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意地棲居”與“看上去很美”

2016-11-07 00:18李笑然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消費社會日常生活審美

李笑然

摘 ? 要:新世紀中國社會的快速變遷對于審美文化的發展形成重要影響,全球化、現代化、信息化等因素改變了人類原有的生存狀態和審美情趣。本文從當代社會日常生活審美化理論入手,從“詩意的棲居”的審美理想和“看上去很美”的現實問題兩個方面論述了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日常生活;審美;消費社會;藝術

中圖分類號:B8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015-01

在當代全球化的境遇里,我們正在經歷著當代生活和藝術所發生的“審美泛化”的質變。它包涵了兩個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審美化”,對日常生活進行審美化改造;二是“審美日常生活化”,藝術摘下了本雅明所說的“光暈”,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呈現、藝術與生活界限的瓦解、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區別的消解,引發了筆者對于日常生活的美學思考。

一、詩意地棲居——日常生活的審美理想

日常生活與美學的相互融合和思考,在海德格爾所倡導的“詩意地棲居”中就有所體現,旨在通過人生藝術化抵制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消費主義興起的背景下,“日常生活審美化”借助現代傳媒的發展不斷追求審美的大眾化、世俗化和享樂化,審美由此從藝術殿堂走入蕓蕓眾生和日常生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越來越多的藝術和時尚元素、文化影像融入了商品的生產與包裝,被整合進購物中心、文化主題樂園和城市建筑當中,對當代都市大眾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費瑟斯通認為,“日常生活審美化”其中一重維度是將生活轉化為藝術品的謀劃[1]。從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后游客接踵而至的情形可以看出,現代人已不再滿足于“詩意地棲居”和追求內心寧靜的生活,而迪士尼樂園通過布景、音響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個遠離日常生活的奇幻世界,讓游客獲得了高質量的瞬間生命體驗。這種生活方式與現代性體驗緊密相關,波德萊爾認為:“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與不變?!庇慰驮诘鲜磕針穲@體驗超越庸常的現實生存,以藝術的精神來改造和美化生活。

其二,中國城市中逐漸出現了一些藝術集聚區,如北京的“芳草地”,豐富多元的藝術氛圍為到訪者帶來充滿新意的獨特體驗。這種藝術空間的集聚性與開放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或抹平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同時也拉近了藝術與都市大眾的直接距離”。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各種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的免費開放,“更令藝術不再是少數人獨享的奢侈品,而是可以隨時欣賞的大眾文化消費品?!盵2]當藝術化的生活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賦予了“詩意的棲居”在當代的新內涵。在消費社會,除了對崇高的精神目標的追求,人們對日常生活中感性欲望的滿足與身體快感的享受更加重視,追逐即時的快感體驗與生活享樂,為獲得精神自由和審美愉悅提供了可能。

二、看上去很美——視覺影像的審美物化

視覺影像具有感性和享受性等特征,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也呈現出感性化與享樂化的傾向。在符號與影像大量復制的現實條件下,審美主體與客體的界限日漸模糊。因此,日常生活審美化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其一,造成審美中理性意義的缺失。由于追求感性享樂的“視覺影像”在日常生活審美中無處不在,如本雅明筆下19世紀后期巴黎的拱廊街和百貨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展示了迅速更新的時尚。齊美爾曾說:“時尚的新奇感永遠是剎那間的魅力,流行時尚強化了人們的時間意識,人們所能體會到的即是時尚所賦予人們的強烈的現在感以及變化的恒定性?!币曈X享樂讓我們在日常生活審美中得到了瞬間的快感,日常生活審美化把重心放在審美的“感性消費”,追求片面化、庸俗化的審美效果,成為感性主義與享樂主義的沖動,較少涉及審美對人類生存意義的啟示,進而造成了理性意義缺失,失去了精神的內在品格。

其二,造成“看上去很美”的審美假象。費瑟斯通認為“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第三重維度是指“充斥當代日常生活之經緯的符號與影像之流”。商品符號價值的塑造,絕大多數源于廣告等大眾傳媒所制造的影像。這些具有誘惑力的影像呈現為一種極端視覺化的社會現實,通過產生“看上去很美”的錯覺,使人們不斷追逐影像所虛構的高雅生活體驗。憑借這種視覺上的快感,我們并不能真正實現生活藝術化和“詩意地棲居”,審美假如失去了道德底線,便會淪落為純粹的刺激和假象。

總之, 日常生活審美化作為當代一種審美傾向, 將審美的眼光從“精神” 轉向“世俗”,從“藝術”轉向“生活”。這些對傳統審美既是一個反叛,也是一個挑戰;既是當代藝術與日常生活關系發展的新階段,也是實現“審美地生活”、“詩意地棲居”的重要手段。但作為消費文化環境中的產物, 日常生活審美化自身存在的庸俗化、商品化、虛假化等問題,也警惕我們避免走入審美異化的誤區。但毋庸置疑的是,審美與日常生活必然向著審美感性和審美理性相融合的趨勢不斷發展,因為工具理性無法壓抑人文精神,科學也無法遮蔽人的存在和意義,在當代消費文化的土壤中,也一定會生長出豐富與完善的果實。

參考文獻:

[1]邁克·費瑟斯通.消費主義與后現代文化[M].北京:譯林出版社,2000.

[2]李雷.日常審美時代[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消費社會日常生活審美
美國消費社會是怎樣“煉成”的
電視劇《歡樂頌》與“新窮人”的思考
淺談德育在學科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實現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試論對武漢地區大學生瑜伽消費情況的研究
探析鮑德里亞思想的研究脈絡
結合生活實際,學習初中化學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