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全民族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樹立法律信仰是關鍵因素之一。換而言之,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對于整個國家和民族法律信仰的發展方向和速度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在新時代如何使大學生進一步提高法律素養、樹立法律信仰,成為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大學生素養構成及法律素養的重要意義

素養先天因素(如心理、生理等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人在先天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環境影響、教育訓練和社會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質結構,實質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并能夠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行為習慣。素養一旦形成,將會長期且穩定地對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產生影響。影響素養生成的環境是多元而非單一的,“是在個體與情境的有效互動中生成的,這些情境包括家庭、健康、消費、休閑、職場、教育與訓練,以及社區和公共領域等”①。

大學生的成才成功不是由單一的因素決定的,是知識、技能和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大學生素養回答的是“培養什么的人”的問題,也就是合格的大學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知識、具備什么樣的技能和具備什么樣的態度(價值觀)的問題。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基礎,熟練的技能是將知識轉換為行動的載體,正確的態度(價值觀)則是決定個人品質、觀念和人生的取向,決定著知識和技能的運用方向。一般認為,大學生素質包括職業素質和社會素質兩大類。職業素質是大學生對于特定職業的認識和勝任的綜合體現,是對特定職業是否感興趣、是否能勝任、是否了解等方面,包括核心能力、職業道德素質、職業技能素質、職業技能心理等;社會素質包括基本能力、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等基本內容。大學生的成功成才需要職業素質和社會素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技能培訓和技術應用為主要教育內容、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的社會實踐活動”②。高職院校承擔的是培養現代工匠的重要使命,更加強調對學生技術和技能的培養。但這種過分強調專業化的培養往往也會導致工具化的傾向,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從而使職業教育缺乏人文的關懷。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職業院校本身更多關注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多數高職院校為某一門類的專業性院校,大多集中在理工科學科,此類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相對薄弱,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稍顯不足,使得專業教育與法律素養培育割裂。二是對教育工具化的態度,很多時候將其視為經濟發展的工具,過于強調為經濟發展培養專業化人才的傾向,“占主導性的教育理念呈現工具化與短視化的傾向,僅把培養對象視為工具對待,不注重人的內涵和精神的培育,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和價值需求”③。這種教育傾向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過于關注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能力的訓練,缺乏將學生視為一個‘完整人的教育”④,導致學生喪失主體性,失去了感情交流,進而造成自主選擇能力和判斷力的喪失,異化成為“生產機器”的工匠。在此背景下,理工科高職院校應更加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特別是法律素養的培養,努力實現追求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之間的動態平衡,實現學生知識、技能與價值觀的統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法律素養是人文素養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之一,它是指一個人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包括系統的法律知識,較強的法律意識,良好的法律思維、堅定的法律信仰,依法辦事的能力等”⑤。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應當幫助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形成法律意識、樹立法律信仰并將法律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運用到實踐當中,成為行為準則和行為習慣。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有著重要意義。首先,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及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需要。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耙婪ㄖ螄尘跋?,法律素養又是新世紀人才所不可或缺的”⑥。法律素養作為高職學生重要素養之一,在眾多素養當中起著強制作用,約束和規范大學生的行為,規定著高職學生所學知識、技能的指向,保障大學生職業行為的合規性和合乎法律性;同時,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樹立了法律的權威,也才能更好的認識社會、服務社會和奉獻社會,成為擔任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引領著全民族法律素養的發展方向,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要培養一大批具有法律素養和專業知識的建設者,培養一大批依法辦事的時代新人,培養一批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現代化合格人才。

二、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的問題與對策

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學生自身層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尋求更為有效的途徑和對策,以提高高職學生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一)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提升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會層面存在的問題。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當中,“在由傳統的農業國向現代化的工業國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倫理式的社會行為規范和現代商業社會的行為規范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為規范邏輯的沖突”⑦,進而影響大學生對于法律的信仰。其次,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權力濫用、腐敗滋生、司法不公、收入分配不均衡等社會負面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弱化了法律的權威,使得法律更受冷漠。再則,“在法制新聞的報道中,不少媒體由于法律意識的淡薄以及職業倫理的缺失,頻頻出現道德失范的現象”⑧,使得公眾對于特定社會熱點事件認知的偏差,弱化了司法的權威。

