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國京劇念白與西方歌劇宣敘調審美之異

2018-12-27 11:50何瓊
藝術評鑒 2018年15期
關鍵詞:審美

何瓊

摘要:京劇藝術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集大成者,在表現形式上,已經把中國傳統戲曲藝術達到了相當完整的程度,也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西方歌劇是一種歌樂與器樂為主體再加上舞蹈布景燈光科白而成之綜合藝術。本文以戲劇藝術為媒介,主要通過審美的音樂和文化視角對“中國戲劇”和“西方歌劇”兩大概念下選擇比較有特色的小概念:“京劇念白”和“歌劇宣敘調”進行比較,分析其相異之處。

關鍵詞:戲劇藝術 念白 宣敘調 審美

中圖分類號:J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5-0150-02

一、審美概念的差異性

二者雖同屬于“聲”的范疇,也屬于“聲樂藝術”,但是二者的審美觀念是截然不同的。審美觀念來源于審美取向,而審美取向又來源于審美心理?!胺惨糁?,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這句話其實涵蓋了中國京劇聲樂藝術所追求完美的審美取向——“生、色、形、神、韻、聲”,它是最根本的美學特征,也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中審美魅力的根基。對應京劇審美的六大功能,即:視覺審美、聽覺審美、思維審美、美感審美、情感審美和個性審美。對于西方歌劇來說,審美取向在于“聲音美”,怎樣判斷聲音美,一是“美”的聲音的本質,即美好的聲音;二是以舞臺演唱形式中聲音音色的分類,即“美聲唱法”,傾向于美的“音色”。所以“美聲”是其最根本的美學特征,從一開始“聲音美”的最高審美取向就被源于歌劇故鄉意大利所標記。

二、表現形式的差異性

(一)京劇念白的表現形式

京劇念白是京劇言語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聲音表現的一種重要形式。京劇在集傳統戲劇之大成,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已經發展成為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較為完善的中國傳統戲劇劇種。戲曲諺訣有“千斤話白四兩唱”“七分白、三分唱”,從字面的意思就是強調京劇的念白比唱功更為重要、更加不好掌握。如果說京劇中的“唱”基本上是表述情感,而“念白”則通過人物之間的社會性互動來推動情節的發展或者營造幽默效果。京劇念白主要有三種類型,并且四大行當每個行當都可以使用,分別是“臺詞”(prose speech)、“古詩引文吟誦”(classical poetry)、“程式念白”(conventionalized stage speech),三種不同的念白類型服務于不同的京劇劇本(不同的結構性和戲劇性目標)。在念白這種富有聚合力和支持力的構造中,貫穿滲透于唱腔中的濃重而延綿的情感表述成為突出的特色。

(二)宣敘調的表現形式

“朗誦性宣敘調”和“旋律性宣敘調”是西方歌劇宣敘調的兩種表現形式。接近生活語言的演唱,有較強的節奏性,速度較快,一般用于歌劇中凸顯劇情高潮或為詠嘆調做鋪墊。器樂宣敘調或伴奏性宣敘調也被稱為“旋律性宣敘調”,此宣敘調的音樂旋律性更強,主要體現在充分利用樂隊的伴奏,聲音部分具有更強的旋律性,通過節奏的對比、劇情沖突的緊張等渲染,展開故事情節和塑造人物音樂形象。

三、舞臺表演的差異性

趙景勃老師在《戲曲角色創造教程》一書中,提到了中國戲曲與西方戲劇的比較,他把西方歌劇直接劃分到西方戲劇中,提出“歌劇是戲劇的音樂化”。西方傳統歌劇主要不是展現戲劇劇情,而是用一個故事情節把要唱的歌曲串接起來,表現歌唱。歌劇演員的重點是在歌唱,不在演戲;觀眾聽歌劇不是看人物形象或是劇情,關鍵是聽歌劇的音樂,可以說就是聽歌。在歌劇表演中,音樂作為第一位加以強化,劇情處于第二位予以淡化。線: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都是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形式;點:中國戲曲(京劇藝術)是以唱、念、做、打與曲詞、音樂、美術、表演熔躊一體,達到和諧統一,使中國的戲曲富有東方特有的魅力和藝術感染力。西方歌劇是戲劇的音樂化,它是集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是以特定的故事情節,以情節人物歌唱為主體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舞臺藝術形式上看,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都熔躊了各自文化藝術領域中的精華和積淀,使各種藝術形態在“戲劇”的范疇中釋放其各自的文化芬芳。

