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及改善策略初探

2017-01-03 17:34顧偉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年13期
關鍵詞:法律素養改善策略大學生

顧偉

[摘要]促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客觀需要,更是促進社會主義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需要。然而從目前來看,高校大學生的法律素養現狀并不容樂觀,很多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十分淡薄,不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了促進“依法治國”戰略的順利實現,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素養;改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04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2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眾所周知,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能否順利推進。促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客觀需要,更是促進社會主義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需要。然而從目前來看,高校大學生的法律素養現狀并不容樂觀,很多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十分淡薄,甚至存在蔑視法律的不良心理。為了促進“依法治國”戰略的順利實現,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是當務之急。

一、大學生法律素養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大學生普遍意識到,為了適應這一經濟形態,單純靠具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同時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其中,法律素質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他們對法律知識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渴求。但由于這一年齡層次的身心特點決定,他們社會閱歷淺,遇事容易盲從,情緒受外界因素影響大,在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幼稚性和不穩定性。另外,也由于就業和競爭的壓力,許多學生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為,把主要精力用于實用性課程的學習,忽視自身整體素質包括法律素質的提升。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法律距自己很遙遠,只要不做殺人放火的事情,有沒有法律知識照樣生活。于是,大學生普遍缺乏掌握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的內在動力。

二、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路徑

(一)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一般都會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這是唯一對所有學生傳授法律常識知識的專門課程,由于這門課程在大一開設,所以可以滿足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熱烈需求。提高這門課的教學質量對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大有裨益。

其一,教師要優化教學理念,必須承認,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到目前并未得到應有的高度重視,就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也覺得這門課沒有什么大作用,學生只是為了學分來學的。為了發揮這門課程的作用,教師要積極優化教學理念,用自己對待法律的激情來影響學生,教師要在教學中應用豐富的案例引導學生意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二,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毋庸置疑,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學內容的影響。如果教師一味選擇陳舊落后的法律知識講解給學生,勢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那些有利于形成法律素養、又能增長學生見識的教學內容。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就業法》等,這些法律內容與大學生有一定關系,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開拓學生視野,提升法律素養。

第三,教師要靈活采取教學方式。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勢必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采取教學方法,諸如任務驅動法、啟發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小組合作的法等,都可以在課堂中應用。教師為學生布置一個話題,引導他們圍繞話題進行討論,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增強他們對法律知識的了解。

第四,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哪個教師。就會愛屋及烏地愛上該教師傳授的課程。有鑒于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課堂上為學生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講解相關知識,用綜合魅力征服學生,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感染與影響。事實證明,教師可以用自身的守法素質和用法能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

(二)培養新生的法律意識

大一新生剛入高校,對美好的校園生活充滿憧憬,而高校一般會為大一新生安排新生教育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學生的態度行為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和引導力。為了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可以在新生教育內容中加入法律意識培養內容。

第一,夯實大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新生教育的內容是形式多樣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有必要針對大學生的現實情況為他們開展相關活動。大學生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校園中,將其法律意識縮小至校園中,就是認同和遵守學校的行為規范,高??梢詫⑴囵B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設計出新生教育的單獨環節,通過案例講解、視頻觀看等方式使學生全面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獎懲措施,使學生了解自己在新環境中享受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

第二,實施典型違紀案例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就算學生犯下錯誤,教師和家長也會對學生抱有包容態度,只希望學生能好好學習、取得優異成績。進入大學后,這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僥幸心理,導致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他們片面以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再犯錯也無傷大雅,這勢必不利于大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鑒于此,高校在新生剛入學起就要對他們實施典型違紀案例教育,讓他們從反面教訓中總結經驗,自覺遵紀守法,產生規則至上的最初情感和意識。

(三)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

要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離不開行之有效的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

第一,高校要大力實施社會活動類實踐鍛煉。高校校園是大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區域,這就使得大學生與社會直接接觸的機會十分有限,對社會缺乏有深度的了解。然而,時代的發展要求大學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在社會活動中接受鍛煉。有鑒于此,高校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活動類實踐鍛煉,與司法部門取得聯系,安排學生去監獄走訪、去法院旁聽。如果學生光有法律知識,但是沒有得到應用,那么形成的印象必定不會太深刻,如果可以到法院旁聽,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我國司法制度的神圣性和權威性,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法律素養。而監獄走訪等活動能讓學生產生對法律的敬畏感。

第二,高校要定期實施競賽類實踐鍛煉。當大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基本知識,高校就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競賽類實踐鍛煉,鍛煉形式可以不盡一致,包括法律知識競賽、法律辯論賽、演講賽等。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可以提升應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鍛煉他們的法律思維。與此同時,為了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表現,大學生往往會自覺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在此過程中逐漸提升法律素養。

(四)完善學校的基本制度

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高校還要完善相關制度,優化校園環境,保障學生基本權利。

第一,高校要拓寬大學生訴求渠道。毫無疑問,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對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大有好處。高校要拓寬大學生的訴求渠道,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當然,拓展學生訴求渠道并不是允許學生無理取鬧、胡作非為,而是為學生創設合理傾訴的平臺。當大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合法權利被侵害,可以到訴求平臺中尋求幫助,在此過程中,大學生能感受到規則在保護自己權益方面的作用,從而提升理性的權利和義務意識。

第二,優化團學代表大會制度。從某種角度而言,團學代表大會是支持大學生合理表達自己意愿的制度,如果發揮得當,會激發學生的政治參與熱情,在培養他們的法律素養方面也發揮積極作用。團學代表大會制度可以為學生走進社會后積極參與法治國家的建設做好準備。必須指出的是,高校收到大學生的合理訴求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響應大學生的心愿,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對規則、對法律形成信任感,認為法律是真實存在且確切可行的,進而養成良好的法律素養。

總之,在新時期背景下培育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必須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創造有利條件,為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夯實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封麗萍)

猜你喜歡
法律素養改善策略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養成探析
淺議如何提升人民監督員監督質效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