二是學校層面存在的問題。首先,理工類高職院校整體上而言,更多注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人文社會學科相對較少,造成了包括法律素養在內的人文素養的培養相對缺失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專業知識與價值引領的斷裂。其次,法律課程的開設相對單一,沒有形成綜合的法律育人效果。高職類院校開設的法律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及各專業的法律法規課程,相對而言較為分散,整體性相對較差,再加上法律課程的教師多為非法律專業出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法律課程的授課效果,限制了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再次,學生法律實踐載體的相對缺失,影響了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理工科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多為專業社團,做開展的活動更多與專業相關,法律社團和開展的法律實踐活動相對較少,使學生難以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法律的權威。

三是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大學生法律素養包括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能力等內容。根據眾多的個案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普遍存在“法律基礎知識儲備不足、法律意識不強、法律應用能力不足、堅定的法律信仰尚未樹立”⑨等問題,造成了學生素養發展的不全面性,形成了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割裂現象。

(二)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的對策

理工科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法律知識是培植法律素養的基礎,法律能力是落實法律素養的核心,法律信仰是奠定法律素養的靈魂”⑩,因而,需要讓大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識,并在現實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運用法律調節自己的行為選擇,內化為行為準則和行為習慣。法律素養的培養具有持久性,在家庭、學校、社會、社區、職場等場域生成和內化。

一是教育理念的糾正。理工科高職院校針對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相對割裂的問題,應當糾正過于強調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在頂層設計上出臺相關政策和促進措施,在思想觀念上更加注重包括法律素養在內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具體措施而言,應重視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強化思政課對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開設法律通識選修課程以及鞏固專業法律法規課程的作用,積極采用參與式、互動式、案例式、警示教育教學方法,形成立體化的法律課程育人效果。此外,還應重視教師法律素養的提升,組建專業化的教師團隊,提高法律教育的效果。

二是活動載體的搭建與環境的營造。將法律元素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通過知識競賽、板報宣傳、網絡論壇等形式,營造良好的校園法律氛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法庭參觀、法律自愿服務等形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活動品牌,擴大法律教育的載體和營造更為濃厚的法治校園氛圍。

三是基本能力的培養與內化。學生的法律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和行為習慣,換而言之,沒有經過法律的實踐是難以樹立法律信仰的。因而,在大學生法律教育當中,要注重法律知識的傳授、法律意識的培養、法律能力的運用以及法律信仰的形成四者之間的邏輯關系,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載體、教學評價方法,綜合施策,實現法律知識的內化,最終形成對法律的信仰,使學生成為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相統合的、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三、小結與思考

大學生是擔任著民族復興的大任,其法律素養決定著全民法律素養的發展方向,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應當糾正理工科高職院校當中存在的過去強調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而忽視人文素養關懷的傾向,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注釋:

①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教育科學研究.2014(3).7.

②羅桂成.高職學生發展職場核心素養:動因、內涵及培養——基于美國職場核心素養教育的審視.職業技術教育.2017(7).20.

③張志軍、郭瑩.高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育路徑探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4).54.

④李曉軍.核心素養:技術本科院校通識教育的新走向.教育發展研究.2014(17).65.

⑤趙明龍、牛玉萍.依法治國背景下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思考.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6(1).87.

⑥莫丹.淺議電力高職生法律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法制與經濟.2018(2).169.

⑦高瑜、周妍.論轉型期我國公民樹立法律信仰的對策.法制與社會.2015(2).175.

⑧范玉吉、楊心怡.從“掏鳥窩”事件審視傳媒法律素養.新聞記者.2016(2).70.

⑨張鵬.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及改善措施探討.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2.

⑩許平.大學生法律素養培育研究——以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視角.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法律素養時代新人依法治國
高等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大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養成探析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