四、人物角色的差異性

(一)中國京劇角色,包括“京劇”的角色在創造者思維中,必須擁有以下幾點特征:1.戲曲角色創造的審美特征——貌離神合;2.戲曲角色創造的思維特征——程式思維;3.戲曲角色創造的體驗特征——雙重體驗;4.戲曲角色創造的表現特征——雙重表現。中國戲曲演員扮演的角色既不是“體驗派”也不是“表現派”,角色扮演者處于假假真真,真真假假,時而進戲,時而出戲,若即若離的狀態中。一般京劇劇本在人物的設置上有四類人物:1.群眾角色:包括跑龍套、軍士、群眾等,只有共性沒有個性,屬于背景式人物;2.類型人物:有定型的性格歸屬,如媒婆、闊家子弟、忠臣、奸臣等,屬于配角,通過化妝和造型,其性格歸類明晰可辨;3.性格化人物:屬于主角或重要配演,有性格的共性,又需要刻畫其性格的個性,需要角色扮演者著力進行性格刻畫;4.心理描寫人物:是文本作者用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塑造的一個獨特的心靈,這類人物與性格人物有層次上的區別。而中國京劇角色的劃分(嗓音類型)稱為“行當”(role types),京劇的四個基本行當“生”(一般男性人物)、“旦”(女性人物)、“凈”(勾花臉的男性人物)、“丑”(直意是“丑陋”的人物,通常為男性)。

(二)西方歌劇角色,人物是歌劇內容構成的中心環節。在一部普通的歌劇中通常有幾個乃至十幾個、幾十個人物,這些人物角色是經過概括、提煉、被典型化的藝術對象,那他們帶著自身所獨有的性格、情感、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背景等特征進入到一部歌劇里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物關系”。而設計精巧、構思奇絕的人物關系,是歌劇戲劇性的源泉。優秀的歌劇大師們總是善于把多個性格鮮明而又相互對比或相互矛盾的人物組織進自己的作品結構中,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人物關系,讓他們在歌劇中自然而然地、順理成章地、完全按照各自性格的邏輯性和情感邏輯性去演出,在角色中糾纏、碰撞、角逐、較量。由此可以看出,一部歌劇能否演繹成功,除了音樂要素外,人物關系組織的是否周密、巧妙、有無有機的戲劇沖突、是否有讓人震撼的戲劇性才是決定一部好歌劇作品的根基。綜上所述,二者的角色共性在于“戲劇矛盾沖突”將人物角色分為相互、對立的兩大陣營,也成為相互區別的兩類形象系列(即共同特質的集合體但又有各自的個性特征);區別在于故事背景構造者對故事情節性的掌控,不同的故事情節會衍生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每個人物形象又是為故事情節所設定的。

五、語言的差異性

人類的語言通過比較人類學家將歷、共時相結合的方法分為29個語系,中國的漢語言屬于“漢藏語系”,西方(意大利)語言屬于印歐語系。因為預習的不同,在各自的藝術語言上也是各有千秋,各有特點。

(一)京劇念白的語言要求守音韻、別陰陽、合平仄四聲。京劇劇目使用兩種基本的語言文體:第一種文體是文言文(classical Chinese),被視為高層次文體,是中國古典文學使用的語言;第二種語言是白話(vernacular),主要由普通話(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方言)構成。

(二)意大利語是西方歌劇宣敘調的主要語言,其隸屬于印歐語系中的羅曼語族。意大利語是在拉丁語基礎上演變而來,所以,在字音、字韻和美學性格等特點上西方歌劇與中國京劇有著不同的語言處理和藝美要求。中國京劇念白就是對漢字中的“字、詞”的要求更為嚴格,既要有聲之美,又要有詞之味;西方歌劇宣敘調卻是對“聲(音色)”的要求更加嚴格。因而二者正因為分屬于不同的語系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讀”藝術形式。

六、結語

中國京劇念白、西方歌劇宣敘調都是通過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環境、時間等因素下創作、演變、傳承、發展的,它們都蘊含了各個國家、各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特別是中國京劇念白,集于傳統戲曲文化精髓于一身的戲曲表演藝術形式,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麗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科教研價值和文化價值。愿更多的音樂學習者可以傳承并發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使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最大限度的保存與傳承。

參考文獻:

[1]劉宗右.戲劇表演基礎教程[M].北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

[2]周玲.曼聲長歌:意大利歌劇與美聲唱法的實踐性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3]滑靜.聆聽文化的聲音——文化審美意識形態下的中西“歌劇”唱腔音色比較研究[J].音樂創作,2011,(11).

[4]何為.京劇與OPERA[J].中國京劇,1992,(01).

[5]鄭利.中國戲曲念白與西洋歌劇宣敘調之審美比較[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猜你喜歡
審美
闡述西方音樂劇與中國戲曲審美特征的異同性
論風骨與崇高
論少兒美術培訓對審美的作用及影響
“民族唱法”的表現形態美
“詩意地棲居”與“看上去很美”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